AI时代的劳动权利与学习能力

2018-09-22 07:21何云峰
上海工运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劳动者

◎何云峰

人类不能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负面效应就简单地将 “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而应合理利用、趋利避害。面向智能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职业人的新常态。而作为用工方的企事业单位,当遇到有良好发展潜能的人才时,他们将更乐于为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投入资本。 “抢人才”将会逐渐让位于“人才养成”。

思考题

举社会之力“脑筋大转换”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或在未来影响人类劳动的方方面面。其中,劳动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劳动权如何得到保障。劳动权最主要的是就业权。因为没有就业保障,其他一切民生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从减轻人类劳动的折磨性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件好事。因为智能化的机器与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单调劳动对人类造成的身心伤害,增加劳动的快乐性、合意愿性和自由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人类劳动解放的重要手段。但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它的广泛应用可能会使得大量的传统从业者失去工作,造成“失业大军”。同时,少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精英们却可能成为“香饽饽”,从而支配着由技术创造出的主要社会财富。对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从整体上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化,人工智能必是大势所趋。试图通过排斥先进生产力而守住人类传统的工作岗位,此举肯定行不通,最终会被证明为逆历史发展趋势之举。对于人类来说,面临的唯一选项就是如何扬长避短。也就是说,人类不应该因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负面效应就简单地将“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而必须合理利用、趋利避害,这需要社会整体治理者、各种劳动活动的组织机构以及每个劳动者个体分别做出必要的努力才有可能。智能时代,劳动权保障问题其实涉及的是社会各方面的系统转换问题,这需要全社会一同“脑筋大转换”。

TA为人类劳动赋新能

未来,当智能化的机器与系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类的劳动活动中,若前者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后者只起到配合与辅助的作用,这会导致什么呢?这会导致人类对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重新认识:过去由人类直接创造的活动,可能会转化为间接创造性活动。

这是扼杀了人类的创造性吗?不是,而是改变了创造的方式。

人类直接创造的活动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之间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后者能够提高创造的效能,将劳动价值创造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它表面上是消解人的创造性,实则是放大人的创造力,使人的创造力在人工智能技术等中介工具的作用下得到空前的释放。人类借助于已有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包括自己、他人以及前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进行更加有效地劳动创造,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固有规律。当智能化的机器与系统可以为人类代劳许多繁琐的传统工作而又带给人们新的工作内容时,人类劳动的工具就会得到巨大提升,积累起来的创造力跟人的现实创造力联合起来,共同提高劳动价值创造的潜能,从而达到新高度。所以,智能化的机器与系统对传统岗位的代替在本质上不是剥夺了人的就业权,而是改变了劳动的形式和内容,赋予劳动价值创造以新的内涵。

方法论

劳动者:终身学习将成“新常态”

智能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的新常态。

在以往的教育和学习观念中,人们倾向于接受教育和工作贡献是两个截然分明的阶段。教育为职业工作做准备,教育的质量决定着职业的状况。因此,入名校就意味着有好工作;高学历将导致高收入。这在传统的观念中几乎是“铁律”,而且也被看作是相对公平的社会机制。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样的观念将受到挑战。教育固然应为职业做准备,但曾经的教育不会一劳永逸,一纸文凭很可能在一定的期限内有效,但显然不能一生有效。当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被智能机器替换后,即宣告其过去的教育已经过时,劳动者需要继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他极有可能因无法胜任新的工作内容和劳动形式而无所适从。

在智能时代,人们的工作稳定性将降低,被替换下来的人需要重新学习新的劳动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于是,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不得不发生改变,要从以往那种职业准备型教育,转向学习型教育,即从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学习。一个人的知识迁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多方面潜能发展等将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内容。

未来,学习能力将是与创新能力比肩的两个职业核心能力,其重要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人需要不断地学会自我设计和自我全面发展。为了适应不断更新的劳动岗位,劳动者需要培养广泛的岗位适应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这相当重要。在劳动者普遍做到“学会学习”之前,有的人极可能会失去自我发展和自我潜能展现的机会。尤其是基础教育之后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等,都需要转变教育的根本理念。社会需要重新调整教育资源,以满足劳动者不断终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用工方:“抢人才”让位于“人才养成”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诸多劳动形式与内容的变革,各种从事劳动活动的组织机构,比如企业、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也需要“脑筋大转换”。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才观念的更新。

在传统的用人观念中,有经验的成熟人才是最抢手的,因为招来即用,可以节约培养成本。然而,在智能时代,由于人们的劳动技能需要不断“切换”,很多时候经验的价值将大幅度降低,用人单位最欢迎的人才不再是学历有多高或者过往的经验有多么丰富,更多的是其知识迁移能力、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等更强。跨学科、知识面广和学习能力强的人才将更加受到欢迎。

若是这样,未来,用人单位招人将不会太多关注一位面试者在过去做了什么,而是更关注其将来可能做成什么。人的多面发展潜能将成为最重要的选才标准。当遇到有良好发展潜能的人才时,用人单位将更乐于投入资本到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之中。所以,“抢人才”的观念将会逐渐让位于“人才养成”观念。由于培养人才的不易,所以用人单位将比过去更加珍惜人才,愿意留住人才。这样的人才观念可以叫作“后现代主义的人才观”,它意味着高薪抢夺其他企业现成人才的历史将成过去。就劳动者而言,他们对人才养成的要求会更高。个人价值能否实现,个人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有无个人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等一些更加符合人本质的因素会纳入其就业考量之中,以往那种单单注重工资福利待遇和公司名气的就业观,或者一味追逐“铁饭碗”的择业观,将逐渐退出主流选项。

有一个欣喜的事实值得期待,未来人们会发现,劳动不单是甚至可能不主要是为了谋生计,更多的是为了本性的全面展现。

微总结

面向智能时代,每位劳动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劳动价值观。不要因为自己被智能的机器或系统取代而沮丧,因为这样的情况将变得普遍。每个人在面对被替代的时候都应有正确的心态:不是做得不好,而是时代变化了。每个人必须不断地多方面发展自己,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对行业趋势和就业态势有更多的研判,时刻准备用新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充实自己,持续不断地准备再学习,提高自己的劳动创造力,这就是智能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劳动者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劳动者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