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文化符号观现状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探究

2018-09-22 09:23:0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实力陕西符号

刘 乐 婵

(渭南师范学院 丝绸之路艺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一、引言

文化软实力是指人们发展和生存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它是以价值观的建设为基础,注重情感的渗入,对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种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构建“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强调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增强文化软实力。可见,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主体,其自身的文化符号观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力度。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符号观,不断挖掘、培育和开发学生的文化符号,以大学生为例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大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手段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大学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

(一)大学生与文化软实力的关联性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独特的思维,是文化传承的关键使者。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光代表着个人,更代表着社会、国家,需要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而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象征,掌握文化的发展规律是大学生更新民族心理素质[1],改善文化土壤结构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构建文化强国并不是一挥而就的。大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文化责任意识,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长久发展,逐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二)大学生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1.继承传统文化,培植文化自觉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掌握文化的内在含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能够让大学生明白不同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文化的特色和发展趋向,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2.推动文化创新,凸显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和基础,只有不断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才能够使我国的历史文化永葆魅力和光彩。一个国家应该有文化的自尊和思想,不但要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中把握原生态的文化元素,以独特的文化魅力赢得人心,还要积极容纳外来文化[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与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紧密相连,激活那些沉淀在民间生活中的文化符号,不断创新文化资源。文化要想持续发展和升华,就必须具有创新动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中,以强烈的自信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时代脉搏,在历史的发展中实现文化进步。

3.促进文化交流,力求文化互律

文化自律和文化互律是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保障。大学生要承担文化自律和文化互律的建设责任,防止文化陷入断层的尴尬。我们要想实现文化的华丽转型和文化体制的创新,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的经验,并进行科学分析,使得我国文化不仅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还要处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端。然而,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较量中,大学生必须做到“文化儒化”,有效地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磨合和改造,使他们互通有无、互相借鉴、融为一体。大学生要承担自身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充分利用文化创意平台,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交流,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文化符号。

4.规范网络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的活跃分子,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的道德文化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极大,我们不仅要加强社会与家庭的教育,更要规范网络文化,避免网络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树立网络道德文化的新风范,让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陕西大学生文化符号观的现状

陕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探究陕西的文化符号,有助于突出陕西的文化形象,增强人们对陕西文化的了解。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主力军,是新一代文化的精英群体,他们的思想先进、文化观念新颖,对文化观念的认同影响着我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趋势,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情况。对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并了解了陕西大学生的文化符号观现状。

(一)调查对象

调查人员: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就读于陕西高校的500名在校生,其中籍贯为陕西籍212人,非陕西籍288人;年龄在18~23周岁278人,24~30周岁222人;男生230人,女生270人;理工科类学生298人,人文社科类学生202人。通过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广泛了解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掌握情况。

陕西文化符号的确定:本次调查的陕西文化符号涉及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景观:兵马俑、华山、终南山、黄帝陵、法门寺、大/小雁塔、半坡遗址、西安城墙、碑林石质书库、黄土高坡、华山、大唐芙蓉园。

美食:羊肉泡馍、凉皮、葫芦鸡、臊子面、麻食面、炸酱面、油泼面、旗花面。

特产:西凤酒、宝鸡茶酥、锅盔、秦都秦椒、甑糕、水晶饼。

历史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孙思邈、班昭。

非物质文化:西安古乐、秦腔、安塞腰鼓、陕北窑洞、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陕北民歌等。

(二)调查方法

通过绝对测量法对陕西文化符号进行测量,并结合主要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化旋转法对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反映陕西大学生文化符号观的掌握现状。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

表1 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情况

调查表明,陕西省外大学生比陕西省内大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认识相对较高,除了兵马俑、大/小雁塔外,外省大学生对文化符号认识的分值都高于省内,但分值差异不大,可见陕西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较高。在省内外大学生中,对兵马俑、大雁塔、秦腔、钟楼等比较著名的物质文化符号的理解较平稳,而对其他非物质文化符号,大学生关心得比较少。为了全面了解和传承发扬陕西的传统文化,需要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加大力度,特别是音乐类文化,更应发挥出其内在魅力。

2.不同年龄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

表2 不同年龄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情况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看,年龄稍大的学生要比刚刚入校的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了解得多,他们的阅历比较丰富、思想也相对成熟些,对文化的理解也较深。作为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多学习、多了解文化符号,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陕西文化的传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

表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情况

根据数据结果展示,女学生对文化符号的了解要比男学生的稍高,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符号、美食等方面,女生比男生对文化的了解多。

4.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

表4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情况

结果表明,文科的学生比理工科的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了解得多,工科学生需要钻研各种技术,忽略了对文化方面的学习。实际上,不管是工科还是文科学生,都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真正理解并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

(四)结论与分析

1.陕西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结合对大学生文化符号观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兵马俑、华山、秦腔、大雁塔、牛肉泡馍、秦岭、西安城墙等公众熟知的文化符号比较熟悉,这在无形中已经成为陕西文化符号的代表,除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外,还应该加强对其他文化符号的传播,使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2.陕西大学生对文化符号的感知呈现出单一化和趋同性

秦淮河流域地势周围高中间低,为一完整的山间盆地。上游水系支流多,中游河床开阔,下游与南京护城河合一,自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至西水关流出南京汇入长江。

从调查结果来看,省外的大学生比省内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了解多、评价高,呈现高状态。但是,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了解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和趋同性,他们所认同和青睐的文化符号大多都是物质文化,都是比较知名的前几项文化,对文化符号的了解比较单一。

3.陕西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符号认可度较低

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物质文化符号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对非物质文化、文化名人等传统文化了解得相对较少,尚未做到文化认同取向的多元化。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该加强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陕西大学生对著名物质文化以外的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符号观念。

(五)对策与建议

1.创新文化符号展示和保护途径

针对调查结果中陕西大学生对文化符号的感知呈现单一化和趋同性的问题,高校应该拓宽陕西文化符号的认可范围,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陕西的文化艺术科研成果、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物等制作成数字化形式[3]展示给大学生,借助网络实时动态交互功能将陕西的文化符号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对于一些丢失或被损坏的文化符号,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修复出原有的历史文物,并对文化符号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帮助大学生和更多人更透彻地了解陕西的文化符号的相关信息。

2.注重非物质文化符号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是陕西文化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从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建设理念出发,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符号的传承与保护。例如加强对“肉夹馍”“羊肉泡馍”等美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观念,帮助人们理解美食制作工艺过程。对于“锣鼓”“民歌”“秦腔”等音乐文化元素要加以宣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的名人、专家,应借助新媒体,对其进行专访和拍摄,通过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播放,更好地宣传陕西的文化符号,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陕西省应该充分抓住丰厚的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展系列的文化符号学习活动,扩大文化符号的影响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文化培训,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承担文化传播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理解。同时,应该带动当地的群众来学习陕西的传统文化,丰富人们对文化符号的理解,让外地人感受到陕西的文化魅力,促进陕西文化、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基础

1.创新大学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前沿阵地

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价值,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4]的关系;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案例和事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以及文化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自觉提升人格修养,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和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2.创新传统文化活动内容,提高全民传统文化素养

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还要依托传统文化精髓、传统节日等开发更多的创新竞赛活动,并且要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在活动竞赛中,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全民传统文化素养。

3.更新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活动和创新型学术科技活动,聘请传统民间艺人进行系列的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引领群众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扩宽传统文化的学习领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二)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大学生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性。大学生要深入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以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不断地利用所学技术来传承文化,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积极渗透有科学内涵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经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很多西方文化一拥而上,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修养,才能够更好甄别外来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精髓,并将其融入我国的现代文明建设中来,落实“一带一路”的“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文化认同是国家朝着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文化自觉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寻找文化归宿、回归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5]高校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大学生的传承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媲美。

(三)充分利用新时代带来的良好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也促使我国在多元化的发展中具备较强的影响力,传统文化为和谐世界的构建做出积极的贡献。目前,海外“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年”的构建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传承文化方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信息作为网络时代的共享资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渗透意识形态、散布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等提供了条件,他们利用网络推行文化上的“殖民扩张”政策、新的政治等,来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对此,我国高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抵制负面文化的能力。互联网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实时发现和观看传统文化,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还可以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课程,打破以往教育的狭隘性,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逼真地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让世界更多人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改变对我国的认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中国现代文化在国际中的地位

通过对于文化符号观的调查分析,中国的文化符号以传统的孔子、书法、故宫、长城、中医、兵马俑所代表的古典文化为主。名列前50名的人物符号主要是传统历史人物的孔子、孟子、屈原以及现当代政治人物符号的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鲁迅等;而当代文化人物符号中的凤凰传奇、周杰伦、宋祖英等得分排名都比较落后。可见,人们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关注度要高于我国当代文化符号,因此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要不断地对现当代文化符号进行宣传和推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学习先进的文化人物典型,培育良好的文化学习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传播力度

首先,着力培育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不断地创新文化,实施“互联网+”行动和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与科技、网络的深度融合;对文化企业加强引导,树立“文化+”的发展理念,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加快文化资源整合,将文化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和竞争力的主力军;注重培养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优化文化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政策,发挥出文化领军人才的作用,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其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要加大对文化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投入。还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规划和管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建设,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文化权益的基本保障。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出主力军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方式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散发出文化的魅力,引导社会各阶层加入到文化符号的宣传和建设中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巩固我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
实力陕西符号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2
学符号,比多少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软实力致胜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06
实力抢镜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符号的由来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当代陕西(2017年10期)2017-10-16 01:23:39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