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

2018-09-22 07:09张园园陈晓青朱琳华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9期
关键词:透药定向置换术

张园园 陈晓青 柏 赟 朱琳华(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由于人口老龄化、关节疾病和骨质疏松的高发病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逐年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3]。据研究报道,即使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概率仍然高达30%~57%[4]。本院针对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自制的外用药伤Ⅰ进行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预防其术后下肢DVT,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择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术后能配合主动活动;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均无DVT;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严重内科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既往对伤Ⅰ过敏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方法。即手术返回病房后患肢穿腿长型弹力袜,取外展中立位,抬高20~30°,麻醉未清醒时由家属协助给予患肢大腿、小腿肌肉被动按摩;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000 mL,同时每日指导患肢主动运动,包括:足踝背伸和跖曲,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个动作持续10 s,所有动作完成1次为1组,每隔2小时完成10组;术后48 h手扶助行器下地行走训练,每次10 min,每日2次。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伊诺肝素4000 U/次,每日1次。研究显示[5],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高峰期为术后1~7 d,大约有50%的DVT发生在术后第1日,30%发生在术后第2日,而我院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一般为术后7~10 d,所以本研究的临床观察时间设为从术前1 d开始持续至术后7 d。观察组患者手术返回病房后患肢取外展中立位,抬高20~30°,立即使用医院自制伤Ⅰ进行穴位贴敷。取穴双侧承山穴,同时配合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NPD-4AE型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30 min,待定向透药结束后保留穴位贴敷4 h。麻醉清醒后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指导同对照组,自术后第1日开始,每日行穴位贴敷1次,每次持续12 h,在穴位贴敷期间定时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每日2次,每次30 min。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伊诺肝素4000 U/次,每日1次。具体操作方法:取自制的外用药伤Ⅰ均匀涂于摺叠多层的桑皮纸上,厚约0.5 cm,范围大约20 cm×10 cm;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以承山穴为中心,将药膏中心点与之重合;以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松紧以进一指为度;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时将电极片置于贴敷中心点上方30 min,待治疗结束后取下电极片保留穴位贴敷。两组患者手术均为同一组医师完成,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均使用生物固定。

1.4 评价标准 患者术后第7日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下肢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两组DVT发生率;观察术后第3、7日同一时间点的下肢股总静脉及股浅静脉血液流速。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后,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轶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 患者术后均行患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3.33%,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及股浅静脉血液流速比较 见表2。术后第3、7日股总静脉及股浅静脉血流速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s)

表2 两组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股总静脉 股浅静脉观察组 术前 18.70±5.85 13.36±4.99(n=45) 术后 3 d 21.47±6.88*△ 16.04±6.88*△术后 7 d 26.26±6.67*△ 21.08±6.26*△对照组 术前 18.55±5.18 13.54±5.11(n=45) 术后 3 d 17.13±5.86* 12.77±6.00*术后 7 d 19.60±5.76* 15.61±5.04*

3 讨 论

3.1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的作用机制 下肢DVT归属中医学“股肿”范畴,王峰等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机特点为湿、热、瘀三者互结,相因为患,导致下肢气血瘀滞,而脉络闭阻,因此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6-8]。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经络学说,在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刺激穴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使之在相应穴位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穴位贴敷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9-11]。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具有中频药物导入和中频仿生按摩及热治疗的多重功能,其中频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比低频电流更能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并且皮肤感觉舒适,该治疗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快速进入人体,提高药物吸收的同时对穴位起到加强刺激的作用。本研究中所选承山穴位于腓肠肌凹陷内,归足太阳膀胱经,而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具有“运化水湿”的功效,刺激此穴能调节膀胱经络,解除湿邪[12]。

3.2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及术后卧床等因素损伤患者气血,“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不畅,加之手术致血脉损伤,血溢脉外,离经之血停于体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6]。现代医学认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目前公认的形成深静脉血栓的3大因素[13-15]。本研究所选穴位贴敷的药物是由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诸方受教授创制出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中药组方:蔓荆子、紫荆皮、当归、木瓜、丹参、赤芍、白芷、片姜黄、独活、羌活、天花粉、川牛膝、威灵仙、防己、防风、马钱子、五加皮、川芍、当归、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独特疗效,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多种药理作用,采用伤Ⅰ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刺激穴位点,一方面加速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而发挥活血化瘀的药效;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刺激承山穴,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第3日、7日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伤Ⅰ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血液循环,提高血流速度,从而达到预防下肢DVT形成的目的。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充分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和“内病外治”相结合的特色,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物理学巧妙的融合,更好地发挥了药物和经络腧穴的双重调节作用,相互协调,相互激发,相互迭加,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患者容易接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透药定向置换术
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热奄包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