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8-09-21 11:25王喜成
中州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王喜成

摘 要: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而向全国人民和历史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为打好这一攻坚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其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予以推进。当前扶贫攻坚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贫困村信息资料精准度不高,脱贫开发措施不多、不力,一些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差,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和措施缺乏等。为此,必须切实把握精准脱贫的核心要义,以极大的决心、勇气和毅力,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打赢这场极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6-0041-06

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而向全国人民、向历史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并被纳入党和国家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面对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全社会都要把这个责任扛在肩上,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脱贫攻坚面临的情况与问题,以卓有成效的举措和努力,推动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一、深刻认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我国的贫困状况

贫困问题是全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世界银行曾经这样描述贫困概念:“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我们党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作斗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现在已经使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让占全世界贫困人口总数70%以上的人群摆脱了贫穷生活,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余万人,累计脱贫人口超过680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底的10.2%下降到2017年的3.1%,这一成效赢得了全世界点赞。到2017年年底,我国还剩下3000万人左右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这些贫困人口多是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由于这些地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化程度低,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增收脱困难度非常大。在这些贫困人口中,一般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3000元,有不少人甚至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

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贫困问题

基于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国务院在1986年5月就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12月改为中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管扶贫开发工作。1994年3月,国务院制定和发布“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准备用7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以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工作开始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2011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并将其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予以推进,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習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也就是在这次会上,中西部22个省份党委和政府向中央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把脱贫攻坚作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准,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仅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先后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10个配套文件。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河北阜平县、湖南花垣县、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等考察扶贫脱贫情况,几乎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在多次重要会议、多次重要活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扶贫,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他反复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3.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贫困村的信息资料精准度不高、脱贫目标不明确。一份调研资料显示,一个地方对正在开展脱贫工作的7个村进行调研发现,在35户贫困户资料中,家庭成员信息有误的占10户,收入情况与实际不符的占17户,生产生活条件信息与实际不符的占12户,扶贫手册填写不规范的占23户,致贫原因没找准的占6户,帮扶措施与致贫原因不对应的占9户,等等。如此扶贫信息资料,何以能做到精准?还有,驻村工作队员对脱贫目标不明确,驻村队员或第一书记不掌握贫困村脱贫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不知道困难户收入基数怎么定,对增收产业方面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相关标准认识模糊,对收入增长额及增长幅度把握不准;在基础设施方面,对水、电、路、讯等基本情况掌握不细致,不知道脱贫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标准要求;对脱贫标准中的一些政策指标理解不准确不透彻,填写的档案中缺项少项,对一些基本数据时间节点把握不准,档案资料中的一些内容重复、繁琐,等等。

(2)个别地方驻村工作队员或帮扶干部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扶贫单位对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现扶贫工作队员不固定,出人不出力,甚至人员长期无法到位的情况。二是极少数干部扶贫走过场、不用心,领导干部包抓贫困村的措施落实不彻底,脱贫措施缺乏实质性内容,帮扶人未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少数已经进村入户的也是做做样子,对脱贫发展的思路不清晰,规划不明确;贫困户对他们的帮扶责任人是谁、第一书记是谁、是哪个单位包村、驻村工作队员是谁都不了解。三是一些地方存在以会议落实扶贫,会后却没有多少实际行动的现象;有的扶贫干部只顾上面不顾下面,建档立卡、向上级汇报写得清清楚楚,真正的扶贫行动却没有多少。更有甚者,有的只靠拿财政的钱补贴贫困户以完成脱贫任务去交差。

(3)脱贫开发的措施不多、不力。一是“输血式”扶贫较多,“造血式”扶贫较少,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主要是“慰问式”扶贫,驻村干部带上米、面、油到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以“慰问”代替扶贫。二是产业扶贫严重不足。由于产业扶贫周期长,项目从投入到收益间隔时段长,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产业项目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扶持的支柱产业难以形成,因而扶贫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多为送钱、送物、送树苗、送猪崽、送鸡苗、送羊羔等,缺乏根本、长效的脱贫机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由于缺少资金或工作抓得不紧等原因,有的贫困村建设项目推进速度较慢,易地搬迁因困难较大进展缓慢,一些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仍未改变。

(4)一些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差。贫困户老弱病残的居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加上受传统落后思想影响,一部分贫困群众安于贫困,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完全指望国家和社会帮扶。这其中也有对贫困户宣传动员工作做得不够的问题,贫困户对脱贫攻坚认知度比较低。一些地方在建立贫困户档案时,与贫困户交流得少,贫困户对干部怎么填写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不清楚,对实施脱贫措施所要达到的效益效果情况不清楚,因而不能与政府的帮扶脱贫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有的地方贫困群众因缺少资金支持,无法通过从事产业经营脱贫致富;有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因缺乏技能只能靠下苦力挣钱,收入微薄,脱贫艰难。

(5)存在着退出不精准问题,没有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措施和保障。一是动态识别精准度不高。一些地方只愿意做减法,不愿意做加法,不愿触及新的矛盾,不希望新增返贫人口;对一些当年识别进入、当年宣布脱贫退出的贫困户,只寄希望财政托底,因而使个别因故返贫的人口得不到及时扶持。二是对特殊贫困户的关注度不够。一方面是对一些低保户兜底一“兜”了之;另一方面是对个别贫困户情况了解不细,机械套用低保标准条件,出现了应保未保的现象。三是针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采取的措施不多。因病致贫贫困户多为重病、大病、特病、慢性病等,现行农村医保政策报销比例比较少,地方对此没有更具体、更有效的措施,致使一些人因病致贫后脱贫难度很大。

二、切实把握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

1.建档立卡,精准识别

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把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作为一号工程,做到精准、精确、精细。要坚持一家一家摸底,一户一户研究致贫原因和帮扶对策,扎实建立精确的贫困户档案。要认真审核录入的贫困村及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帮扶措施等数据,务必规范完善档卡,做到贫困对象认定识别准、贫困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支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等要求,确保建档立卡工作客观真实、情况准确、信息全面,并做到动态管理,真正实现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借鉴河南兰考“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六步工作法的做法,做到问题一村一村查摆、台账一户一户校准、帮扶一项一项抓实、资金一笔一笔审核、政策一条一条落地、责任一级一级到人,最终达到“三个零差错”目标,即贫困户识别与退出零差错,贫困户主要信息零差错,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只有明确了“扶持谁”的问题,才能打牢精准扶贫的基础。

2.精准派人,强化培训

一要精准派人。河南兰考之所以能够率先脱贫,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做到了精准派人。几年来,他们先后派出345名科级干部和优秀后备干部,组成115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并派出335名乡镇优秀干部进驻非贫困村,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和扶贫工作,从而实现了对重点项目、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帮扶的“全覆盖”。并且他们坚持脱岗驻村,严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制,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所以,对驻村干部要合理选派、严格管理、强化考核,不得应付了事。二要精准施策。要对照贫困村脱贫的6项标准,根据村情户情,分门别类理出工作重点,结合脱贫差距和问题,理清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等综合指导部门要统筹相关业务部门,深入研究脱贫标准中的政策要求,对概念模糊、不易于把握的标准统一口径、统一要求。三要加强培训。当前扶贫工作确实存在着精准难的问题,限于种种原因,对贫困户的收入难算清,对贫困户家里的实际经济状况难看清,对一些解决贫困问题的政策把握难界定。只有通过培训,才能让驻村队员明白任务、要求和规范,才能统一工作标准,从而准确、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因人而异,分类实施

一要完善幫扶和责任机制。明确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具体帮扶措施,绘出贫困人口分布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贫困人口进出动态、脱贫目标任务等脱贫工作图,建立落实脱贫计划账、帮扶措施账、工作台账等工作账,实行量身定做、对症下药。对所有的工作都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二要进行分类实施。对一般的贫困户,要加强引导,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在当地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人口,要实施易地搬迁;对生态环境脆弱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地区的群众,要增加相应的公益岗位;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大病致贫返贫的,要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要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三要注重“造血”帮扶。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对贫困户进行产业、劳务、技术等扶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同时要坚持把贫困户当亲人去帮扶,有耐心、有恒心,不能犯“脱贫急躁症”,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四要制定防止返贫的措施。对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出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措施、保障,不断增强其“造血”功能,从而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4.产业为主,多措并举

一要科学制定扶贫计划。根据贫困地区特点、基础条件和贫困人口情况,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相衔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二要合理选择产业项目。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并且要把产业发展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分析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价格走势,选准发展前景好、预期收益高和区域性、特色性显著的产业项目,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区域性公用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要把共享理念贯穿到扶贫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合作,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合作社+贫困户”、订单帮扶等模式,让贫困户直接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去,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分享产业经营红利。同时,还要坚持政策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精神扶贫等多措并举,共同发力,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5.扶贫扶志,广泛参与

贫困既是一种物质现象,也是一种精神现象。一些贫困地区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一些人越扶越穷。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穷在了志上。因此,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激发那部分贫困人口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充分调动他们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不能自卑要自信,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激励的办法,如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强化典型引领,加强宣传引导,但不能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对于宣传不够的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进村入户、释疑解惑,向贫困群众讲清楚中央和地方精准扶贫的普惠政策和特殊政策,讲清楚产业扶贫、建房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社保扶贫等各种扶贫的具体措施,讲清楚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和申请程序,讲清楚近年来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和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讲清楚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和国家鼓励脱贫的优惠条件等,让精准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调动他们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增加投入,强化支持

贫困地区、贫困人员的主要问题还是经济能力太弱,增加投入是脱贫的重要保障。一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着重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通过各种措施,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强大投入合力。二是在各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方面,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轉移支付规模;同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三要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撬动私募、众筹、慈善等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基金化管理试点,实现扶贫资金专业管理、精准投放、循环使用、收益持续,解决好谁来用、怎么用等问题。

7.科学评估,精准退出

精准扶贫既要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也要在精准退出上把好关。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因此,要严格贫困县退出评估考核办法,一要实行第三方评估办法。严格评估标准,坚持客观公正,避免被评估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二要严格标准程序。考核按照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线和“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逐户核算家庭收入等信息并进行公示公告,遵照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达标率的要求,确保贫困户和贫困村退出过程和结果符合精准要求。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党政部门评价、群众评价、区域交叉互评、第三方评估等多渠道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的程序、标准,确保脱贫退出真实准确。

三、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上级领导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及时出台专门实施意见和扶贫攻坚规划,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良好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县乡基层部门要把脱贫攻坚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使其把精力和心思着重用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以作风的“再优化”推动精神状态的“再刷新”。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选派专职工作队伍充实到贫困地区所有贫困村上,确保不脱贫不脱钩。

贫困村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大力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书记,配强领导班子。对集体经济薄弱、造血功能不足的,要强化产业支撑;对管理不民主、村务财务不公开的,要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改进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对村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要严格考核执纪问责;对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的,要强化教育培训,实施脱贫攻坚素质提升工程。总之,要通过加强基础支部建设,选出一个好班长、建设一个好班子、理清一个好思路、形成一套好机制,系统解决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基本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补齐基层基础短板,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

2.整合扶贫力量

建立治理平台。精准扶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资源,如果仅仅依靠国家投入,不仅成本巨大,而且难以持续,必须以治理为杠杆推进精准脱贫。要建立一套以治理为平台的工作机制,通过治理的聚合作用,既将国家、社会的资源聚合起来,又将农民所想、市场所需和各方所投有机联结在一起,使外部资源与内部要素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以小博大的资源放大功能。

进行有机整合。当前各方面的扶贫力量比较繁多,有中央部委层面的,有地方层面的;有机关的、企业的、科研院所的、社会团体的等等,甚至个别地方有派了几个第一书记的情况。如果各行其是,势必会力量分散,形不成拳头,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必须由所在县统一协调,所在乡镇统筹运作,把各方面的力量有机整合到一块,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发挥集体优势、整体效能,从而收到最佳的扶贫效果。

实现多方联动。首先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科技带动、金融撬动的“五轮驱动”方式,实施各级扶贫领导小组、政府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农户“五级联动”,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其次要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大张旗鼓、深入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提高各级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通过“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活动,凝聚全社会的扶贫力量。

3.强化责任担当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高度来看待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次脱贫攻坚是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大力增强推进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敢于在重大问题面前勇于担当,以推进工作的高标准、落实政策的高质量、统筹谋划的高起点,出色完成我们向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政治、是民生、是大局。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政治大考和作风大考,以顽强的作风和拼劲,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作风的“再优化”,推动精神状态的“再刷新”,以“硬作风”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广大党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党员,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就要毫不懈怠地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推进脱贫攻坚要坚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要建立脱贫攻坚年报告制度,把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进行逐级逐年分解,把贫困人口越线、贫困村脱贫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年度、各个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要把脱贫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同時要加强对脱贫攻坚下一级目标任务推进和完成情况督促检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确保目标任务层层得到落实。

4.建立良好机制

在工作方法上,要进一步优化扶贫机制。从长远说,对扶贫工作要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切实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扶贫资金的覆盖面与受益面。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约束和退出机制,引导贫困地区领导树立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体制,项目审批和管理监督要下沉到县,把钱用在刀刃上。拓展金融扶贫的渠道和方式,鼓励金融扶贫创新,让贫困地区老百姓享受到方便快捷、成本低、服务优的现代金融服务。以“三严三实”要求用好“三项机制”,体制有问题的要调整体制,人有问题的要调整人,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在工作理念上,要充分体现治理精神。其一,制订脱贫方案要融入治理的理念。要吸收专家学者、市场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等参与制订,吸纳各方的智慧和资源,使脱贫方案与资源条件、环境条件、村民意愿和社会期待高度契合。其二,分配脱贫资源要用治理方式。要在国家主导下,由政府、社会、专家和村民等多主体在沟通互动中完成,从而使资源分配更具效率性和公平性。其三,推进脱贫工作要体现治理的原则和方法。要搭建一个包括政府、社会、村民在内的多元互动治理平台,创建相应治理机制,通过治理平台和机制推动脱贫工作有序开展。

在工作纪律上,要加强检查督查。把从严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要坚持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既要切实完成年度减贫目标任务,又绝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要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任干部重要依据[N].新华每日电讯,2015-11-29.

[2]刘永富.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J].求是,2017,(11).

[3]朱松梅,李炜.精准扶贫的经济学解读[N].光明日报,2017-04-25.

[4]熊若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N].学习时报,2017-07-28.

[5]顾仲阳.扶贫精准有力减贫提质加速[N].人民日报,2017-07-13.

[6]方先念.对当前紫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EB/OL].http://www.zyx.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57d2beff4d4a139086000000.html,2016-09-09.

责任编辑:澍 文

猜你喜欢
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