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对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启示

2018-09-21 05:19关香丽马米奇李志朋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大学生

关香丽 马米奇 李志朋

摘 要: 本研究对西南地区高校1500名大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同伴选择以班级同学为主,网友也是重要对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方式以网络为主,音乐、运动也是喜爱方式;大学生课外活动获得的途径以自己寻找为主,依赖学校组织;阻碍大学生选择课外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学校不能满足大学生需要是核心。本研究提出高校应以满足大学生课外活动需要为基础推动第二课堂活动改革,着力构建与大学生课外活动需求相适应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活动 高校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及有酬性的活动等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1],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给学习生活增添乐趣,发挥特长,丰富精神生活。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是检验高校第二课堂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围绕大学生课外活动内容进行问卷设计与编制。问卷题型以单选、多选、排序、五点程度评价等方式呈现,要求被调查者真实回答每一个题目。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結合个人访谈,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信息,得出准确结果。问卷回收数据采用SPSS2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对象。

选取西南地区6所高校的1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39份,有效回收率为75.9%。其中男生543人,女生596人;大一388人,大二354人,大三222人,大四175人;文科385人,理工科532人,其他专业222人;重点本科院校577人,一般本科院校320人,高职院校共242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与结果分析

与以往研究相比,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不能满足大学生当前的成长需要,具体而言,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同伴选择以班级同学为主,网友成为重要对象。

调查结果表明,在班级同学、亲友、非同班级的朋友、社团、协会成员、老乡、网友、恋人等诸多与大学生一起课外活动活动的对象选择中,班级同学、非同班级的朋友、恋人、网友是他们一起课外活动的主要对象,其中班级同学排在第一位,网友排在朋友与恋人之后的第四位。由此可见,班级同学在长期相处中已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大学生更愿意与同班同学一起进行课外活动,但是在班级同学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网友已然成为大学生一起课外活动的重要对象,详见表1。

2.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方式以网络为主导,运动也是喜爱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在电影/电视/动漫、音乐欣赏、体育运动、网络课外活动、朋友聚会、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唱卡拉OK、逛街、DIY、进行个人兴趣活动等诸多愿意选择的休闲方式中,电影/电视/动漫、音乐欣赏、体育运动、网络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最愿意选择的课外活动方式,其中电影/电视/动漫排在第一位,网络活动排在音乐欣赏、体育运动之后的第四位。大学生观看影视、听音乐等都是在网上进行的,网络活动已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导,成为学生主要的课外活动方式,详见表2。

3.大学生课外活动获得的途径主要由自己寻找,依赖学校组织。

研究表明,在班级、院系、学生组织(如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社会、网络、家庭、自己寻找等途径中,大学生选择课外活动活动途径主要是自己寻找、学生组织(如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班级、院系,大学生课外活动获得的途径主要由自己寻找,但依赖学校组织(学生组织、班级、院系)。结合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方式不难发现,大学生寻找课外活动以网络活动为主,但大学生依然希望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现实课外活动,大学生课外活动途径中对学校组织的依懒度可以从结果排序得知,前四项中有三项是关于学校组织的,这凸显学生组织、班组级、院系等学校组织的活动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途径,详见表3。

4.经济条件是阻碍大学生选择课外活动的主要因素,学校课外活动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是重点。

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阻碍因素①排序为:经济条件有限>校内课外活动基础设施不完善>学校组织的让大家喜欢的活动太少>学习太紧,不愿意活动。可见,经济条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学校的课外活动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目前,校内的课外活动场所,低廉的课外活动设施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课外活动设施开始收费,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以及学校组织的让大家喜欢的课外活动太少,这无疑促成了大学生课外活动选择网络的方式,详见表4。

三、调查结果对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启示

研究发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课外活动的需要。高校应以满足大学生课外活动需要为基础推动第二课堂改革,着力构建与大学生课外活动需求相适应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

1.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改革势在必行。

研究发现,虽然网络及网友已成为大学生选择课外活动的同伴和方式,且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大学生依然选择学校组织作为获得课外活动的重要途径。此外,网上休闲娱乐成为大学生每天在网络上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大学生期待现实课外活动而不是网络课外活动,持“现实课外活动”态度的大学生占了70.5%(见表5)。大学生更希望“现实娱乐”,但实际上他们的娱乐时间大都花在网上,说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但大学生并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学校第二课堂,依然希望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现实课外活动。因此,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以满足大学生课外活动需要为基础推动第二课堂活动改革。

2.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活动设施建设。

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最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增加校内课外活动施和活动场地、完善学校周边的社会课外活动场所、多组织大型学生文化活动、引导有相同爱好的学生组成社团。排序的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课外活动设施和场地的需求的迫切性,也说明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是活动能否开展的基础,也是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保障,制约也限制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因此需要结合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场地建设。

3.结合大学生需要组织高质量活动.。

高校第二课堂以其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而作相应的调整。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最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方面,除了基础活动设施与活动场地外,排在第三位与第四位的分别是:多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与引导有相同爱好的学生组成社团,可见大学生期待学校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显示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不能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一方面学生抱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多,另一方面学生又期待学校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凸显出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大学生课外活动需要脱节,高校应结合制订活动计划时的先进性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多组织高质量的文化活动。

注释:

①本题为“按喜爱程度”进行选择的多项排序题,要求排出前四项。结果统计时借鉴了李志、宋赟、李丹(2007)在大学生中小企业就业心理特点研究中对职业价值观采加权平均值进行排序和检验的方法,即在各选项上选择第一重要的记4分,第二重要的记3分,第三重要的记2分,第四重要的记1分,没有选择的记为0分,然后利用公式:(选择第一重要的比例*4+选择第二重要的比例*3+选择第三重要的比例*2+选择第四重要的比例*1)/10求出加权平均值,用于比较各选项的苦恼程度。

参考文献:

[1]涂意.“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德育研究,2015(4).

[2]關香丽.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的比较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11).

[3]李志,宋赟,李丹.大学生中小企业就业心理特点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7(2):17-23.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大学生
课外活动类作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新大学生之歌
我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