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解析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学前教育 文化素质 专业技能
一、“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
2016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其作为我国的精神指引,旨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转变。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科技引领前沿发展是基础,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强有力的保障。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数量够用、品质过硬的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性人才。
高职院校应当担负起为国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能够支撑新供给、新动能的“大国工匠”的责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重大使命。国家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必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一以贯之。通过提升优秀高职院校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实现塑造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同时,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指导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更精、更优、更有特色、更具时代性。
何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遗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精心设计、质量至上和不断革新,显然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当然,这种精神不只在工匠身上体现,还可以凝结在所有人身上,即一切劳动者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在以上定义中,工匠精神被归纳为一种工作态度和精神品质,这并无异议,但从工匠的素质构成上看,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素养或职业智慧。因此,如果要给工匠精神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应该是指工匠在高超职业技能和良好人文修养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它既体现为工匠的气质,又体现为产品的品质。具体而言,包括工匠对职业的热爱与专注,认真的态度与革新的精神,其最高境界为“道技合一”[1]。
我国古代,工匠技艺自身具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超越的精神。目前,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掘、传承传统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从以下几方面重塑工匠精神:(1)具备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态度。(2)拥有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3)打造品牌意识与树立创新精神。(4)追求“道技合一”的境界。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概述
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具备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在工作中,应把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求真务实,顺应现代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态势。培养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管理等业务能力,能够服务于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及相关儿童社会服务行业,从事学前教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
2.学前教育专业机遇好、市场需求量大
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类教育学科中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突出体现在综合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及相关儿童社会服务行业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对幼儿教师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学前教育行业发展态势可观。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突出问题
1.文化素质欠缺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历层次不同,部分学生学历从中专、五年制、大专到本科不等。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养欠缺,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应通过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入学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工作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技能不高
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以下突出问题:教育实习时间短、实训时间相对集中、形式化明显。学生实习仅局限于教授特定的内容,配合主班老师的工作,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由此可见,实习工作很难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奠定实践基础,培养其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习时间短,专业技能不高已经成为学前教育职业素养的突出问题。此外,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有待改善,课程类型较为单一,缺少智力技能课程,不利于学生提高实操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工匠精神缺失
工匠精神的理念源于优良的人文素质修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它既蕴含了匠人的优良品质,又表现为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具体表现为:工匠具备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态度,并且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其最高境界为“道技合一”。对于工匠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手工艺人等技术型人才,还应包括发明家等智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传承受社会发展、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工匠精神的缺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工匠精神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对职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的缺失、专业学习精益求精的态度缺失、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职业技能提高的缺失。传统观念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四、学前教育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途径
1.教师层面融入工匠精神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能和职业性是关键,是职业素养最核心的要素。教师应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应提出建议,完善课程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移动教学互动平台和多种信息化手段,从“课前预习+质疑—课中展示+解惑—课后强化+创造”这一思路出发设计教学。互动任务的设置由简到繁,层层铺垫,难度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活动以合作性学习为主,以小组为单位,使独立思考、探究、合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单元项目的发布,要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流程和场景设计项目任务和内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工匠精神应贯穿整个教学研究,教师应基于工匠精神,把握教育规律,投入教学实践,探索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层面融入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活动,使工匠精神浸润到校园生活中,既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力,又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乐于挑战的精神。校园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可以激发成员之间的默契度,还可以使学生在感恩和信任中互相帮忙,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素质扩展活动的训练,使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在职业素养中初步养成工匠精神。
3.技能大赛融入工匠精神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技能大赛,对学生进行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在比赛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其自信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比赛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能力,改正不良习惯等。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善于创新的能工巧匠,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国智造”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时代工匠。
参考文献:
[1]曹美海,罗同昱.论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
[2]江欣怡.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4]王娇娇.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D].昆明:云南大学,2016.
[5]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6]董晓芳,刘秋红,张学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工匠精神培养探究[J].艺术科技,2017,30(8).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提高策略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17YX0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