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就是动力。只有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游戏环节是最有趣、最有效的教学环节。在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改中,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也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增强积极思维的动力,還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德育渗透。
用“善听”游戏培养学习习惯
初一新生刚入校时,内心往往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各种不适应,尤其是在学习科目增加、学习压力加剧、与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很大出入的状况下,他们很难适应。因此,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得非常必要。笔者意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仅靠说教和处罚不是最有效的,并不能保障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于是,笔者尝试用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提要求加深印象,从而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第三节讲新课前,笔者带领学生做了个“善听”的拓展小游戏。首先,笔者在黑板上书写了“听”的繁体字“聽”,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意义,该字由三部分不同的汉字组成,合起来就是“善听者为王”,从而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一双好耳朵。接下来,让学生跟着口令做动作,口令是“请把手放在你的额头”,但笔者在讲台演示时,却把手放在了自己的下巴处。学生边看边做动作,结果第一圈时,4个班的学生没有一位把手放在自己的额头,而是都把手放在了自己的下巴处。于是,游戏继续,口令依旧没变,笔者的演示动作也没有变。最终,在笔者说了十几遍之后,学生们才全部反应过来,把手放在自己的额头。游戏结束后,他们总结了自己的感受,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听”的真正意义。在大家最有感触的时候,笔者请大家安静,并重复上课要求:“要求大家每堂课必须带齐三样学习用具。”这一次,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定会按要求做”。现在,笔者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年级所有学生都养成了带齐学习用具的习惯。
这个游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做动作,最后一起总结所得,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又实现了课堂的主体角色。最重要的是: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一个用心去倾听和体会的观众,这样自己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学会倾听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用“自我画像”正确认识自我
本册书的第八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自我画像”的游戏自然导入新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笔者想到了湖南卫视的一个联想游戏,简单说就是找共同点——通过没有联系的几个词,找出它们的共性,就是答案。在导入时,笔者为学生出了4个没有关联的词语:土著、成龙、失忆、雇佣兵。让学生根据已有线索,想出一部电影的名称。最后大家都猜出了答案,就是课题《我是谁》,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又进行了“自我画像”的游戏。学习本课知识后,大家领会了正确认识自己,除了要悦纳自己,还要辩证、客观地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看待自己。游戏过程先是每位同学在纸的正面写出对自己的描述,比如外表、兴趣、爱好等,并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们把写好的纸条放到讲台上,由教师随意抽出一份,念完正面的叙述后,请同学们猜猜这是谁的自述;最后再公布答案。从游戏结果看,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我们又继续做了加深认识的游戏。游戏过程是先自由结合为几个小组;然后在小组中选出一名被描述的同学,由组内其他成员想一句适合被描述同学的优缺点;接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猜出结果。猜认的小组,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没猜出来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助兴。通过这个游戏是想告诉学生,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还要学会虚心倾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好地看清自己,为树立可实现的奋斗目标和长期的人生定位奠定基础。
用“方格前进”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本册书中讲述了“融入新集体”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笔者选用了“方格前进”的拓展游戏。游戏规则是所有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每人站立一个方格内,两组中间有一个空格;每次每组的一个人可以前进一步,也可以间隔一人前进一步,但间隔两人或两人以上时,不允许跳跃前进;整个游戏过程中不许后退,最后结果是两组人站立次序不变的整组互换位置。这就要求每个组员之间要充分沟通,确定前进的次序,并保证最终到达目的地。游戏有一定难度,但也有一定规律,最重要的是每位组员都要有大局观念,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个游戏的启示是:要想最后成功,组内成员间必须要有充分沟通,并有一个有威信的领导者来调配、安排组员有秩序前进;在游戏中既有同组内的协调,又需要两组间的正常竞争和经验交流,这样才会实现双赢。大家都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会有共同的成功,强调了每个学生都要有意识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实践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处理好游戏的组织、规则讲解、游戏穿插的时间、游戏启示的分析以及最后引导学生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控制者、激励者、启发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平等的,在这种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学习环节的课堂中,作为主体参与的学生,会有更真切的知识体验和知识拓展。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棱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