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摘要】近年来,交通广播所能提供的路况服务,在手机地图软件的影响下,给予受众的行车服务面临强大挑战。交通广播如何才能破局发展?本文分析了交通广播发展面临的主要压力,并在寻找交通广播的新发展方向、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交通广播地图 媒体融合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1991年9月30日,中国第一家交通广播频率——上海交通信息广播成立。在20多年发展中,全国众多交通广播先后崛起,开启了广播新的春天。很多交通广播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的阶段,从最初靠记者自己骑车报路况、坐公交报路况、爬高楼顶上报路况,到后来甚至利用直升机报路况,各家交通广播用尽浑身解数提供路况信息,深信“路况为王”。
2010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迎来爆发期。百度公司正式启动移动战略,随后“百度地图”的竞争对手高德公司宣布阿里巴巴入驻,成为第一大股东。2012年,一家名为滴滴打车的公司在北京中关村诞生。原本独成一统的车厢内,不再是广播一家独占,“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滴滴打车”等各种各样的手机客户端渐渐地侵蚀着广播的车载话语权。“后交通广播时代”这样的词语不断被提及。
一、交通广播传播环境今非昔比
新媒体环境之下,交通广播过去无比正确的“路况为王”,如今已今非昔比。
(一)地图应用程序:一对一
地图软件的上线,让很多新手司机如获至宝,认真听地图软件告诉自己怎么走,并且是一对一的专属服务。对于新手司机和不熟悉道路的司机来说,地图软件的路况查询便利性是交通广播所无法提供的。
(二)打车软件生意忙
对于很多出租车司机来说,有一段和打车软件的蜜月期。那个时候,不仅仅是出租车司机安装多个打车软件,拼手速抢单,“专车”盛行甚至让一个村子一度成为“滴滴村”。出租车司机抢单赚钱,“打车软件影响广播收听”,成为一些交通广播人热议的话题。
二、区域覆盖的优势与弱势
广播的区域化覆盖,让人们习惯了广播的区域贴近性。广播说的是身边事、讲的是身边人,区域化的广播给了听众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交通广播,路况服务给了城市人极大的出行便利,让交通广播受到欢迎。但是当地图软件兴起后,路况服务的价值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广播的区域优势就有可能变成区域弱势。
(一)覆盖难以全国化
交通广播的频率覆盖,除了中央级广播媒体外,省、市台基本上都是区域覆盖。信号的限制,让广播主持人在本地具有强影响力,但开车几个小时,出了当地之后,其影响力便几乎可以忽略了。
(二)优秀节目匮乏
当影响力变小甚至没有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主持人丧失了积极性,甚至会弃岗出走。对小团队作战的广播媒体来说,一个主持人若离开,也就代表着这个节目将要发生巨大变化。交通广播的人才战略面临着电视、新媒体和外部市场的人才竞争的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的交通广播思考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交通广播人不断地思考,而出路只有一条:充分结合网络新媒体,让广播平台焕发生机,创造“新交通广播时代”。对此,笔者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交通广播的情况,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吸纳优秀人才
节目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之争。交通广播需要改变用人模式,以市场化运作,让人才在收入上得到保障,根据实际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竞争力的薪酬,是人才战略的基本保障。
(二)大团队作战,资讯服务领先
交通广播中资讯类、服务类节目,需要在人力上给予保障,建立节目制作标准,既要把“帮忙服务”做好,更要做好宣传,做出口碑,让更多人了解。过去很多交通广播都有“利用广播救人”的事例,但往往因为团队限制,做得多,但宣传得少,失去了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好机会。
(三)专业化
在新交通广播时代,与打车软件、地图软件对出行人群的服务相比,再专业的交通广播也无法做到一对一实时服务,广播的路况服务相对来说不够专业。那么,交通广播的专业化之路应该如何调整呢?此时,交通广播就应该在交通专业化、节目专业化、新媒体专业化、融合专业化等几方面入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站位。
1.交通专业化
交通广播拥有最专业的内容制作团队、最权威的合作单位、最广泛的内容发布平台,充分利用就可以生产专业化的交通内容。以中国交通广播为例,频率本身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与交通运输部联合打造,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各地交管局都有战略合作关系,在落地区域的交通、交管指挥大厅都设有直播间,可以最快发现交通新闻,最快邀请专家解读,最快获取准确信息。
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后,先天具有交通属性的中国交通广播第一时间发声,迅速启动应急直播,权威解读,对谣言及时批驳,受到听众的肯定。《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特别直播》节目斩获了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2016年雷恩哈德·昆纳(TheReinhard Keune)纪念奖——“关注应急广播”主题最佳广播节目奖。
2016年7月20日北京暴雨,京港澳高速公路多处因积水封路抢修。中国交通广播启动视频直播,融媒体报道抢险过程。单场直播有50万人次在线观看,1万条点赞留言,位列网易平台当周视频直播第一名,两天暴雨直播,全国总浏览量超2100万人次。
通过专業化交通合作、专业化生产、融媒体传播,中国交通广播获得了国家交通、交管等部门的支持和肯定,在网络中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2.节目专业化
与地图应用软件相比,交通广播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人”,真人直播本身就是最精彩的陪伴。除此之外,节目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专业化,没有大投入,没有专业精神,就不会有专业化的节目。而同样是节目,有些适合交通广播,有些则不适合。对于中国交通广播来说,制作适合交通人群收听的节目是非常重要的。央广中国交通广播因为成立较晚,所以需要新的布局,频率在深入研究了广播受众的喜好、研判网络新媒体的节目诉求之后,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创造品牌节目,打造专业化主持人。汽车节目,主持人就应该是汽车专家;旅游节目,主持人就应该是旅游达人。专业化的节目,能让节目更具有吸引力。
以中国交通广播心理情感夜话节目《北辰在找你》为例,其主持人北辰本来就是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该节目在中国交通广播每周一到周五21:00~22:00播出。平均每年接听听众热线电话3000次以上,接进直播间1500次左右。
节目在“蜻蜓.fm”上单一节目点击超过两亿人次,专辑收藏人数近百万人,节目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粉丝超过20万人。
在中央三台融合过程中,中国交通广播利用《北辰在找你》节目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等着我》节目融合,共同打造“三台合一”融媒体创新节目《等着我,我会找到你》,实现广播+电视+网络融合传播,传统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多重覆盖,用温情记录中国百姓的情感世界。通过融合,实现了电视节目连续收视率全国同时段第一、电台直播流同时段第一、央视网同步直播收视单次破百万人次等成绩,节目实现多维升级。
第二,合理音视频化、新媒体化。媒体融合时代,很多传统广播节目强调视频化、新媒体化,但效果并不好,有些广播节目并不适合如此改造。中国交通广播做了相关区分,部分节目强化了新媒体推广,有些节目可适时视频化。凡不适合新媒体化的节目坚持广播单一播出模式,努力将声音节目做到极致。
第三,“帮忙”专业化。以中国交通广播的“帮忙”节目《一呼百应帮帮忙》为例,节目聚焦汽车维权,专注出行服务。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开通微信“直播间”,听众不仅能够用语音、文字参与直播,还能随手拍路况上传,节目内容更依托于听众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热情参与,实现“有困难,一起帮”的向上氛围。直播突出及时帮,讲中国好故事,汇聚百姓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节目开播以来,已帮消费者挽回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其中,《纤维瘤女孩北京求医突发大出血跨城救援》《寻找熊猫血》《生命救援!寻找婴儿专用便携呼吸机》等报道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新媒体专业化
中国交通广播顺应时代变化,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探索媒体联动报道机制,实现新旧媒体之间1+1>2的效应。
互联网移动直播技术:中国交通广播在报道机制上不断融合创新,多次进行广播和视频直播的联合报道,真正实现了广播不仅可以听,也可以看。例如,2017年国庆路况大直播中,中国交通广播位于北京市交管局的全媒体直播间亮相使用,新型技术和设备大量运用,保证了外派的十几路记者与直播间的连线互动。投入采编录播设备、连线调度系统、实时图文包装系统等,实现多机位、跨区域、多种类采集和移动回传;全终端、高频发、多渠道发行,覆盖全网用户,采编、制播、分发系统一体化应用。最大的亮点是,通过语音能够识别正在说话的主持人,自动切换镜头进行拍摄,并且将视频流推送给十多个平台播出,超200万人次在线观看。除直播外,碎片化发布图片、文字、短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信息500余条,留言总量超5万条,总覆盖超1000万人。
虚拟现实(VR)技术: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国交通广播使用了最新的虚拟现实直播和拍照技术。上会记者手机上安装虚拟现实设备,开启直播或者拍照后,网友可以360°观看两会现场实时画面。这使得受众收看方式更加自由,而不仅仅限于一个平面。
微博、微信等平台:微博和微信等对于中国交通广播来说,既是线索发现平台,也是节目互动平台,更是内容发布平台。作为线索发现平台,受众可在微博、微信上提供线索或者寻求帮助,中国交通广播迅速反应;作为互动平台,在节目中主持人及时使用中国交通广播微博、微信进行互动,与听众就节目话题进行实时“对话”,增强频率的贴近性。
音频平台:中国交通广播与诸多音频客户端合作,打破传统的广播线性传播、区域覆盖的短板。《北辰在找你》《然哥脱口秀》《千山万水只为你》等节目在各大音频平台表现十分突出,累计播放超2亿次。直播流方面,让听众可以通过各个音频端收听,目前在多个平台进入交通广播前两名。
4.融合专业化
第一,傳统媒体之间的抱团发光。之所以没有用“抱团取暖”,是因为几家传统媒体互相融合时,产生了更大的价值,发出了新的光芒。中国交通广播与电视媒体多次合作,《速度早高峰》节目主持人高雅做客北京电视台,《李季深夜秀》节目主持人李季参加央视《黄金100秒》获得当期冠军,《北辰在找你》节目主持人北辰与央视《等着我》节目深度融合,《体坛风云》节目主持人刘康参加央视体育频道节目录制。这让节目主持人有了更多的品牌价值,广播的影响力通过电视屏幕得以放大。
在日常节目中,中国交通广播与《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新京报》等媒体也保持常态合作,广播、报纸多次联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2018年6月19日上午,《新京报》接到一条求助信息:“一辆牌照是鲁P*****的汽车正行驶在京沪高速上,车上载的90后女孩是危重病人,身患神经纤维瘤,目前出血严重!车上无医生!正在前往北京304医院的路上,希望得到帮助。”《新京报》的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了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交通广播的记者立刻与医院、交警沟通,联系120急救中心安排车辆前往接应。中国交通广播和《新京报》联动,全程视频直播,短短35分钟,交警、医务工作者、媒体人、路上无数让行者共同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根据时间计算,大家共同的努力,为病情危重的女孩争取了40分钟提早进入急诊科急救。
第二,与地图软件合作,路况信息互相支持。中国交通广播很早就与地图软件公司合作,互相提供路况线索。地图软件的重点信息在中国交通广播发布,用广播关注最重点路况信息;中国交通广播获取的路况信息及路况研判通过合作地图软件推送,实现广播内容地图软件传播。广播团队将有路况信息就报,向报重点路况信息、研判路况方向转化,并研究插件化节目,探索地图软件中的音频节目植入。
第三,与打车软件合作,提供插件节目。中国交通广播较早与几家打车软件公司沟通合作,随着智慧交通的发展,打车软件的打开状态和过去也出现不同,功能有了新变化。例如:过去是随时报接单信息,如今已经有“载客模式”:有乘客坐车时,司机不受其他信息干扰,这个时候,又给了声音内容以新的空间。
第四,与货车软件合作,打造货车电台。中国交通广播较早地和北大千方、中交兴路等公司合作,在货运应用软件“车旺大卡”中植入中国交通广播内容,让中国交通广播成为货运司机的伴侣。双方正进一步沟通,研发打造专业化、专门针对货车司机的一套广播节目,探索实现广播节目的分众化。
第五,与智能后视镜合作,推出视频节目,建立组队模式。未来中国交通广播还将与智能后视镜企业合作,共同推出相关视频产品,增加汽车生活中的交互性和玩法,让车主成为视频内容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结合车载智能硬件的网络属性,建立基于位置服务的路况组队模式。未来,或许京港澳高速公路上的听众和京沪高速公路上的听众听到的部分内容就会有一定的差异化。
第六,与汽车厂商合作,共建车内新生活圈。在汽车新时代,无人车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上路。无人驾驶环境的音频节目应该是直播和点播同时存在的,中国交通广播将打造适合车内收听的音频直播产品,并努力实现区域差异化。在未来渠道将更加便捷的情况下,内容依旧是拳头产品。中国交通广播计划打造更多多频道网络的产品MCN(Multi-Channel Network),保障内容持续输出,做一路陪伴、随时陪伴、多种形态陪伴的路上伙伴。
四、结语
媒体生态在变化,但声音的需求空间依然存在。当交通广播实现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就可以借助更广泛、便捷的传播渠道,迎来“新交通广播时代”的春天。
(本文编辑: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