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航
人物介绍:1945年出生,辽宁大连人,舰艇模型爱好者与制作者。曾是一名中学教师。从1975年开始制作舰艇模型,有多件模型被博物馆收藏。
7月30日,大连市西岗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里,73岁的刘世禄正在打磨一艘舰艇模型。几公里外的大连湾,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下水的港湾。
航母,把原本并无关联的人和事连在了一起。
在辽东半岛默默做了40多年舰艇模型的刘世禄,终于迎来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幸福。“我的精力在这个年龄就还算可以,做一组航母编队的模型没问题。”见到《环球人物》记者来访,刘世禄爽朗一笑,声音低沉有力,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刘世禄的制作室面积不小,但不规则。40平方米左右的开间里没有窗户,三组白炽灯整日开着照明。屋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制作工具、设备和胎具,还有几艘舰模半成品等待打磨。这是他向市民活动中心申请来的地方,无需租金,还能第一时间将做好的舰模摆进展厅供市民欣赏。刘世禄搬来这里10多年了,灯光下的书桌都已褪色。
对刘世禄来说,现在是最忙的时候。他想赶在今年“国庆”前把航母编队的模型做出来,这是藏了40多年的梦想——1975年学习模型制作时,他就盼着有一天能制作中国航母编队的模型。
1976年,刚刚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的刘世禄被选中参加国家体委的“航海模型”教练培训,这位从小就有军人梦的年轻教师第一次接触到专业舰模制作。他从此上了瘾,开始研究中国海军的一代代舰船,制作模型。
“当时国内军舰研造水平不高,我在学习时参与制作了一艘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模型。”航母的概念从那时开始在刘世禄脑中形成。“我当时就想,这么厉害的航母,咱国家啥时能有?我这辈子一定要制作自己国家的航母模型。”40多年前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刘世禄在沙盘上已经确定了一支由航空母舰、核潜艇、护卫舰、驱逐舰、补给船等组成的中国航母编队,它将在今年“十一”期间摆上西岗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的展厅。
“这组舰模有13艘,比前段时间南海阅兵时的航母战斗群还多出4艘。”除了航母辽宁舰外,还有一艘初次制作的055型导弹驱逐舰,是我国海军在技术运用和设计理念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实力担当”。
原始而繁复的手工活儿“旷日持久”,刘世禄不疾不徐,按自己划定的进度表积铢累寸。从图纸成样、料板裁切、翻模成型,再到后期的零件打磨和喷漆装框,模型按100:1的比例缩小,所有工序由他一人完成。他总是比楼里的上班族来得还要早,在工作台前用锉刀打磨比掌心还小的近防炮、导弹发射器,用烙铁焊接材质不一的雷达杆、雷达网……直到天光黯淡。
战斗群模型已完成60%,刘世禄现在忙着组装和喷漆。70多岁的人每天都会在工作室“泡”10个小时以上,但他乐在其中。“每艘舰模都需百道工序,精确度要求也高,得花时间。”而他恰恰就是一个肯下功夫的人。拿辽宁舰来说,光拇指大小的救生筏就得做七八十个,歼-15战斗机也要做近30架,“尺寸要统一,美感需兼具”。
在制作航母编队的模型前,刘世禄已经有40多年制作舰模的经验。1945年,刘世禄出生在大连。年轻时,他赶上了“文革”,每天在劳动中度过。不过,特殊环境反而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手工玩意儿看两遍就会做了”。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成为大连实验学校的一名科技活动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做船模、航模及各种模型。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从国家体委航模教练培训归来后,刘世禄被辽宁省和大连市体委征调担任模型教练。他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航模项目金牌10枚,连续5届夺得大连市航海模型竞赛团体第一。
在刘世禄的工作室里,至今仍保留着1983年造的三用工作船,那是曾经在专业无线电航模竞赛中拔得头筹的模型。“当时比赛船模要穿过布置密集的6个铁门,绕好几个圈回到终点。船模在水里跑起来溅起水花,非常好看。”回忆起年轻时带队比赛的情况,刘世禄神采奕奕,仿佛那些事就在昨天。
刘世禄拿奖不是偶然。他爱钻研,爱动手,遇事总要琢磨透。这种个性成为他制作舰模的支撑。“你看这个,这是我的‘秘籍。”说着,他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人民海军舰艇全谱》。“国家近年不断有新舰船下水,专业知识掌握不好舰模就难以做好。”娴熟的技艺搭配专业的知识才能做出高质量的舰模,这是刘世禄总结的经验。
退休后,他也不闲着,在制作舰模之余,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但凡活动中心有舰模展览,刘世禄就给參观者做国防教育讲解。来的多是学生,“给他们讲一讲,既能传授知识,又种下了爱国的种子。”面对这些眼睛里透露着强烈好奇的孩子,刘世禄浑身是劲儿,讲个大半天也不觉得累。
让刘世禄感到骄傲的是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两艘舰模,那是16年前出自他手的作品。
2002年,与刘世禄有过合作的大连造船厂的几名师傅找到他,希望能制作两艘舰模,原型为当年海军装备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167“深圳”号和116“石家庄”号。
以往制作一艘模型要一两个月,但这两艘却花了刘世禄将近半年时间。“新型驱逐舰原船本就先进,模型制作工艺更是繁复。”为不辜负造船厂师傅之托,刘世禄收集了所有能找来的图片、数据、功能分布和材料属性等驱逐舰的原船资料,做足了功课。
两艘舰模在半年后交付造船厂,没过多久,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将其收藏展出。“一直没机会去北京看看。”刘世禄有点遗憾,但想着自己制作的舰模“走上了那么大的舞台”,又觉得满是动力。
面对《环球人物》记者,刘世禄打开抽屉,取出一本厚厚的计划书,封面写着“中国梦·强军梦”,里面则记录着国产航母战斗群沙盘模型、大连造船厂航母建造平台沙盘模型、潜艇和救援艇港内模型、中国海军护卫舰系列模型、甲午舰队实景模型等一系列计划,辅以相关舰艇的图片、文字资料。“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把这些模型都做出来。”
刘世禄的梦想还在继续。“我愿意将舰模拿去展出,缺什么我都可以再做。”他希望能在各界支持下,推动建立一座有规模、系统性的中国海军舰艇展览馆,让舰模能配以照片、说明、影像等全方位展现海军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