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程
在新课程改革成为中国教育常态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反思、总结中提升着专业能力。“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思想,其代表人物便是特级教师贲友林。贲老师用《鸡兔同笼》一课,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完美诠释。
【片断一】
师:大家都知道,上课要听讲。听谁讲?
生:听老师讲。
师:答对了一半。
生:听老师和同学讲。
师:是的,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听讲、听讲,先听再讲。当听完同学“讲”后,“我”还有不同的想法时?
生:要举手。
师:当听完同学“讲”后,“我”发现不足时?
生:要补充。
师:当听完同学“讲”后,“我”还是不明白时?
生:要提问。
……
师:有多少同学在校外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了?请举手。(七位学生举手)
师:嗯,很好。感谢大家的诚实。
【赏析:从解释“听讲”一词开始,贲老师只用简短的两分钟,就与一群陌生的学生达成了课堂学习的共识。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构建起了学习共同体。笔者认为,这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当师生、生生之间坦诚相待了,学生才会去真诚的表达、质疑和反思,学习便开始了。
之后贲老师用简短的谈话,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学生坦诚的回答使搭建起的学习共同体更加的牢固、可靠,也为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把准了“脉”。】
【片断二】
出示题目:鸡兔同笼,共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师:大家说说,是先让不太会的同学交流,还是先让会做的同学交流呢?
生:不太会的!
师:哪些同学觉得自己不太会,请起立。(部分学生站了起来)好的,感谢大家的诚实。现在,我们把认为自己不太会的同学按座位的顺序编上学号。11,13,26,31,32,46,55……然后请在场的老师抽学号,决定由谁来先汇报,好不好?(抽到31号学生)好的,我们掌声有请这位同学上台。
生:4×9=36(条)是假设全是兔子,就有 36条腿。36-26=10(条)是多出来的10条腿。10÷2=5(只)这就是鸡的只数。26-10=16(条)这是兔子的腿数,16÷4=4(只)这是兔子的只数,最后 4+5=9(只)这是总只数。
师:咱们慢慢来,“10条”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表达,但其表达不够清楚)
师:如何能让大家听懂‘10条’的含义?
生:画图。
师:好的,谁会画鸡?(请学生上台画一只鸡)
……
【赏析:“哪些同学觉得自己不太会,请起立。”简单的语言最为质朴,看到一个个起立的学生,我们每一位听课教师所感受到的是“坦诚相待”后的真实学情。“现在请在场的老师抽学号,决定由谁来先汇报,好不好?”贲老师说,当课堂不再是教师预设的状态时,教师才会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咱们慢慢来,‘10条’是什么意思?”一句看似不起眼的问话,切中学生思维模糊的要害。当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时,迫使其进入思考状态“如何能让大家听懂‘10条’的含义?——画图!”特级教师吴正宪认为,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时应该是“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问着问着就明白了。”】
【片断三】
师: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老师,我同桌的方法不一样,我觉得他的方法挺好的。
师:那么,接下来掌声有请你同桌上台分享。
师:谁能看懂他的想法?
生:他是一个一个尝试出来的。
师:哦,这种方法能不能找出答案?
生:能,不过我发现他的计算出错了,还有单位名称应该是“条”。
师:是的,看来确实需要修改。之前我们用的是假设法、画图法,现在这种是尝试法。看来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赏析:教师重视学生的想法时,终有不同的方法会呈现。当学生愿意自由表达个人意见时,教师便成功的“退”了出来,课堂成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们看到,学生能自觉地关注“热点”,分析算式中的道理所在,不再只揪着算式中的错误不放了。
孙晓天教授曾指出,教师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再多,对教材再熟,都没有教师自己改变角色、改变姿态、改变位置,从绝对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进入学生的世界,成为他们良性发展道路上的伙伴和朋友重要。】
【片断四】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吗?用的什么方法?
生:吹口哨法。
师:哦?怎么个吹口哨法?你能上台来讲解一下吗?掌声欢迎。
生:当吹第一声口哨时,所有的鸡和兔都抬起一条腿。鸡就还有一条腿站着,兔就还有三条腿站着。再吹第二声口哨,所有的鸡和兔都再抬起一条腿。鸡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而所有的兔子就都只有两条腿在地上站着。这样就能知道鸡和兔各有几只了。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算式吧。
(教师随机板书)
……
师:接下来该怎么写?
生:8除以2等于4。
师:那么,什么就有4只?
生:兔子。
师:鸡就有?
生:5只。
……
板书:
【赏析:贲老师在课后坦言,这名学生的方法,他刚开始是没有听明白的。正是这种不明白,才促使师生一起去努力倾听和思考。在课堂上,“倾听”不是学生的专属,教师同样需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当笔者再次品味贲老师的课堂,不禁发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如同太极中的阴阳一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充满着哲学气息。在“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理念的支撑下,学生潜在的模糊敞亮了起来,课堂上看到了真实的学生,真实的教师,“儿童在问题、对话、涂鸦中学数学”。数学教学不再只是对题目的对错负责,而是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