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8-09-21 05:43
统计与决策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宁蒗耕地面积总人口

朱 香

(1.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 710061;2.大理大学 法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0 引言

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虽然不在少数,但是以我国西部高寒地区为主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以滇西宁蒗县为主探索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每块土地利用的结果,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和自然环境,还会对邻近地区土地产生影响。以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利用土地对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高效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滇西北高寒山区的分析,对于我国处理高寒山区土地与经济关系有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基础特征

本文以滇西宁蒗彝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其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概况的基础上,对比2004—2016年的土地利用状况与经济增长趋势,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1.1 自然地理特征

滇西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隶属于云南省,是高寒山区的代表地域。经过研究显示,云南和四川交界处,陡坡地区较多,大部分坡度在15°到35°之间,显著的海拔差异使得植被与气候呈垂直分异状态。

从资源方面来看,宁蒗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藏有各种金属矿石,其中,煤炭资源最为广大,适合保护发掘,重点开采。除此之外,宁蒗县位于金沙江矿带地区,还拥有石材、石灰石等其他方面的资源,其储备量及可利用潜能巨大。海拔落差约3000米,造成了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故而拥有各种科目种类的生物物种。

1.2 社会经济状况

宁蒗县社会经济状况一般。宁蒗县2004—2016年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生产总量也在稳步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发展,城镇化率有一定的提高。但宁蒗县由于地理位置不佳、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起步晚、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社会因素,其经济发展水平在云南省居末位。

1.3 土地利用概况

宁蒗县土地利用情况在2004—2016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土地利用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4—2016年宁蒗县土地利用比例

2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2.1 主成分分析

本文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宁蒗县的地理特征及社会信息,挑选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12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A1表示总人口(单位:万人);A2表示粮食总产量(单位:吨);A3表示人口密度(单位:人/km2);A4表示GDP(单位:万元);A5表示工业总产值(单位:万元);A6表示城镇化率(单位:%);A7表示社会产品零售值(单位:万元);A8表示地区居民储蓄存款(单位:万元);A9表示二、三产业产值(单位:万元);A10表示第一产业占三产业比重(单位:%);A11表示农业总产值(单位:万元);A12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表2 12个主成分分析因素

根据上文的主成分分析因素,采用统计数据处理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土地驱动力主成分相关系数矩阵。

表3 土地驱动力主成分相关系数矩阵

根据表3可知,宁蒗县土地驱动力各相关系数检验的显著水平。其显著水平数值越高,表示该成分相关性越高,根据各主成分的显著水平可得宁蒗县土地驱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数值变化趋势来看,影响宁蒗县土地驱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区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率、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地区生产总值。

2.2 驱动力综合得分

宁蒗县2004—2016年间土地驱动力综合得分趋势图如图1所示。发现2004—2016年间,净增量突飞猛进,2011年是分界点,在此之前土地驱动力虽然增长,不过一直处于负数状态,在2011年后,土地驱动力不但增长趋势高于前七年,而且增长值也为正数。

图1 土地驱动力综合得分趋势图

3 实证分析

3.1 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的关系

3.1.1 总人口与建设用地关系

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解表示建设用地面积与总人口的关系为:y=0.3567x3-28.436x2+762.63x-3166.2(其中y为建设用地,x为总人口),R2=0.6772。整体来看,建设用地随着总人口的增长而增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除了2005年建设用地面积高于总人口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总人口的发展比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更大,其折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建设用地面积与总人口的关系

由图2可见,建设用地面积在十二年间不断增长并且稳步提高,部分时期(2005年、2007年)增幅较大。从数据来看,2016年建设用地面积为3726.78 hm2比2008年的面积3621.33 hm2增加了105.45 hm2,根据精确计算,土地年平均增长高达8.69 hm2,且呈现增长趋势。总得来看,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化发展加快,这不仅由于农用地内部比较收益高的园地、建设用地内部承载高密度经济要素的城镇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比重提高,也因为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或承载的资源要素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及产出率的变化共同促成宁蒗县经济的不断发展。

3.1.2 总人口与耕地面积关系

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解表示耕地面积与总人口的关系为:y=406.83x2-21196x+341250(其中y为耕地面积,x为总人口),R2=0.846。耕地面积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因为人口的膨胀带动了对耕地面积的需求,导致宁蒗县的耕地面积不断地减少。如图3所示。

图3 耕地面积与总人口的关系

2016年耕地面积为65545.28hm2,比2004年的71120.66hm2减少了5575.38hm2,经计算年平均减少量为464.62 hm2。据观察,耕地面积在前五年缓慢下降,2009—2010年下降斜率突然增加,最后的几年逐渐稳定,维持在66000平方千米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地面积的需求加大,是由于总人口的迅速增加。不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会给土地利用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会加剧其与建设用地的矛盾,而且耕地的作用会逐渐削弱,对社会及生态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2 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2.1 建设用地和园地面积与生产发展的关系

由统计分析可知,在某种程度上建设用地面积与园地面积的增加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由图4可见,建设用地面积和园地面积都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两者产生的变化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提升。2016年,建设用地面积与园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05hm2、2420hm2,地区生产总值为111360万元,相较于2004年增加82306万元,增长的幅度比较大。

图4 耕地面积与总人口的关系

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解表示建设用地面积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为:y=0.713x3-15.6x2+112.66x+3422.3(其中 y为建设用地,x为GDP值),R2=0.8202。地区生产总值随着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同步增长。总之,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需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良好发展。一方面,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建设用地面积产生作用,使其用地面积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又依赖于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GDP才能随之增长。

由图4可见,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为参照,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趋势低于园地面积的变化。内部原因是宁蒗县实行内部集约用地的模式,确定了新的生产发展利用方向,使土地利用程度得到提高,从而加大利用率;而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自从国家颁布了新《土地管理法》,其中要求不断加大对耕地和农地的保护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不断优化经济内部结构,尽力抑制建设用地的增长来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

3.2.2 建设用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解表示建设用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为:y=0.1727x3-3.81x2+25.832x+3641.5(其中 y为建设用地,x为固定资产投资),R2=0.6027。如图5所示,建设用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据资料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建设用地面积便相应地增加15.61 hm2,而在2013—2016年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速率,说明在这段时期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图5 建设用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3.2.3 建设用地面积与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关系

通过构建函数,可以求出2004—2016年间第二、三产业产值与建设用地面积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表达式为:y=1.2441x3-17.369x2+81.07x+3563.4(其中y为建设用地,x为第二、三产业产值),R2=0.787。如图6所示,建设用地面积与第二、三产业产值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领先。地产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宁蒗县的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促进了宁蒗县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带动了GDP的增长。

图6 建设用地面积与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关系

3.2.4 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比重的关系

通过构建函数,可以求出2004—2016年间第一产业比重与耕地面积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表达式为:y=-1.0888x3+978.77x+42191(其中 y为耕地面积,x为第一产业比重)R2=0.9080。由图7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而降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耕地面积的降低幅度大于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小幅度,一方面是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崛起,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后已卓有成效。

图7 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比重的关系

3.2.5 园地变化与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

如图8所示,农民人均收入与园地面积、农业总产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同样作用于农业生产总值,其中影响农业生产总值幅度较大是园地面积。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解表示园地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为:y=80.007x3-1744.3x2+9284.1x-8613.9(其中 y为园地,x为农业总产值),R2=0.8921。由图8可以看出2014—2016年间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很大。

图8 园地面积与农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

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最优解表示园地面积与农民人均收入的关系为:y=26584x+2400.7(其中 y为园地,x为农民人均纯收入),R2=0.7047。园地利用面积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积极发展。

3.2.6 土地利用变化与政策的关系

宁蒗县受到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指导,耕地与陡坡的退耕还林力度和速度不断增加,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土地面积约15000hm2,其中耕地与坡地重新造林面积分别约为5133hm2、8866hm2。在退耕地还林中,2010年退耕约为1000.00 hm2,2011年退耕约为2800.00 hm2,2013年退耕约为1333.33 hm2。土地利用变化基于国家政策,退耕还林有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源合理利用,重构宁蒗县土地组成,增加了园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耕地比例,使得土地利用更加合理。

4 结论

结合上述实证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农民生活水平都具有正向的助推作用。尤其是滇西北高寒山区宁蒗彝族自治县的土地利用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1)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面积出现了相反的变化,人口数量提升,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提高,而耕地面积则相应减少。

(2)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影响关系,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增促进了地区GDP的增长,并且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三产值等都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关系。

(3)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倡导,宁蒗县农用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但园地和林地面积得到增加。

猜你喜欢
宁蒗耕地面积总人口
三十二年八千里路的教育牵手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全国总人口预测
富滇银行宁蒗支行开业
基于回归模型的北京市房价涨跌与人口密度的调查报告
全面二孩第一年:比上年多生了131万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像宁蒗河一样自然流淌
全美亚洲人群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