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晨凡
摘 要:要想让学生在数学广阔无垠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探索数学独特的魅力,教师就需要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及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只会不断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数学故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打造高效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课堂[1]。
关键词:数学故事;高段数学;教学模式
高段數学教学主要指对5~6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这个阶段的学生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在这期间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而数学故事的作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并将数学习题以及知识点编入其中。通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放下“戒心”,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一、通过数学故事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童话故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掌握学习方式,提升数学素养。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学习时,我就利用数学故事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七个小矮人一直陪伴在白雪公主的身边,但是恶毒的王后依然妒忌白雪公主比她长得漂亮,于是趁王子外出打猎的时机,将白雪公主抓走了,临走前她还利用魔法将小矮人变得更小了(这个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正常的小矮人和7个变小后的小矮人),小矮人为了解救他们心爱的公主,于是到巨人国求救,巨人国国王派出了巨人护卫、大象、铁匠以及能和恶毒王后抗衡的巫师去协助小矮人们,其中巨人护卫有10个小矮人那么高,铁匠有8个小矮人那么高,大象有5个小矮人那么高,巫师有3个小矮人那么高。之后他们冲破重重困境,打跑了恶毒王后将白雪公主成功救出来了。”接下来,我告诉学生,在这个故事中还隐藏中分数的知识,学生都表现得很好奇,到底什么是分数呢?在故事中分数被运用到了什么地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分数”的学习。
二、课堂中利用童话故事表演形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2]。为了构建小学高段数学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童话故事表演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分数加减法”课程学习时,我就采用了引入童话故事表演的教学策略,表演内容如下:“长工小宝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宿舍,看见长工甲和长工乙垂头丧气地坐在一边,便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两位长工说:今天他们去找周扒皮要上个月的工钱,但是周扒皮故意刁难他们,说必须回答出了问题才能将工钱发给他们,再加之周扒皮总是半夜学鸡叫让大家早起干活,长工们已经哀声怨道。长工小宝询问周扒皮出的难题是什么,并表示大家一起想办法。长工甲说:周扒皮让他们明天早上割完亩地,不能多也不能少。长工小宝想了想,告诉他们可以利用拆分法,将6拆分成2×3,那么,运用抵消法就可以得到答案了。”通过让学生进行童话表演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关于拆分、消元的知识,从而达到对分数简便运算的掌握。由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借助数学故事穿针引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数学故事将分散的习题内容进行串联,使得各个环节的衔接浑然天成。例如,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灰太狼将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它们抓走了,现在需要同学们去把它们解救出来,灰太狼设置了许多的关卡,通过一关就能解救一只小羊,有哪些同学想上来试试吗?”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和踊跃,在进行每一个环节的习题练习时,都格外的认真,生怕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解救小羊失败,整堂课下来,学生习题正确率高达95%以上,而且在故事游戏环节,也加深了大家对知识点掌握。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
总而言之,课堂中采用数学故事方式是新课改深化创新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要明白这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教学的本质终究是要回归到课堂,回归到课本教材内容中。
参考文献:
[1]向黎.论数字故事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8).
[2]杨永强.让童话故事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软件(电子版),2015(4):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