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双
摘 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小学时,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打好基础,在小学就开始掉队,导致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到了初中、高中之后学习越来越吃力。以小学比例的学习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比例学习;探索
首先介绍了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列举了比例在解决应用题时的方法,同时还将图形的教学方法加入到比例的学习中,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含义,在文章的最后进行了反思,如何才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更轻松,希望可以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比例和比的概念
在人教版的小学第九册数学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比例,之前所学的比只是单独在强调两个数相除之后的结果,我们称某一个数为比。比例则不同,首先是在形式上,比例不但有双数比还有连比,某一个工程由三个队伍协同完成,三个工程工作的效率比为2∶3∶4,这样的就叫做连比。此时比例也没有任何除法的含义在内,连比也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种关系,第一组队伍与第三组队伍的工作效率是1∶2的关系,第二组队伍与第三组队伍的工作效率比是3∶4,比仅仅是除法计算中商的另一个别称,比例则可以称为比的衍生物,不但具备更丰富的表达含义,同时在表示形式上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在说时可以写作2∶4,但是在表示连比时,如果三数之间存在最小公因数则必须表示为最简形式,例如连比不可以表示为9∶6∶3应该表示为3∶2∶1,为的就是让连比表达得更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二、比例的实际应用
在小学中学习比例最主要的应用是利用比例解决应用题,首先比例分为两种,一种是正比例,一种是反比例,正比例的基本解释是存在两个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则另外一种变量随之变化,但是其比值不便;还有一种是反比例关系,同样一种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种变量也随之变化,但是其积不变。使用正比例進行计算的应用题相对较多,常见的问题有利用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如以下问题,一日小明的父亲开车送小明去上学,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000米,小明的父亲驾车时间是10分钟,那么小明父亲驾驶的速度是多少?倘若以同样的速度开车到小明父亲的公司(公司距离学校3000米),小明父亲从学校到公司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时利用的基本公式是路程/时间=速度,前提条件是速度是不变的,所以在解答第一问时只需要通过总路程5000米除以时间10分钟就可以得到小明父亲的车速为500米/分钟,再利用第一问求解的结果计算第二问,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利用总路程3000米除以速度500米/分钟就得到了结果6分钟。而反比例的学习则更为复杂一些,往往是知道总量和其中一个变量求解另外一个变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中一个变量再求解,之所以说较为复杂是因为反比例的题型相对较少,学生在习惯于解决正比例问题时需要扭转自己的思维方式才可以解答反比例问题。
三、比例的拓展学习
小学是学生培养良好思维方式的基础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学生培养一些好的思维习惯。在进行比例教学时可以少量添加一部分函数思想,首先可以让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逐个表示路程与时间的点(x轴表示路程,y轴表示时间),利用图表学习比例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是一条直线,让比例的概念更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图形的加入还能帮助学生在进入初中乃至高中时都可以在学习函数上更轻松一些,特别是在今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学习都需要用到图形解释,从小学就开始利用图形进行学习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学生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上也将更加流畅,因此小学数学老师的任务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轻松,可以说身上背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四、教学感悟
比例出现在小学五年级,虽然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要接受具有一定函数概念的比例内容仍有些困难,比例的学习不但是小学升初中时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对将来的数学学习也很有帮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例内容,除了加入图形方法以外,还应该让课堂的内容更加生动。我国小学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分析教学的方式为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非常出色的,但想要把比例内容学得更加透彻,不至于从小学就开始掉队,小学数学老师要尽量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理解能力,在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堂上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可以穿插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一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此外当学生学习疲劳时,课堂中娱乐的小故事还可以让他们得到短暂的休息。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每一位人民教师肩上的责任与义务都很重大,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兴趣还没有建立完全,小学老师除了小学数学知识的教授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让学生从小学就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尽快解决问题,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奠宙,李士铕,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