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兴
“实践创新”是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科技的现状和科技对当今时代的巨大影响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想建成创新型国家,就应从提高全民的实践创新能力,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开始抓。而我国沿袭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和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观念忽视了青少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着创新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当前中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创新教育不是仅仅依靠几次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创造,或几节创造性思维课就能实现的,而应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学情境如果创设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发挥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创设了“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各部法律,站在各自的角度开展创造性的对话,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各种法律的管辖内容、法律的地位和效力等。通过对话,认识到法律虽多,但各有分工,它们具体管辖的内容不同,法律的效力也不一样。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和发现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产生探索、创新的兴趣。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创新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进而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等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好奇”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要想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异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创新。例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课前要求学生到周边调查走访,了解公共场所、生活小区、河流等受污染的情况,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污染的情况、原因和危害等。课堂上,学生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有的同学撰写了小论文,有的同学制作了表格,有的同学用问卷,还有的同学用实验数據来说明污染的危害性等。他们表达的形式不一,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反映了污染的状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调查发现周边存在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制定解决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针对垃圾污染,他们提出的措施各式各样,有的说要加强环保宣传,有的说可以多安放垃圾桶,有的还动手制作了宣传牌和标志多用的分类垃圾桶。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三、借助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批判、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在今年的第二次月考中我把2017年山西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第17题“传说古代武林高手快速舞剑时能挡住对面百米外同时射来的乱箭,是真的吗?央视对此专门做过一个实验:请一位武术冠军到演播室,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舞双剑,让数位射箭高手从对面同时射箭,发现武术冠军的快速舞剑根本挡不住雨点般的乱箭。结论:这个古代传说不可信。你认可央视的这个结论吗?”给学生进行训练。这个结论是央视实验得出的结论,而央视在学生的眼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迷信权威,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对央视实验和古代传说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和说理,认识到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没有可比性,从而认识到由实验就推出古代传说不可信的结论过于武断。这样的试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性思维环境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服从者,这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个性被严重压抑,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质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受外界的影响极少,很少去考虑如何取悦老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例如,在学完《未来道路我选择》后,我布置了《我的择业观》的小论文。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多样,有许多健康向上的观点,也不乏部分同学表现出金钱第一,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等不良观点。对于前一种观点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对于后一种观点没有进行讥讽和嘲笑,而是找其谈话,了解其产生这些思想的根源,进行善意的、正面的引导。同时,通过和老师的平等交流,学生一些错误的观念得到了修正,及时地调整了人生的航向。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才不会受到打压,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型国家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只要我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从课堂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