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性的点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9-20 10:52吴艳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比较

吴艳艳

摘 要:语文教学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性的点拨”是语文点拨法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法中的比异求同、同中求异法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比较;比异求同;同中求异

“比较性的点拨”是语文点拨法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有比较,才有鉴别。它是增强学生识别能力,正确掌握事物各自特点的重要思维形式之一。如果把“比较”比喻成“形式”的话,那么“点拨”的“活”与“实”则是“精髓”“灵魂”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较性的点拨”扩大了比较的内涵,是比较的升华。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三点体会。

一、总体把握,“比异求同”的比较性的点拨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音乐之声》《威尼斯商人》(节选)时,先侧重点拨“异”,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同是小说,有何相异?学生经过比较、讨论、归纳(我只是做补充点拨),《最后一课》是以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构思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心理活动、细节方面的描写颇具特色。《音乐之声》截取了两处场景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利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人物塑造上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人物语言也极富个性化。《威尼斯商人》中“法庭审判”这场戏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夏洛克的贪婪和残忍,鲍西娅的冷静和机智,安东尼奥的侠义和正直,都写得栩栩如生。即使是次要人物,个性也极为鲜明。文中语言既个性化又丰富多彩,富有诗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这就是“同中求异”的比较。接着,我又点拨学生思考,这三篇小说虽有差异,但是否有相同之处?学生又经过比较、讨论,认识到:这三篇小说在故事情节上,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有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在环境描写上,既有景物烘托,又有场面气氛的渲染。这就是“异中求同”。这样就可以板书: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人物、环境、情节缺一不可。

显然,“比异求同”的点拨,最后还是落实在“同”上。因为归纳小说的“三要素”是本节课确定的目标。

二、局部分析,“同中求异”的比较性的点拨

所谓局部分析,就是针对某一具体知识深层次的比较性点拨。例如:在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异同”时,也是先让学生比较、讨论,再适当点拨归纳的。并用投影打出字幕(多媒体课)配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字幕:

相同点:他们本来都是善良的人,但都毫无反抗精神,甘受封建文化毒害,甘受封建科举制度愚弄,热衷于名利,迂腐可笑。

不同点:范进:懦弱猥琐,甘受屈辱,有自卑自贱的奴才嘴脸的一面,又有世故圆滑、狡诈虚伪的一面,是一个丑恶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虽穷困潦倒、迂腐,有自命清高的一面,但又有待人善良的另一面,是个悲剧人物形象。

为“比较点拨”简便、直观、形象,亦可列图表。(出示小黑板)

其实,在具体操作时,我并不是像上述那样,直接给人物思想定性,而采用板书或列图表进行比较性的点拨,可以指导、启发学生去阅读、讨论、辨析、理解。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范、孔各有哪些性格特点?(2)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3)课文是怎样描写的?(4)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5)为什么都具典型?点拨学生思考。

又如:就这两篇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态度及作者对人物态度“异同”上,也可列图表比较点拨。

面对初中生,要注意适度。主要是从作品人物的背景上,造成其性格的原因上,以及作者受自身历史性、阶级性的局限的角度上去点拨效果较好,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三、在区别写作方法概念上,亦可运用比较性的点拨

例如:“托物”与“借景”的区别:我把两者之间的“同”与“异”列出来,特别是它们的“异”,并以《白杨礼赞》与《听潮》为例,采用判断、选择的方法对号入座。

投影字幕:

其相同点:都是散文中常用的写作方法,都是凭借“他物”,由此及彼,达到“言志”“抒情”的目的。

不同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点拨:

其一是,从托物之“物”与借景之“景”的比较。

其二是,从托物重在“言志”,借景重在“抒情”的比较。

第三是,从结构线索区别的比较。

通过上述比较性的点拨,学生能作出较正确的判断与选择。《白杨礼赞》属于前者,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而《听潮》则是后者,是借景抒情的散文。这样,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接受大容量的内容知识,并能巩固、运用,体现了“点拨”效应。投影的配合运用,也节约了板书时间,优化了课堂教学。

“比较性的点拨”的方式,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无固定模式。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吃透两头(把握教材特点,了解学生实际),摸清障碍(理出知识难点和重点,摸准学生心理与思维障碍),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感知过程,灵活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点拨,但每个问题都要设置明确的目标、具体要求,要确立重点、难点,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各有侧重,抓重点,点关键。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性的点拨”方法去“异中求同”,摸清小说体裁以及文章写作技巧的规律,即共性,以简驭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中求異”,即个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猜你喜欢
比较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
从小说到电影
吴昌硕和黄牧甫篆刻艺术比较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