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丰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文本细读就是其中之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有效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对文本进行分析的一种重要方式,文本细读是对阅读改革的一个有效尝试。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策展开论述。
一、注重语言品味
一篇完整的阅读素材是由段落、标点符号和语句组成的,在文章中,一字一句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意义和不同的作用,加上一些标点符号的运用,就能够将文章语句中所包含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力度以及含有的语气等有效反映出来。学生只有将这些完全掌握,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品味,体会整篇文章所包含的意义。在文本细读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和作者从态度、认知和情感上的一种沟通形式和交流。不一样的语言品味能力,就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文章内涵。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语言品味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1)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良好的氛围通常能够让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为阅读的主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在自由轻松的阅读氛围下,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作品、分析作品和研究作品,从中获取美的享受。(2)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具体思考“读什么”“如何读”“为什么读”等这些问题,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正确的方向,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教学《散步》时,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好词好句拎出来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语言的深意进行感知。其次,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读什么”“如何读”“为什么读”等问题,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有关散步的故事,作者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浓浓的亲情。通过这种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语言品味能力。
二、注重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育专家从诸多文章中层层筛选出来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对正能量、人类、社会、文化、世界等一些美好情感的展现。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让学生的思想和意识都能主动融入文章当中,在此基础上对富有生命力的情感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2]。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对文章的讲解技巧和知识重点进行明确,然后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字里行间浓浓的亲情,让学生对亲情有一个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情境以及音乐等途径,安排学生诵读文章,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相应的情绪和气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画面,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注重多元解读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展自我的平台,而不是将阅读的答案禁锢在一个标准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解读方式,利用文本细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章,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能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例如,很多学生在阅读《塞翁失马》的时候,认为塞翁这个人不够精明,比较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考虑文章当时的背景,对于文章的写作目的也缺乏一个清楚的认识,仅仅是通过自己的喜好以及自身的感受对文章进行判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多元解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明确文章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再对文章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初中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文本细读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體验以及多元化解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达到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吉轩.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32):65-66.
[2]耿怀青.“三分文章七分读”: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87-88.
[3]张福才.滴水瓣花总关情: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学周刊,2017(34):21-2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本”传“三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论文,立项号:GS[2017]GHB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