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桥颖
摘 要: 学习英语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帮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高校英语教学应在提高高校学生整体人文素质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利用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关于人生道路、社会的思考,有效实现高校英语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引言
人文素质教育是旨在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即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一方面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终极关怀,表现为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我的原则性要求,注重自我人格修养。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把爱国家、有骨气视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人格是高尚和尊严,还是低下和鄙耻,这是人文精神的内核[1]。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英语在我国高校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开设时间从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四个学期,有着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人数多的特点,可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迅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与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关系
公共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思想的教育、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康精神家园的营造,可以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大量人文精神,这给学生道德的塑造提供了优秀、充分的示范内容,使学生在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情操的培养,发挥出高校公共英语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旨在实现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最高层次,即先进的科技信息同高尚人文精神的共同发展。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文化,语言同文化水乳交融,任何语言的形成都离不开该语言使用国的民族、文化、历史等因素,文化基于语言作为自己的承载体,这样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反映了文化内涵。公共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输入多元文化,使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水平,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得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最终实现爱国主义与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尚未彻底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重视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有的教师由于受教育背景、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影响,在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难以有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延续“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课堂内外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构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大障碍,限制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如,在《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每个单元的discussion部分,都会有四到五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与分享,这些问题对启发学生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开眼界、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教材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不足,为了赶上教学进度,不少教师会选择放弃这一部分或一带而过。此外,受应试教育及盲目遵循西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落后。英语被看成一门工具型学科,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期末测试或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教授很少进行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人文基础、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质差,还缺乏批判性思维,这都阻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改革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实现人文素质教育
(一)改变教学思维,推行新型教学模式。
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必须不断优化教学结构。英语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做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实现高校公共英语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语言的教学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手机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翻转课堂”,“3+1”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推广与应用,“3+1”是传统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的结合,即每周3个课时的综合课安排在教室,另外1个课时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上传西方经典文学作品,西方的经典人文主义对外语学习的内涵进行了明确阐释,即基于优美、雅致的名家经典名著的广泛阅读与背诵,通过欣赏西方经典作品,有效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与人文素质修养。增加以文学作品为材料的英翻中、中翻英练习,利用网络平台上的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翻译训练,习得人文,通过人文再认识,发挥英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改革高校英语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方法。
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学学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兴趣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英语锻炼的目标只是想着达标和考试,这样的思维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设计公共英语课时,在内容上要充分照顾到大学生的兴趣及语言习惯,同时组织和实施好课外英语锻炼,建立以西方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英语体系。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制作慕课。慕课(MOOC)以影像为核心,汇聚各高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已成为大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的主要途径。不少英美国家经典文学已改编制作成电影,大学生通过慕课中提供的英文电影看人生、读人性;欣赏西方音乐、美术、体育作品;理解英美国家文学、历史、文化专业知识。学生在语言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充分领悟与理解了语言文化内容,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减少语言误用现象,有效使用目标语交流。此外,多年以来,高校英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机,必须改革高校英语教学方法,打破陈旧框架的约束,开展多渠道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贯彻素质教育,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出轻松欢乐的英语学习氛围,强调师生动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英语意识打好基础,为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如,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给予学生点拨指导,不再是传统的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供资源链接、刺激学生学习情感、引领思维、丰富英语练习中的人文精神。最后,在情感的驱使下,学生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改革公共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完善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即英语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改革单纯评定大学生英语技能评价方法,一定要将英语过程评价与英语学习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这是在评估中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从而采取动态的评价办法,全面客观及准确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幫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合理的评价方式、完善的评估体系也是教学管理者调整和制订英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英语教学课时分配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在传统的教室内,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采用交际法、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型评价包括网络平台在线学习、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及课堂出勤情况;终结性评价指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的50%。形成性评价贯穿这个英语学习环节,教师通过把学习内容中的人文精神传达给学生,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作品鉴赏能力,养成技能与文化素养并重的学习习惯。把对大学生人文素质达标情况和英语理论知识学习水平情况综合起来考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全面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结语
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传播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师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统筹学生思想道德涵养的进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知道并尊敬国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构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公共英语课程应当有效地与其他学科,包括历史学、中文、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发生联动建造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为人文素养教学提供更强的动力,为学生提供精神指引。
参考文献:
[1]黄民成.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05).
[2]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