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生活的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2018-09-20 09:13应丽萍施晓梅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组织策略主题活动

应丽萍 施晓梅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幼儿园应该从当地资源中吸取营养,从而实现课程实施的本土化。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文化背景、本土资源,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与本土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活动关联起来,开发基于幼儿生活的本土文化主题课程,聚焦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提供融入本土文化的机会与条件,并由此实现本土文化滋養幼儿及让幼儿传承、发展本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幼儿生活;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1673-9094(2018)06B-0073-04

每个幼儿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空间,幼儿园应从当地资源中吸取营养,课程实施才能实现本土化。我园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文化背景、本土资源,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与本土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活动关联起来,通过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为幼儿提供融入社会的机会与条件,同时也将本土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吸纳本土文化的丰富营养,以此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下面以中班“家乡美食”本土文化主题活动为例,谈谈我园的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

一、主题生成:关注兴趣热点,根植幼儿的文化背景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其特定成长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习惯、态度等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生成其独一无二、具有个性的课程理解。因此,我们的主题活动必须以儿童为本位,从实际出发,从幼儿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以此走向创新和发展。

九月,我园又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每班都有几个小朋友手拎红袋子,里面装着好多烤果、糕点、菱角、苹果、梨等来园报到。这是我们常熟的传统习俗,烤果(谐音“考过”)、糕点(寓意“步步高升”)、菱角、梨(寓意“伶俐”)、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寄予了父母们对孩子美好的期望。老师们便把孩子带来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吃。老师们发现幼儿在吃烤果时,有这些疑问:“为什么他们要带这个到幼儿园,我妈妈没给我带?”“烤果好好吃,好香啊,是用什么做的?”“老师,为什么这个菱角是绿色的,这个是红色的?”“这两个菱角怎么不一样,一个有角,一个没角”……

敏感的老师们立刻发现了这里蕴含的教育契机,一是涉及了常熟的一些传统习俗;二是常熟特色小吃丰富多样,这是让幼儿了解常熟美食的好机会;三是正值金秋,是常熟尚湖菱角、虞山桂花栗子、沙家浜大闸蟹等成熟时节。“吃”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有趣的话题,基于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本土主题活动内容。我们协同家长组织幼儿做好相关的调查,记录下平时喜欢吃的美食、品尝过的常熟特产等,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前期的准备,主题活动“家乡的美食”由此生成。

以上主题缘起于常熟的传统习俗和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组织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不断扩大文化视域,更新幼儿的文化观念,初步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传承地方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审议甄选:关注核心经验,着眼幼儿的学习发展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由此,我们聚焦幼儿的经验,进行了年级组小组课程审议。我们通过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调查,开始了对主题目标的审议和主题活动内容的甄选。审议围绕两方面展开:《家乡美食》主题活动中,蕴含着幼儿哪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同幼儿开展哪些活动?

我们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年龄段目标,罗列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蕴含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包括:初步获得有关家乡常熟美食、物产等方面的认知,认识部分常熟特产;通过分类操作、品尝分享、游戏等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激发对常熟美食与传统习俗的探究兴趣,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目标指向明确后,不难发现,里面涉及幼儿的观察、感知、表达、分类、操作、品尝、分享、交流……覆盖了幼儿多领域的学习,可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机会与空间,让幼儿感受常熟的美食文化,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我们结合中班幼儿的兴趣点与认知水平,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梳理幼儿的关键经验,初步甄选出三方面的活动内容:一是关于传统习俗美食方面的,如好吃的烤果、甜甜的芋艿等;二是关于常熟时令美食,如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嫩嫩的菱角、桂花栗子等;三是关于常熟美食特产的,如盘香饼、鸭血糯、叫花鸡等。内容初步确定后,大家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审议:哪些内容适合集体教学?哪些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让幼儿主动感知体验?哪些内容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渗透?哪些内容需要幼儿走进自然去主动探究?不同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路径可以给幼儿带来哪些学习机会,可行性如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我们在讨论审议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主题方案,构建主题活动总体框架,制订主题活动总体目标和主题计划。

我们发现,把握幼儿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整合运用本土地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形式与方法,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感知本土优秀的地方文化,从而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三、协同探究:关注学习过程,立足幼儿的课程实践

我们尝试通过协同教学团队的构建,把家长导师、社区教育志愿者、有关领域的专家协同幼儿园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等形式,协同合作,组织幼儿开展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引领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主动探究。

1.建立“知识角”

我们利用地方的书、报、杂志及网络、电视等,收集本土文化学习资料,用知识链串联乡土知识,按照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并融入主题活动中,建立相应的“知识角”。如在进行“家乡美食”主题活动时,我们收集了《叫花鸡的传说》《常熟特色小吃》《鸭血糯的来历》《常熟习俗》等书籍,并从网络下载中央台关于常熟八大名点——盘香饼的视频,以及常熟电视台历年的金秋时节举行的“江南印象 常熟味道”——江南美食文化节的相关图片与视频资料等等。老师和家长事先学习,加深自己对常熟饮食文化的了解,为主题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也使这些材料成为主题教学资源。

2.设立“活动区”

我们以幼儿园为主阵地,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区”中主动感知探究。如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科学活动“嫩嫩的菱角”“可爱的大螃蟹”、社会活动“好吃的烤果”“常熟叫花鸡”、语言活动“常熟好吃吃”等集体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建构新的经验。我们还顺应幼儿的需要,巧妙挖掘拓展幼儿游戏内容,把常熟美食融合到角色游戏、区域游戏中。如幼兒们认识了盘香饼后,老师在美劳区为幼儿提供橡皮泥,引导幼儿根据盘香饼的外形和不同口味,探索制作玫瑰馅和芝麻馅的盘香饼;幼儿们品尝蕈油面、烤果后,在美劳区开展了撕面条、制作烤果游戏;在娃娃家游戏中,小朋友制作酒酿小圆子、小笼包子、实物芋艿与栗子、菱角等,幼儿们用来招待客人……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幼儿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幼儿们也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拓展了对常熟本土美食的认识。我们还精心设计每日下午的点心,让幼儿帮助保育员阿姨搓小圆子,参观食堂师傅制作点心,品尝幼儿园提供的糖烧芋艿、栗子羹、鸭血糯、扯蓬豆腐干等等,在幼儿在亲自品尝中加深体验。

3.建立“实验场”

“实验场”以室外延伸活动为主,包括邀请外部人员辅助教学、社会实践等,给予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幼儿走近生活,有机会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常熟”传统小吃访谈系列的第一篇介绍的就是盘香饼,拍摄地就是位于我们菱塘北村陈仁忠师傅的大龙糕店。为了让幼儿真切了解这个著名的传统小吃,我们邀请陈师傅带着食材来到幼儿园进行现场展示与讲解。幼儿们经历了现场观看-品尝-交流-游戏制作全过程,对盘香饼这一传统美食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辅助教学更能体现幼儿学习经验的完整性、拓展性。同时,在开展《家乡美食》主题活动中,因有些活动不适宜全班参观教学,我们就同家长沟通,让家长带着幼儿走进兴福茶室品尝蕈油面,走进果园体验秋天果实成熟的快乐,走进林场采摘桂花,体验钩栗子、踩栗子、剥栗子的乐趣。

由教师、家长、外部人员组成的协同教学团队,为幼儿的主题探究提供了保障,同时主题实施过程中本土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活动形式上的创新、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能引导幼儿亲历探究学习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能够清晰地看见幼儿的思想、经验与愿望。

四、梳理反思:关注经验重组,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在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梳理回顾,不断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来反思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此探讨、整理主题教育经验,并形成一个更为完善、合理、适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本土文化主题方案。

1.经验回顾,调整策略

在“家乡美食”主题活动经历了两周后,年级组老师进行了回顾与再次审议:这个基于幼儿经验与兴趣的主题的生成与实施,里面包含了哪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除了活动的展开,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与社区资源的利用等是否得到了重视?活动形式是否适宜?课程游戏化提倡的游戏精神是否得到真正的体现?大家通过梳理经验,进行再次审议与诊断。

如在社会活动“好吃的叫花鸡”活动中,虽然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并且提供了正宗的叫花鸡让幼儿与叫花鸡进行近距离地接触,但由于幼儿受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限制,加上活动中涉及的内容离幼儿的已有经验有些远,幼儿对叫花鸡的由来和制作的过程等还是不太理解。因此,我们觉得应该把这个活动进行延伸拓展,在点心店游戏中组织幼儿进行“叫花鸡”的制作和烹饪,还可以在语言区中请幼儿用常熟方言来讲述叫花鸡的故事。

2.经验重组,回归生活

在本土文化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老师用“发展性”的眼光去审议反思,做到在原有的预设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内容转移或者是整合与超越,做到根据幼儿的真正需要与兴趣,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主题的开展更具有意义。

例如,在开展科学活动“香香的栗子”后,好多幼儿对常熟桂花栗子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有些家长会利用周末带幼儿去兴福寺附近的山林里采捡栗子,有的甚至把带刺的栗子带到幼儿园。联系开展活动时观看的采摘栗子的视频,以及部分幼儿已有的用剪刀去剥栗子的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除了可以用剪刀剥去有刺的外壳,你觉得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也能把这刺刺硬硬的壳去掉?幼儿们纷纷发言说:“可以用脚踩”“可以戴很厚的手套去剥”“可以用榔头去敲”“可以用钳子去夹”……然后,教师在生活区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工具和有硬壳的坚果(如核桃、开心果、菱角、杏仁等),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探索尝试,再在尝试中建立新的经验,从而使得主题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经验的重组与创造性运用。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最终又可以回归到幼儿生活。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发展过程是一种生成过程,我们的课程应真正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使幼儿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并由此实现以本土文化滋养幼儿以及让幼儿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目的。

责任编辑:赵赟

Local Cultural Theme Activity Based on Childrens Lives

YING Li-ping & SHI Xiao-mei

(Changshu Baoci Kindergarten, Suzhou 215500, China)

Abstract: Life is the center of education and kindergarten should draw sustenance from the local resources to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of curriculum. Kindergarten may make full use of children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ocal resources to connect childrens needs and interest with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corresponding activities so that the theme courses based on childrens lives can be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thei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oviding them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onditions of integrating into their local culture and realizing the objectives of nourishing children and letting them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local culture.

Key words: local culture; theme activity; childrens life; organizing strategy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组织策略主题活动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