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敏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党员新生力量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增强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对提高党组织的纯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桂林某高校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主要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影响因素
纯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行为准则,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追求和坚守。已有研究主要将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划分为崇高信仰型、追求上进型、功利投机型、模糊盲目性四种类型。有关大学生入党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展开:社会层面上,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党内腐败现象以及就业形势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知:学校层面上,党员的选拔机制、培养考察方式使得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偏差:家庭层面上,入党愿望的代际传递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导致被动入党。基于此,笔者将通过实证调查,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三个层面调查桂林某高校大学生的入党态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笔者采取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方法,将抽样样本分层划分为大一至大四年级,根据性别、政治面貌、专业类别等细分,共采集800份样本,有效样本量为752份,有效样本占总样本的94%。
(二)因变量的界定
选取7个项目作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指标,分别是:“加入党组织能帮助我实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理想”“加入党组织能帮助我实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理想”“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激励我向党组织靠近”“我希望能像优秀的党员那样在群众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入党能帮助我获得各项奖学金和荣誉证书、奖状”“入党可以让自己在找工作时获得优势”“入党有助于报考公务员”“其他人都入党了自己不入党没有面子”。共分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5个选项。经过主成分分析,前三个指标在第一成分的载荷值分别为0.808、0.837和0.830,均表达了为广大人民服务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理想,故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理想信念”因子:后四个指标在第二主成分具有较高的载荷,且因这四项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就业情况,可命名为“就业激励”因子。
(三)自变量界定
自变量选取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共10个变量,并将各变量设置成分类变量,以0值为参照组,变量名称及变量值统计如下,其中变量的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1的有以下7个:第一,性别。男生0,女生1,均值0.60,方差0.241;第二,专业类别。理工科0,文科1,均值0.26,方差0.190;第三,政治面貌。团员、群众、其他为0,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为1,均值0.53,方差0.249。第四,年级。大一、大二为0,大三、大四为1,均值0.53,方差0.249。第五,母亲户口。非农户口为0,农业户口为1,均值0.67,方差0.223。第六,父亲受教育程度。文盲、小学、初中为0,中专、高中、大专、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为1;均值0.41,方差0.242。第七,初中时父亲职业。国家公职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军人、退休人员为0,村干部、个体工商户、一般工人、农民、散工、自由职业者、其他为1,均值0.87,方差0.112。另外的3个为:第一,成绩。优秀、中上为0,中等为1,中下、最差为2,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2,均值0.725,方差0.549。第二,在校职务。该值为校级学生干部、院级学生干部、协会/社团干部、班委、教师助理的总和,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5,均值1.16,方差0.808。第三,社会实践。该值为暑期三下乡、专业实习、假期兼职的总和,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3,均值1.23,方差0.650。将在校职务及社会实践的新变量分别设为职务担任累计数和社会实践累计数,作为连续变量进行回归。
二、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因素的计量检验
对影响理想信念型入党因素的回归而言,只有性别和政治面貌在1%的水平下显著:就业激励因子入党动机的分析回归,只有社会实践的显著值小于0.01:说明只有性别、政治面貌和社会实践经历会对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各因素回归到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结果表明入党动机主要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入党行为和动机影响不大。上表分别汇报了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三、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分析
(一)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
从性别上看,女大学生跟男大学生相比,对党的理想信念稍弱,就业倾向型入党意愿较强,说明一些女大学生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政治价值观有所缺失和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从年级的角度看,低年级学生的入党动机更为积极和纯粹。由低年级升至高年级的过程,对党组织的认知也由浅至深,理想信念却在减弱。低年级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知较浅,入党动机更偏向于就业激励型,而高年级大学生对入党保持一定的理性,主要以理想信念为动机。从政治面貌看,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较团员、群众高一些,对党组织的先进性信仰也深。党员发展对象是从班级中选举的、拥有良好政治素养的学生,且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其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入党动机也较为端正。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
母亲的户口、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时父亲的职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就业激励的影响甚微。从家庭因素看,家庭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度在减弱。从户口的角度,目前农业户口比非农业户口享受的政策福利更多,不再成为影响入党动机的因素。就学生家长的职业而言,事业编制单位的家长比社会基层的家长对党组织更加了解,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度也较高,更容易灌输孩子正确的入党信念。处于社会基层的家长则更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入党,便于谋求更好的工作。
(三)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
学生在校担任职务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反而是社会实践越多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更趋向于就业激励型。在大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暑期“三下乡”、“大學生1+1”挂职锻炼和“彩虹桥”青年志愿者等,参与者名额有限,党员优先,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学生们发现入党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入党动机上会产生偏差。此外,经过工作实践的大学生会更了解这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对现实理性判断,选择入党增加就业的可能性增大。
四、建议
大学生党员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与否、政治素养高低影响着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应当始终秉承“坚持标准、严格条件、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理念,对大学生党员不仅在行为上严格规范,在思想上也要加强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教育,积极实行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各层面要加强青年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责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