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月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课题。
关键词: 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历史使命
“微时代”,就是以“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等“微媒介”进行信息沟通的新时代。21世纪俨然已经进入了微时代。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7.5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7.24亿,占总数的96.3%,20岁—29岁年龄段的网民最多,达29.7%;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达24.8%[1]。说明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学生群体,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当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因素必不可少。
一、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微时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复杂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校园集会、班级会议、学校大屏幕、校园广播、校园海报等形式进行的,学生可以在相对有限和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接受教育,确保教育的时效性。然而,在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多样,一些负面信息利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高中生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很容易受到多元化的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将有所降低,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微时代”信息多元化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
每个微时代的网民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让更多不同的亚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和稳定,在关键阶段,他们的自律性不强,容易受影响,不知所措。一些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上的虚拟生活,依赖虚拟的在线交流,很容易形成孤僻、消沉的性格。
(三)跨媒体融合趋势下德育方式封闭单一。
学生所使用的媒体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跨媒体利用。当前微时代背景下,跨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逐渐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补,形成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超大集团,特别是微博、微信快速传播信息已经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必须做出应对,比如利用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号、公共微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只有部分学校开通了官方微博,且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更新缓慢,缺乏线上线下的交互,难以吸引学生,不能适应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跨媒体整合的需要。
(四)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适应微时代的能力相对滞后。
互联网新时代在网络技术能力、信息敏感度和知识更新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好奇心重、学习能力强的中学生,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存在差异,还停留在被动适应网络德育变革阶段。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停留在电脑上网的网络交流形式上,对学生中流行的“微生活”毫不知情,无法适应微时代学生迫切的“微交流”需求。
二、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以独特的方式对当代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赋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微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问题,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树立网络新思维,形成新媒体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重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说要抛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新媒体教育应该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推陈出新,实现新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协同并进。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整合新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等方面。
(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网络引导新技能。
“微时代”信息传递更快,情感互动更便捷、个性更自由。这对思想政治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更大,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要有效掌握网络技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融入网络,学习和掌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操作技能,学习网络社会中的人际交流模式和网络用语,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创设活泼轻松的网络语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共同构筑清朗网络空间。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搭建网络互动新平台。
第一,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微博、微信、空间日志和QQ动态的分片记录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班级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尽量避免大规模的说理灌输式教育方式,可以通过一些短小精悍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微课程、微博讨论教学等方式让班级活动更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和享受班级活动,提高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搭建展示学生个人能力的平台,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第二,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和教师要主动与家长、社会保持窃密互动,使三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要善于利用班主任QQ群、家长微信群等各种社交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可以在群里交流,了解今天,班上发生的“大事小情”,对表现不错的学生表示赞赏,并针对常见的问题进行适当批评;对于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则和个别家长私下沟通。教师与家长间频繁互动,可以让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多地了解学校和班级的政策措施;一些家长的良好家庭教育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家长。
第三,加强教师间的互动。大多数班主任都会運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本班教师交流平台。一个班级,班主任无疑是核心,是指挥员,班主任要把任课教师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如:某班教师交流群,名为“我们是一家”,将学生的各科目成绩和排名,学生在课外活动的表现及家长和学生对老师们的评价和建议等发布到教师群里,让老师们感受到归属感。班主任和老师们可以在群里交流工作中的苦恼。老师间的互动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而且使整个教师队伍保持了高昂的士气。
(四)转变网络监管方式,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但是,“以堵代疏”的教育方式没有解决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有的甚至因为逆反心理而导致更大的问题,治标不治本。政府和学校应以微博微信为平台,通过网络舆论引导,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舆情分析师,建立快速的在线舆论干预机制,有效应对社会、校园的各种突发事件,共同推进强化学生德育自我教育的效果。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将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例如在新西兰英语教学大纲中,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开始进行媒体素养的培训。
总而言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渗透进中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对这样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可逆向而行,反过来要充分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应对微时代背景下的挑战,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08.0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