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

2018-09-20 10:49邹洪伟张柏源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创业

邹洪伟 张柏源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新浪潮,其理念契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积极心理学提倡在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上要积极准备、发挥优势,重视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心理资本,悦纳不确定性及学会积极妥协,这些理念凝练成方法在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中有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创业 心理品质

“双创”时代的到来,鼓舞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目前,我国各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创业教育是经济时代对高校提出的崭新的命题,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就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还要具备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因此,高校应从供给侧角度为学生提供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机制,探索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自1879年心理学独立成一门学科开始,心理学一直在探寻着适合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二战之后,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使得心理学逐步走向对“病态心理”的研究。直到人本主义流派的出现,才使得心理学开始关注大众群体,让更多人关注自身素质提升。1988年,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发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开始除了关注病态心理,更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它聚焦于人类正向品质、美德和幸福的研究,着力于正向情感、正向品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的发现与培育,致力于创造个体和人类的幸福,处处充满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心理学关注普通人的健康与幸福,主张从三个层面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一是积极情感体验,二是积极人格,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2]。其研究的三个层面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有助于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中的运用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一项新的选择趋势,自主创业已然成为新时代的就业方式,但是一些毕业生由于盲目创业、缺乏经验、准备不足等各种原因,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在高校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当代教育者需要重视的教育任务。而积极心理学以其发掘人类潜能、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个体幸福感等功能被运用到西方国家各个领域,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我们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实现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任务。

(一)积极筹备,做好创业教育规划工作。

教育的实施过程要依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创业心理品质中最核心的是积极心态。这种积极心态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对工作的态度。创业教师要秉持积极心理学的前瞻性理念,在工作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进程。对于教学工作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全方面教授学生创业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创业过程,通过积极的筹备和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同时,学校要邀请创业典范、优秀创业校友来校指导,让学生将学科理论与创业实践联系起来,夯实创业基础。

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学生的积极心态源于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求的满足欲望促使个体积极探寻内在潜力和塑造优良品质。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挫折时的自我评估和自觉反省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探索改变的心态恰恰是为将来创业做积极的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失败或挫折的过程中找到积极的地方,用正向思维评价负性事件,并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品质修复和解决问题。

因此,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中合理规划创业教育内容,明确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形成有利于健全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时间安排等环节实现培养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目标。

(二)发掘潜能,探求个体发展。

学生创业的过程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同时是一个人潜能发挥的过程。充分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创业成功概率。积极心理学提出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为个体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框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及职业道德[3]。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是发展个体积极的力量,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过程中要形成联动机制,从个性发展到团队合作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学生辅导员都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助力。

(三)搭建实践平台,激发创业激情,培养积极情绪。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服务于社会,双创时代的开启为学生增添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提倡的追求“自我实现”。然而,学生从高校步入经济市场的创业环节需要有效衔接才能使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不盲目、不盲从。因此,高校要积极创造各类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会风险较小的创业实践。相关研究表明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的积极情绪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滿意度和幸福感,具备积极情感者今后更容易获得成功。学校鼓励学生先尝试校园创业活动,从熟悉的创业环境和人群着手,学校提供最大限度的创业保障,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优惠政策。在创业实践和创业体验过程中,探索出与个体能力相吻合,符合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方面,学生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保持高涨的热情,从而减少心理资源的消耗。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个体才能产生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探索个体哪些方面表现与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是较为吻合的,这种吻合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唤起积极情感,减少心理资源的损耗。这种积极情感的产生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中的“福乐”体验,它能够促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到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出符合学生能力素质的创业实践机会,使能力与任务达到最佳契合状态,让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得到自我认同,同时产生“福乐”体验

(四)注重心理育人,培养积极的创业人格品质。

积极的人格特征主要是指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这种正性的利己特征体现在接受自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等积极的个体存在状态。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心理育人让学生全面评价自己,并把关注点放在优势资源发掘上。心理学注重“关系”的处理,这种关系体现为咨访关系的建立,在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时,经常注重“关系”的挖掘。因此,无论是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同事关系还是同伴关系的处理都是情商的重要体现。而这种“关系”处理能力是积极人格必备的,创业的过程要处理的是同伴合作关系和买卖双方关系。在高校中应当转变障碍咨询模式,将工作范围扩展到全校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发展性咨询上。无论是心理健康中心还是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学生人格塑造。通过团体辅导、素质拓展活动等大型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从心理健康活动中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合作友爱的态度、积极向上的心态等积极的人格特点。

(五)结合积极心理学,通过生涯辅导挖掘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以其积极的取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领域关注和运用。在高校教育工作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这一理念。学生的生涯辅导和创业教育是学生在不同年级经历的就业教育的不同阶段,生涯辅导过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创业教育是将这种优势资源转化成就业资源。通过两个阶段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拥有什么和这些资源可以给他带来什么。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检验和确认自己的优势资源,建立积极、稳定而客观的自我概念。

积极心理学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潜能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教育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自主创业成为新时代青年就业选择的时期,高校除了教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心理品质塑造,高校教育者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到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1]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3):216-217.

[2]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題[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87-794.

[3]颜琼,罗来松.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31-32.

基金项目:2017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吉教高字【2017】54号3383)。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创业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