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友安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续。有效的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是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培养美术特长生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校园艺术文化生活,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渠道。如何有效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经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依据课标,明确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要求
参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可以看出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所以,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人格;②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③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展逻辑思维,进一步激活形象思维能力;⑤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运用各种绘画技能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开拓艺术视野;⑦补充课堂的不足,如学生的兴趣、能力参差不齐,受教材和课时所限等;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也是对组织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要求。
二、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及形式
目前,在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像美术课本一样规范的教材。大多数指导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会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材”难免良莠不齐。所以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符合学生感知和认识能力的规律;二是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做到循序渐进,灵活掌握,又要做到各个部分之间紧密相连,衔接自然。比如,一年级学生刚入校不久,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了好奇,而且富于幻想,可以设计一些符合一年级学生在校园的行为习惯或与平时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如“排路队”“我的老师”“吃西瓜”等;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逐步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由意象写实期向理性写实期过渡,就可以设计一些如“未来世界”“飞向太阳”等培养想象力的课题。
在形式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进行设计。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安排线描写生、剪纸拼贴等课程,在学生原有的绘画造型能力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对中、高年级学生则可安排动手操作性较强,又有一定难度的线描写生和色彩写生,强调一定的绘画技巧,注意引导学生由意象写实期向理性写实期平滑过渡。
此时,学校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放学后或是周末的时段。其实,还可以充分利用午休时间,开放学校的美术室,让兴趣小组成员自由地活动,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因势利导,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像美术课堂那样整齐划一、要求一致,学生的先天条件、水平、年龄、家庭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笔者曾经带过一个兴趣小组,最小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大的有三、四年级的,甚至还掺杂着几个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因材施教显得尤其重要。可以尝试着按学生的能力高低进行分组活动,并对他们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也可以按学习内容分组。如,同样是蔬菜写生,可以允许有的用蜡笔,有的用铅笔淡彩,有的用素描方式进行。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还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中要允许学生自由主动发言、讨论、提问、思考,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勿指责,用爱心与他们交流。有一年,笔者带一个高年级的美术兴趣小组,由于是下午放学后才活动,于是笔者提前一节课就布置好了写生静物台——墨绿色绸布的背景上摆放着一个透明玻璃杯、一个黑色瓦罐、一个乳白色碟子,碟子上盛着一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到了兴趣小组活动时,笔者走进写生室,却发现静物台上的苹果竟变成了几颗草莓。可笔者再仔细一瞧,发觉将苹果换成草莓之后,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墨绿色绸布、黑色瓦罐和红色的草莓形成鲜明的对比,颜色顿时更加明快、艳丽了。笔者趁势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观察、构图、着色。这之后,笔者就常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布置静物,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训练他们组合物体的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构图、色彩处理等形式美的知识。作为教师,绝不能因循守旧,而应灵活地运用教学规律,恰当处理教学过程的“偶发事件”,变不利为有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搭建平台,使家校沟通顺畅、配合默契
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家长积极参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增强辅导力量。家长直接、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能起到提醒、督促儿童的作用。②保證家庭作业质量。兴趣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美术作业的完成,而家长能在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上起到积极的作用。③奠定学习物质基础。家长的支持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④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能辅助校外美术教育,从而使教师的教育作用具有持久性、完整性。⑤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美术的态度。通过潜移默化,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正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目的所在。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现在社会上少儿书画方面的比赛实在不少,其中不乏正规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赛事,课外兴趣小组指导教师可以有计划地选择一部分赛事,组织学生参加。例如,我校美术教研组近年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教育报》与文化部首都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师生美术摄影大赛”,几十名同学的作品在本次比赛中获奖。通过参加这些书画竞赛的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得到培养。此外,平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前去参观各级各类书画展,以此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水南学校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