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干货”的基本特性与有效选用

2018-09-20 10:52雷秀梅
新教师 2018年6期
关键词:桥洞干货鸟儿

雷秀梅

近段时间来,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干货”的呼声越发强烈。究其原因,是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面对一篇课文茫然无措,不知该教什么,只好靠“我以为”“我觉得”的经验主义,或照搬教学参考资料的“拿来主义”,在研制教学内容时随心所欲甚至是自以为是,使得阅读教学滑向过于偏重内容理解、知识记忆,或得意忘言的泥潭,影响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程目标的落实。笔者以为,在有效选用语文教学“干货”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何以如此”的密码破除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语言看似浅显直白,通俗易懂,以为一望即知,一读就懂,其实不经过一番咀嚼、揣摩,是难以破除其独有的语言密码,品味其独特的丰富意蕴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有这么一句话:“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年级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不难知道这两个词语分别是讲花的形状和颜色,但却不懂得其中蕴藏着的语言秘密。一般认为景物或事物的描写越具体越好,这里怎么就不这样写,而且效果并不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的心理都有个联想机制,能从眼前的事物联想到相关的东西。阅读也是如此,阅读者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知识会对阅读产生影响,只是这种联想会因经验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读到“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不同经验背景的人脑海里所浮现的画面就会不一样,倘若展开描写,写得越具体,读者感受到的景象越有限,反不如这样的好。这说明,事物描写不能一概而论,要视情况而定,该具体就得具体,该简洁就得简洁。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看似明了的地方,质疑释疑,并在“怎么如此”的困惑破解中,感受语言密码的精妙与丰富。

二、“原来如此”的表达发现

许多时候,学生缺乏应有的语言敏感,对表达秘妙或者浑然不知,根本觉察不到;或者虽有朦胧感觉,却未具体感受到;或者有所感受,可说不出来,更不知妙在何处。一旦提醒分析,必有“原来如此”的惊喜和赞叹,油然升起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艺术享受。《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质朴,感人至深,不知多少读者被鸟儿与树的深厚情谊深深打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语言平淡无奇的文章,读来枯燥乏味,自然兴趣全无,更遑论产生情感共鸣了。可这篇文章却不是这样,原因何在?许多教师教学此文,不约而同地在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上做文章,把它当作核心教学重点来处理,让学生结合人物话语,联系上下文,进行填写补充。这当然无可厚非,但难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所表现的友情主题,也无法解决它为什么那么打动人心的阅读疑惑。其实,这篇文章打动人的不是语言,而是情节。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找好朋友树,想兑现去年的承诺,唱歌给树听,可只见树根不见树影,于是,一场不离不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寻找之旅展开了。三次人物问答,都是按着“鸟儿问—对方答—鸟儿怎么做”的顺序叙写,鸟儿对树的深情就在如此这般的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中,得以渐渐呈现、明晰、深化,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反复的叙事结构,是童话故事的文体个性,也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深层原因。童话的反复叙事结构,对于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童话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是朦胧的,甚至浑然不知,一旦提示,必有惊喜乃至震撼之感。如果以此为目标展开教学,并适时进行人物对话提示语的补充练习,学生在情有所动的同时,一定会获得“原来如此”的畅快敞亮的阅读体验,获知文体表达之美妙。

三、“果真如此”的阅读体验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生活阅历不如成人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学习就是从零开始。许多时候,他们是带着“理解前结构”参与阅读的,对刚刚接触的新课文,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猜读、预想和推测,甚至有所具体感觉,但不会分析,不会验证。一旦在教师的帮助下得以分析、求证,就会为自己的正确推想而欢呼雀跃;如果发现是错误的,也会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分析,甚至再猜想,再验证。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七律·长征》的理解难点。有学生望文生义,认为“暖”就是热,“寒”就是冷,这显然站不住脚。从常识上说,不管水怎么拍,都不可能拍热江边的岩石;飞夺泸定桥发生在1935年5月底,气温不到“寒”的程度。既然跟自然条件关系不大,那应该和当时的环境、事件和心情有关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一定语言学习经验的学生即刻调整思维角度,结合历史背景和课外资料进一步交流讨论,发现自己的推想是对的:“暖”既表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热闹场面,又表达巧甩敌军、摆脱困境的喜悦之情;“寒”既渲染了铁索桥的望而生畏,又再现了夺桥的激烈残酷。这一次推测,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意蕴,强化了从字面读到内涵的阅读方法。教师提高要求,让学生想想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用上“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学生从遣词造句到律诗写作,从材料选择到作品主题,从诗歌情感到作者情怀展开了讨论,不仅获得了成功的阅读体验,而且领悟了诗歌丰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词、深沉的情感。

四、“就该如此”的语言习得

语言表达是有规律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写作者常常会对字词、句段、篇章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特点,但尽管词法、句法、章法等語言法则千变万化,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具体性、准确性,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分寸感,都有“迹”可循,有“法”可依。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言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获取语言规律,内化“语用”经验。比如《赵州桥》一文对桥洞作了精准的介绍,特别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一句。教学这句话前,笔者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小桥洞,学生各有说法,如:“大桥洞上有四个小桥洞”“大桥洞顶上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有四个小桥洞”……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与课文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终于发现,“顶上”点方位,“左右两边”说分布,“各有两个”表数量,“拱形”讲形状,每个都非常重要,缺了其中一个,都不能准确地表现出赵州桥小桥洞的特点,让人读了容易产生误解。至此,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说明文就该这样用词准确,不能有丝毫的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浦口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猜你喜欢
桥洞干货鸟儿
哪些车能通行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干货满满
过桥洞
小船过桥洞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
鸟儿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