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园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写作,是一线语文教师迫切希望看到的。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练笔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可用的小练笔素材不胜枚举,为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习作的范例、不竭的写作资源,以及可以延伸拓展的想象空间。笔者认为,应加强阅读理解,充分结合教材,采用多样化的练笔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写法,恰当运用,在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研读教材,潜心学习,唤醒练笔欲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范本。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文本、深挖教材,充分发挥范本对习作的借鉴作用,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小练笔。可以从范本中的语言特点、谋篇布局、体裁特征等方面,提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例如,教学《草原》的第一自然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处。笔者对学生说:“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谈一谈,读了‘一碧千里这个词语,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你是怎么解读‘到处的呢?”有学生回答道:“脚踩在绿油油的草原上,放眼望去,绿色的小丘,白色羊群点缀下的绿毯。无论是哪儿,皆离不了绿的色调,任何一个角落都如此!广阔的草原,在视线范围内,变成了一张巨幅的绿色地毯,延伸、延伸……直至水天相接处。放眼处处皆绿色!”……学生情不自禁地感慨,畅所欲言,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教者再引导学生把所感寄予笔端,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品读到“这种境界……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笔者抓住时机启发道:“……置身于如诗似画的草地之中,同学们,你们内心一定感慨万千吧,此情此景你最想表达什么呢?吟诗,或直抒胸臆,抑或写几句话赞美,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写出来,愿意吗?”学生创作的激情和展示自我的动力被调动了起来,吟诵的、即兴写话的、创作的……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合作交流起来了。学生兴趣盎然,气氛异常活跃,各自创作出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一首首绝美的小诗。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草原是一首诗,如诗似画/云朵舞动着,如轻纱般/是风儿在呢喃、吟咏/河流高唱欢歌/快乐地奔跑的牛羊/不用修饰/无需雕琢/草原宛若一首奇丽的诗。”教师也适时做出肯定的评价。学生在习作交流,创作与体验中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表达的快乐,这样就淡化了学生表达不出的恐惧心理。整篇课文学完了,课文内涵与表达目的学生都感悟到了之后,笔者针对课文表达的重点,设计这样的练笔:“草原如诗似画,吸引了无数游客,你想如何当好此行的‘导游,把如诗似画的草原介绍给将要成行的游客朋友呢?拿起笔写篇导游词吧!”学生纷纷动笔写起来,其中一个学生写道:“亲爱的游客朋友,你们好!水墨画般的内蒙古大草原张开双臂,热烈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友人。这里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这里牛羊成群,骏马飞奔;这里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让我们快步走进草原尽情享受吧!”
二、学习写法,畅快表达,激发练笔主动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时,要加以具体的提示或者提醒:以精选的课文片段引领,用适当的话题作铺垫,有效讲解难点,或者稍加指点构思的方法、选材的范围等,以便完成预期要求达成的目标。
1. 在情感的共鸣处练习。根据高年级学生已有的能力: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教师教过的方法理解简单的词句、会用比较准确的语句表达自己大胆的想象或内心的情感等,可知对于简单句段的仿写,根据材料适当拓展情节,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抒怀等形式多样的表达,学生基本已经掌握。因此,要从课文内容入手拓展练笔的空间,把练笔及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积累,与文本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实现习作目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的作者,把无形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说明了作者对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以及不甘虚度一生的愿望。通篇文章,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很确切,相同句式,朗朗上口,排列整齐的排比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表达,简明扼要的设问句式,整句与散句相互结合等,都是很好的练笔点。教者精心选择文本中表达优美的,表现手法多样化的句段让学生仿写,仿写时尽量做到与原句结构相同或相似,这样可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有的学生写道:“月儿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梅花凋零了,有再开放的时候;小池冻结了,有再复苏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请告诉我,我们的时光为什么一去不回呢?——是他们自己藏起来了罢?那又去哪寻呢?是他们走远了吗?那什么时候才重回呢?”也有学生这样写道:“上课开小差的时候,时间从眼前悄悄地闪过;运动场上冲刺的时候,时间从脚底滑过;在与同学争论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嘴边划过……”
2. 在主题的升华处练习。如教学《白杨》一课,學生理解课文作者的写作方法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赞美某一物品以歌颂某些人或事物的方法。针对文中“父亲又陷入了沉思”这一句,笔者先请学生读一读,然后思考:听孩子们在争论白杨,父亲透过车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丰富的联想被唤起。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表达的方法,又学会了借物喻人写法的精髓所在。进而引导模仿文章的写作结构,练写读后感就轻松了。写作的顺序也可以模仿,如《威尼斯的小艇》的描写顺序,《黄果树听瀑》中的“移步换景”等。这些写的训练有机地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安排随文小练笔,可以切实实现读写的双赢。
读中学写、写后促读,两者互动,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我们要紧扣教材特点,不断研读,摸索出各种切实高效的“小练笔”形式,用心巧练,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