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杰 温秀兰 谢婉花
噪音危害与声音强度、频率、周期、持续时间等几项物理学参数有关, 强度以分贝(dB)表示, 是指该点的声压P与参考声压P0的比值, 取常用对数再乘以20的值。噪音对新生儿听力、神经行为、睡眠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 199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对于住院患者来说, 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 夜间噪音应低于35 dB[2]。NICU内监测和治疗的仪器、设备很多, 如新生儿暖箱、呼吸机、吸引器、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电话铃等。根据对NICU中现有仪器和设备的调查分析, 以及测定噪音值表明, 心电监护报警声约为80 dB、输液泵报警声为70 dB、吸引器约为73 dB、电话铃声约为65 dB、呼吸机和暖箱运行的声音为45 dB, 仪器产生的噪音高于推荐标准约19.11 dB,说明规范仪器使用, 及时处理报警, 减少伪报警的发生, 对NICU的噪音水平控制至关重要[3-5]。本科于2013年10月开始对NICU内的环境噪音强度控制进行了品管圈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2013年10月前NICU未实施噪音控制项目;2013年10月~2014年1月开展NICU噪音控制项目。
1.2 仪器 选定适合房间内部测定噪音的仪器, 美国生产的sound level alert SL310。
1.3 方法
1.3.1 噪音的测定和收集 使用sound level alert SL310, 24 h内连续采集噪音强度数据, 将采集的噪音强度数据导出, 对同一时间段内的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2 工作人员交谈的声音 NICU工作人员交谈以两人交谈的社交距离、以两人可以听见对方的话语为标准;避免远距离的大声呼喊;除查体外, 医护交班时尽量避开病床1 m, 而且不集体大声讨论;工作时间除了工作内容, 不聊私人话题。
1.3.3 仪器的声音 ①心电监护仪。正确设定报警限值,经过评估患儿的情况, 将患儿正常的生命体征数值的正负10%~20%作为报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血氧饱和度下限值设定在>90%。报警音量控制在5左右, 这时产生的脉冲音量约为60 dB, 工作人员明显听到, 只要及时处理报警, 这种即时音量不会对整体环境的噪音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②暖箱、输液泵、吸引器等。 这些设备产生的噪音, 很难人为控制, 和设备部门沟通, 约请工程师维护, 保证不产生异常噪音, 而且这些数据也作为参考, 帮助科室判断再次购买仪器时, 应该选择哪款产品。对于外部产生传至暖箱内部的噪音, 通过给暖箱遮盖隔音布、隔音垫等措施来减少暖箱内的噪音。③车床的声音。车床的车轮和地板摩擦时, 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本科使用的治疗车、婴儿床有部分车轮已经老化, 平时在推车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与总务部门沟通, 更换老化的车轮, 并定期保养。同时规定工作人员推车床时步速适中, 动作要轻柔。
1.3.4 标准制定 本科制定了新生儿科噪音控制规定, 使噪音控制有法可依。
1.4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整体环境噪音强度(日间、夜间)、暖箱内噪音强度(日间、夜间)、开放式床边噪音强度(日间、夜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后整体环境噪音强度(日间、夜间)、暖箱内噪音强度(日间、夜间)、开放式床边噪音(日间、夜间)指标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实施前后日间观察指标对比( x-±s, dB)
表2 实施前后夜间观察指标对比( x-±s, dB)
NICU的噪音状况, 除了对患儿的听力、生理发育、心理和应激等方面有深远影响外, 其实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同样是不良刺激[6-10]。所以通过本次的品管圈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 用以NICU病房内噪音的长期控制。本次研究, 达到了预期的噪音控制效果, 也基本达到了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日间噪音应<45 dB, 夜间噪音应<35 dB的要求, 也形成了有形和无形的成果。主要为:①提高医务人员对噪音控制的意识。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说话音量、动作幅度、推车床的方式等。②对科室所有仪器的管理, 更加规范。除了可以更好地控制噪音, 也为下一次购置仪器提供数据。③通过加强发展性照顾中的一些措施, 如隔音不合隔音垫的使用, 也可以给暖箱内的患儿的噪音控制带来帮助。④通过大环境的噪音控制和病区隔间内的噪音控制数据对比, 发现小空间内的噪音控制效果好于大空间的噪音控制效果, 提示如果以后病房需要改造, 在布局上选择应该更加谨慎, 要将噪音的因素考虑进去。同时还要考虑到使用一些隔音和吸音材料。通过实施这一项目, 短期环境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 长期应加强噪音的控制, 对新生儿产生有利影响, 是品管圈以后要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