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单核细胞的意义分析

2018-09-20 07:25付印强匡庆贵文运衡陈顼曾龙映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中性支原体

付印强 匡庆贵 文运衡 陈顼 曾龙映

在临床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 同时也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春季与冬季, 气候的变化比较大, 患儿在患病后机体免疫能力显著下降, 在发生支气管肺炎的同时也极易诱发其他各种感染病症。支气管肺炎主要是因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根据疾病的病理形态可将其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1]。支原体生物具有形态小、种类多、分布广泛的特点, 临床常见支原体感染[2]。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液中单核细胞的百分比要高出正常值很多, 有研究数据显示最高可达到65.3%, 当单核血细胞显著增加时说明在伴有肺炎和单核细胞增加的现象时基本可证实为肺炎支原体感染[3]。本次研究旨在讨论血单核细胞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 另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8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男37例, 女43例;年龄0.7~6.0岁, 平均年龄(3.35±0.93)岁。非感染组中男35例, 女 45例;年龄0.8~6.5岁, 平均年龄(3.65±0.9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查, 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患儿静脉血2 ml, 利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查对患儿血液标本进行分析, 利用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试剂对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血常规指标, 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及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红细胞、血小板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 感染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及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0.62±2.24)×109/L、(62.00±14.00)%、(6.34±0.57)×109/L、(34.24±3.58)%、(4.58±0.48)%、(0.61±0.13)×109/L、(3.08±0.25)×109/L, 均高于非感染组的 (7.32±1.25)×109/L、(31.00±4.00)%、(3.42±0.31)×109/L、(45.68±4.57)%、(3.21±0.29)%、(0.22±0.02)×109/L、(3.97±0.35)×109/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 两组患儿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 x-±s)

表2 两组患儿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 x-±s)

3 讨论

因婴幼儿生理解剖所具有的特点导致发生肺炎的几率较高, 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等, 因肺弹力组织发育比较差、血管丰富、肺含气量较少等因素极易发生黏液阻塞等症状[4]。针对婴幼儿来说在免疫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弱点, 其防御功能发育并不完全, 因此极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现象, 针对1岁以下幼儿来说机体免疫能力较差, 肺炎极易发生扩散、融合和延及两肺的症状, 针对年龄稍大些的幼儿来说机体免疫能力逐渐增加, 因此控制感染的能力也显著加强。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学龄前儿童, 传播方式以飞沫传播为主, 具有潜伏期长、发病慢等特点[5,6]。

针对第一次感染的患儿来说, 当再次发生感染时其临床表现较为严重, 主要是因为在感染肺炎支原体之后机体产生了超敏反应, 也就是说分辨小儿肺炎是不是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肺炎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7]。本研究结果显示, 感染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及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0.62±2.24)×109/L、(62.00±14.00)%、(6.34±0.57)×109/L、(34.24±3.58)%、(4.58±0.48)%、(0.61±0.13)×109/L、(3.08±0.25)×109/L,均高于非感染组的(7.32±1.25)×109/L、(31.00±4.00)%、(3.42±0.31)×109/L、(45.68±4.57)%、(3.21±0.29)%、(0.22±0.02)×109/L、(3.97±0.35)×109/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于肺炎支原体抗体来说是属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是独立生活的生物个体且比较小, 其中包括DNA及RNA, 肺炎支原体抗体没有细胞壁, 组成部分为3层膜, 可以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 同时对细胞表面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在产生过氧化氢之后对肺组织产生损伤, 进而产生病理免疫反应[8,9]。在血液白细胞总数中单核细胞约占8%,以圆形及椭圆形为主, 在血单核细胞中包含过氧化物酶、溶菌酶等一些成分, 属于初级溶酶体, 具有消灭微生物的作用,证实单核细胞的增加证实在机体在含有病原体感染[10]。

综上所述,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单血核细胞增高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中性支原体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支原体属感染分析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