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提出国家治理目标之一为生态环境保护,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才能够切实发挥出政府环境审计作用。本文從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入手,接着阐述了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途径。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生态文明;问题;作用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对日益突显的环境问题加大治理力度,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以此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一、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们在充分了解自然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自然资源,对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进行合理转变,以达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有序生态系统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贯穿整个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以促进民族存续和国家发展。政府部门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部门之一,对于国家环境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稳定开展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能够有效推进我国治理方法的完善,促进我国尽快实现建设目标。政府环境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其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环境审计即采取有效措施对生产、生活内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抑制和改善,确保活动开展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同时,还需要明确环境审计对我国生态文明的作用与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方案,以最大程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政治目标。
二、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丰富科技内涵,深化科技价值,提升人类生活、生产水平。通过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环境污染中,能够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强化管理者、员工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发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切实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二)促进环境资源节约保护
环境审计工作开展范围包括:水资源、土地、矿产、节能等方面,加大资源产品价格的审计,确保资源环境产权交易的有效性与环保性,切实发挥出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以此监督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例如,在执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时,环境审计可以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落实政策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切实发挥节能排减作用。
(三)完善资源环境制度体系
以“美丽中国”为生态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审计工作,加大专项资金和环境等重要项目的审计力度,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加强资源保护项目的落实,深入发掘我国环境保护体制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严禁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做法,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制度与体系。
三、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途径
(一)实现环境审计主体多元化
首先,国家要加大向各级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以促进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各级审计机关、资金审计监督部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责,强化国家审计机关、其他机关的协作,鼓励各个企业参与到资源环境审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在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结合的同时,监督企业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经营决策信息。第二,借助民间审计机制,强化专业审计人才的培养,制定相应的环境审计标准,建设常规化的审计制度,实施开展资金监督。
(二)积极扩展环境审计内容
第一,节约生态资源,重点关注水森林、国土等资源开发利用,强化环境保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审查,以科学管理能耗和用水量,并且及时发现和披露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第二,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措施有效防治水土和土壤等污染,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审查,合理分配资源保护资金。第三,建设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促进水资源和耕地等合理利用,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机制,以及建立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以凸显。
(三)创新环境审计形式与内容
依据时代发展特色,需要创新环境审计方式,及时发现其中的各类问题,加强改进与控制,以此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审计部门必须要加强与监督、财务部门的合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控制、审计形式、审计制度,强化部门内部、外部的监督工作,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能够确保环境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以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审计人员需要从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观念上转变出来,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融入各行各业中,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中,需要突破传统纸质介质的影响,从宏观、微观角度去分析各类问题。
(四)明确环境审计评价标准
为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需要全面了解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将“机构设置”、“公众满意度”等融入评价指标中,以此确保环境保护生态效益评价的合理性。同时还需要完善评价标准体系,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需要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评价,深入解决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进行及时调整,促进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
(五)健全环境审计法律制度
完善法律准则体系,为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确保立法的有效落实。虽说我国已经健全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但由于缺乏完整性、指导性,难以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只有不断强化环境审计立法,扩大环境审计权限,建设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制度体系,避免审计工作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以此规范环境审计工作。比如:在修改“环境保护法”、“审计法”过程中,适当的增加环境审计相关内容,规定统一的环境审计实施方式与评价标准。在“证券法”、“公司法”内需要增加环境审计内容,规定年审内容与范围,针对具备环境审计资格的注册审计会计师,对必要的信息以及审计报告实行公开公布,对于资源环境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大惩治力度,避免违法行为逃脱法律追究的现象,使得被审单位无法认知自身的错误,没有采取有效方式在本质上整改自身的行为。在法律的保障下,加强监督各项资源环境,提升各类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保证审计结果的有序执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本文上述的分析阐述能够得知,只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确保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大资源环境犯罪惩治力度,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以此推动我国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樊小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6,10(06):104-106.
[2]都新英.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审计作用机制与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16,22(16):93-95.
[3]秦小丽,王经政.政府资源环境审计的内涵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理[J].商业经济,2016,10(02):98-100.
[4]邵旭.环境审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实施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26):185-18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