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传宏
曾作王侯案头肴
苜蓿,俗称草头,又名黄花苜蓿、秧草、金花菜、母齐头、连枝草、光风草,为豆科植物一年或二年生宿根草本。
苜蓿原产印度。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由此可见,我国种植苜蓿始于西汉,苜蓿的种子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西汉时,长安郊区辟有苜蓿园,种植苜蓿主要用来喂养朝廷的战马和肉用牛。
苜蓿作为蔬菜食用,大约始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到镇江甘露寺与孙尚香完婚,孙权设盛宴招待,筵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由于红扒熊掌等菜肴吃多了,感到燥热,孙权叫御厨再安排一些爽口而素淡的蔬菜上来。可正巧蔬菜都用完了。情急之下,厨师便跑到山下田野里采了一些苜蓿回来,洗洗弄弄,加酒用旺火急炒,盛盘上桌。刘备、孙权一尝,觉得鲜嫩可口,很快就把一盘苜蓿吃得一点不剩。孙权问厨师:“这是什么菜?味道真不错!”厨师见吴王夸奖这种菜,便信口说:“这叫‘王夸菜。”苜蓿经吴王孙权吃开头后,老百姓也就纷纷效仿吃起来了。
苜蓿的营养价值
据测定,苜蓿的维生素C、钙、铁、硒四项营养素含量,位于众多蔬菜之首。同时,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含量也都很丰富或较丰富,且高钾低钠(钾钠比为85.7:1)。可见,苜蓿具有多项营养优势。
苜蓿入药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之后《日华子本草》《本草衍义》等医著均有记载。中医认为苜蓿味苦,性平,入脾、肠两经。功效清热利湿、利大小肠。主治黄疸、目赤、便秘、小便不利。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苜蓿除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苜蓿酚、苜蓿素、果胶酸等成分。所含苜蓿素有轻度抗氧化作用;所含多种维生素进入人体后可抑制抗氧化脂质的形成,能润泽皮肤,减少皮肤色素沉淀,从而保持皮肤细腻,消除皱纹,延缓皮肤的衰老。此外,经常适量吃些清炒苜蓿,還有止血、去脂的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疗效。
温馨提醒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久食。
我国民间苜蓿的食疗验方不少,现介绍几则供读者试用。
1.苜蓿50克,茵陈50克,共水煎,每天一剂,当天服完,连续14天。功能清热利湿。适用于黄疸患者。
2.苜蓿250克,洗净,榨汁饮服,连续5~7天。功能清热利湿。适用于尿酸性膀胱结石患者。
3.苜蓿250克,去杂,洗净,切段,炒熟加酒和调味品,佐餐食用。功能健脾利湿。适用于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患者。
4.苜蓿50克,车前草50克,共水煎,每天1剂,当天服完,连续14天。功能利大小便。适用于浮肿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