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矫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教学的探讨

2018-09-19 09:14杨帆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矫正小学生

杨帆

【摘要】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环境更和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章探究了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关键词】矫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堂行为有很大问题,这一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分析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一)教师因素

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教授的课程内容太过简单或者难度太大、教课形式单一无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抵触或厌恶情绪,使得学生的课堂行为出现问题。此外,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而不注重课堂管理,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不重视学习差的学生,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欠缺,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太过激烈,多数依靠惩罚手段、权威约束等方法维持课堂纪律,使得课堂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引起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学生因素

小学时期的学生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而在课堂上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也会影响其课堂行为,如虽然学生的自信心比较低,但仍旧渴望被关注,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而言,常常会以学习之外的其他形式吸引同学或老师的注意;又或者当学生在课堂学习遇到极大困难,心理无法承受时,表现出暴躁情绪或问题行为。

(三)环境因素

影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课堂内部、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媒体等方面。课堂环境方面,课堂内的气氛、色彩、温度以及座位编排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家庭方面,家庭氛围、父母关系、教育方式等对学生的行为有直接影响;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的负面风气、媒体传播的色情、暴力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甚至影响课堂教学。

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改善教学

(一)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关键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是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行为并进行改正,从而养成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过程,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是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规范养成管理的重要环节。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开发课堂教学多侧面功能,改变学生对课堂是一个学知识的地点的认识,把课堂变成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学习更加努力,进而调解学生学习情绪以及学生人际关系的乐园。第二,精细新授前的铺陈,以调节学生情绪,防止学生接受新的学习任务时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焦虑情绪太强,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第三,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正确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正向强化,使得课堂教学秩序化。

(二)课堂问题行为矫正与课堂教学的改善

1.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为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必须深入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师可参考以下做法。首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确保制订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适用性强。其次,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严格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进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因材施教,逐步深入,切忌拔苗助长。再次,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效果,布置课后作业,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维持课堂秩序。良好的课堂秩序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加和谐、轻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平稳,从而减少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维持良好课堂秩序,做法如下。首先,教师之间可加强交流合作,增加课堂内容的含金量,有效避免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断层等,例如教师通过改编、调整、编排、组合等方式共同更新课文内容或者课后习题,使得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使用发现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学习的目的性、趣味性以及层次性更强。再次,重视新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稳定,防止学生转移注意力,例如应用学生体验法。

3.加强课堂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及行为的变化多加关注,使课堂的学习更加有组织,有纪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思维稳固在课堂上,使得课堂氛围更加健康、快乐,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此外,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小学课堂教学不能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增加大量作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效安排课余时间和学习时间。

4.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家庭环境是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一,因此,矫正课堂问题行为需要教师与家长合作。教师可利用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一起商量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来矫正学生问题行为,使得学生向积极行为的方向改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家访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关心、爱护,缓和师生对立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師家访时切忌告状,因为这样会造成师生关系更加紧张,从而产生新的问题行为。除此之外,强化教师与家庭的合作不只适用于矫正学生个体的问题行为,也适用于改善整个班级的行为。

5.行为矫正。行为矫正法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对学生好的课堂行为进行强化,从而取代甚至消除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行为矫正是一项复杂的治疗心理的技术,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需要学生明确矫正的目的。行为矫正的大致流程:明确矫正的课堂问题行为;针对该问题行为制定具体的矫正目标;选取适当的强化物,确定强化频率和时间;增加或者减少课堂问题行为强化的刺激;问题行为被好行为逐步取代直至消除。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它们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很深的影响,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尤其是对多次矫正没有效果的学生需要更多地关注,从他们的心理变化、生活环境、学习习惯等方面加以分析,改掉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张政.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8(09):26.

[2]高勤花.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矫正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7(07):109-110.

[3]陈梅霞.浅议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J].吉林教育,2016(06):140.

[4]赖秀琴.基于矫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9.

[5]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04):29-31.

猜你喜欢
矫正小学生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牙齿矫正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我是小学生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