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濃妆、描眼线、涂口红,不再只是女性出街前的规定动作,性格柔弱、爱发脾气,也不只是女性的专利。“娘化”标签,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传统观念里以“强壮、威猛、勇敢”为理想型的男性阵地,挑衅着“传统性别角色认同”的最后防线。
简单粗暴地抨击那些年轻的艺人也许并不公平,毕竟作为消费时代被商业精英精心打磨过的“魅力男星”们,也只不过是披着华丽衣裳的“商品”,身不由己地扮演着自己并不一定认同的“阴柔人设”,充当了万箭穿心的“靶心”。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种阴柔化、幼态化的审美多么来势汹汹,这种亚文化从来都没有成为过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审美取向。尊重多元并不意味着要以牺牲主流为代价。这样无疑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值得警惕的倒是隐藏在“娘文化”背后的中性化焦虑,很多男孩子不光是外表变得雌雄莫辨,就连脾气性格也越来越女性化。在社会安定土壤的滋养下,数十年独生子女的溺爱准则,令家庭对子女的品格要求越发趋向于“无界化”,从而导致一些男孩不堪承受生活压力,最终演变为心胸狭窄的“瓷男”,甚至“妈宝男”。
男性拥有俊美的外貌本身无可厚非,但在那背后,我们更期望看到一个男人的担当与责任,一种身临险境仍能泰然自若的血性。这样的青年,大概才能消除人们心中深深的不安全感吧。(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