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梅
【摘要】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学校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章主要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初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业繁重带来的心理压力;过于固执,做任何事情时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容易产生冲动心理,与同学或者教师发生争执;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怀疑自己不受到其他同学的喜爱;心情无法舒畅,较为烦躁;没有对未来做清晰的规划,认为未来一片灰暗,没有任何希望;自我强迫现象较为严重,特别表现在日常生活方面;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低年级的初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速度;情绪的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在同学之间虚荣心较强等。在这些心理问题中,学习上的困扰是主要来源。
二、造成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原因分析
(一)初中学校以及教师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以及教师在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将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大多数教师并不认为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日常的初中教育内容中来。初中学校和教师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学生提升个人素养以及塑造良好品德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归因于学生的人品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这样不仅不会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甚至会使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加
应试教育模式所带来的课程压力、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等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导致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一部分初中学生因为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教师和家长责骂而产生“恐考”心理,在考试之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产生失眠现象,甚至有些初中学生出现了一考试就生病的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表现。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厌学的心理,特别是一部分初中学校为了单方面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不顾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毫无原则地增加学生的课时和作业量,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越来越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不能负担这些压力而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样反而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受到耽误。
(三)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家庭教育也是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初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怀,经常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调查显示,有些家长对子女溺爱,导致其开始接受初中教育之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从而使初中学生出现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家长对子女动辄打骂,导致其出现极其严重的心理问题,做任何事情都畏畏缩缩,严重缺乏自信心。
(四)传统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得到重视
大多数初中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即便是进行教育改革,部分教师依旧相信严厉的教育才是对学生好。但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逆反期,如果教师因为学生的一点过错就严厉地批评和责骂,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这也是很多初中学校出现学生顶撞教师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强化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初中学校的各级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应该提高初中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教师有能力對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健康教育。其次,初中学校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学校中的各个科任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初中学校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这样如果有学生表现出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
(二)家长要关心子女心理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会比较阳光、开朗;不正确的家庭教育非常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因此,作为初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不能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骂,比如如果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询问学生最近的心理状况,与学生多多进行交流;第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榜样,做到言行一致;第三,家长要使自身的心理处于健康良好的状态,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学生才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心理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初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社会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初中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机会,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初中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召开讲座或者座谈会,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学生掌握一些调解自身情绪和心理的科学办法,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数量。此外,初中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这样学生发觉自身的心理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去咨询室与教师进行谈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解决办法,避免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小结
目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初中学校和家长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佃明,时莉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5(31):38-39.
[2]郑洪云.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