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艳茹
摘 要:噪声污染也是环境问题的一大公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噪声污染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是我国亟待解斑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现状,提出了治理噪声污染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建议
1.引言
从广义上讲,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音.狭义上,一般指杂乱无章的非周期性的声音,会令人们不安或者产生危害的声音。噪音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加重人们的压力,降低工作效率。对听觉造成危害。噪声是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影响的复杂过程,噪音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噪声引起的人烦恼度心理反应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噪声的频率、大小以及产生的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居住的环境舒适、安静,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但是就目前的现状看,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范围、程度很大,在成熟日益发展的同时,国内关于噪声的研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很难在市区找到一片安静的区域。建筑工程、汽车、工厂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对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中国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现状
2.1噪声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中,生活噪声所占比例最大,交通噪声带来的污染也在逐渐增大。一方面,在交通干线两侧的居民区以及商业区附近噪声污染最严重。尤其交通干线两侧在夜间噪声常常超标。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以及工业对居民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逐渐从农村向城市倾斜。在建筑工程中国,最为常见的为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另外,城市生活区使得生活噪声的范围逐渐扩大,人们为了准求精神满足,社交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使得各类娱乐生活场所飞速发展。营业时间也不断增长。
2.2缺乏法律法规的管理
我国制定的《噪声法》相关内容不明晰,比如在铁路、飞机的规定中没有呈现出详细的管理内容。并且相关法律大部分适用于城市,对农村的使用度低,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交通在农村发展起来,噪声污染也逐渐加剧。另外,一些建筑设备、非道路设施也会产生较高的噪声污染,但是在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声音排放的限制值,使得相关部门无法从根本上治理这些噪声扰民的产品。在使用高噪声设备时,没有法律规定该设备使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范围,使得扰民事件频频出现,对造成污染的行为处罚力度也不够。
2.3环境噪声监管能力较弱
目前,在不同区域都设立有环境噪声监管部门,但是在这些部门中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很多监管人为兼职人员,并不能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噪声防止的工作中。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专职的部门和人员开展该项工作。在设置的地区,设置物理监测技术站的几乎没有。并且在检测系统中,检测人员的队伍实力薄弱。
3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3.1做好有关噪声污染立法工作
为了促进噪声污染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对不同类型的噪声进行治理的同时,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有效手段,在噪声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一方面,制定的法律不能盲目使用在不同地区,应积极调查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有效控制环境噪声污染。另一方面,环保、工商以及交通部门应密切配合,从城市规划布局、设备和产品噪声控制几个方面强化噪声的法制化管理。确定好相关法律后,执法部门应严格将法落到实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对其完善,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
3.2噪声来源控制
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将噪声源进行不同的分类,从声源的发生机理可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机械噪声。从辐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来看,可分为稳态噪声源和非稳态噪声源;结合噪声源的性质和工作机理,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法。一些学者提出通过技术、城市规划等方面控制噪声源,在噪声达到人的耳膜之前,可以通过隔声、消声器等方法避免噪声的传播。一些學者认为在建筑物上进行改进,在结构上,不断提高部件的加工精度,降低噪声的发射功率。结合声音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另外,事先制定相关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控制噪声的发射和改变噪声的传播方向。可运用相关技术将声能在传播中吸收掉,或者设置障碍将声音反射出去。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
3.3合理地规划城市建设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也是防止噪声污染的一个有效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人口方面,可以在大城市远郊地区建立卫星城市,疏散城市人口的密度。在城市区域划分方面,根据噪声源规划住宅区、文教区,使其远离工厂、火车轨道等高噪声区域。在空白区域,多种植绿化带,一种是茂密的树林带,不仅可以吸收噪音,还能反射声音。另一种是在地面种植松软的植被,降低噪声的传播。在城市道路规划方面,车站、机场等主要的交通枢纽应远离城市的安静区,规划一些环形道路,减少在居民区的车辆道路。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环境噪声污染会对人们的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噪声防止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止噪声污染的关键,而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参与意识也至关重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环境噪声污染现象将逐渐加剧,我们应结合相关先进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从各方面对噪声源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孙红红,吴娟,翁瑞华.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分析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247.
[2] 崔颖涛,罗建立.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J].河南科技,2014,(8X):171.
[3] 刘静民.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与控制措施探讨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7):76-77.
[4] 晋海,高宇,臧桂芹.噪声污染侵权责任中“噪声污染”的界定 [J].环境科技,2015,28(03):68-71+75.
(作者单位:深州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