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华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语感的基础,也是文字审美的开始。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体会阅读的乐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参与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给学生创造在课堂上阅读的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生有效参与就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学习。老师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额外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比如,作者的生平事迹,写这首诗的时候有什么趣事等等。另外,老师可以教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语速、气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文字的热爱。
一、老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言是一种美,一种沁人心脾的美。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场艺术表演。学生会身临其境投入这样的情景中。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老师要认真备课。准备好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从网上收集),通过看视频学别人的诗歌朗读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然后,老师教具体的发音、韵律、节奏的掌握。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朗读,要求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力和节奏掌控力。这些都需要老师主动给同学们讲,特别是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作者的生平事迹等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相应的会有充沛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老师主动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听完老师讲的这些知识后,就会不自觉产生一种情感,或悲伤、或喜悦。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阅读这首诗,应该是感情饱满的。所以,老师要主动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比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何许人也,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作词的《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老师讲完这些人物简介和基本的生平事迹后,学生已经有了一种感情基调了。这个时候老师朗诵一遍后就让学生站起来朗诵。学生饱满的情感,再联系到李叔同所处的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和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诗歌课。
二、用文字之美和艺术之美吸引学生
文字是一种美,它除了要表达它的本意之外,还有一种意境美。中国文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质朴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情感意义。越是简单越是美。通常文字的美容易让人忽略,因为要体会文字的美,必须有一定的文字审美能力和艺术感染力。学习诗歌主要目的还是提高学生文字审美能力和体会艺术的魅力。但诗歌所表达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诗歌是会让你发现美的一扇窗户,爱上诗歌后,它会赋予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都是无可挑剔的,都是浑然天成的。這就是诗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比如上面举的例子,有些字、有些词用的精妙、用的美。它会让你觉得这个字在这里是第一无二的,它和整首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个字才能和原文构成一个整体。比如,“零落”,它的本意是飘零散落。但它更要表达的是一种没有根、流浪的苍凉感。让我们想起李叔同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生活颠沛流离,很多人流离失所,看到的都是一幅幅苍凉的景象,发出情不自禁的感慨。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句诗的意思是要向老朋友告别了,这一别多久才能见到你啊,我的朋友。来的时候不要徘徊,我会一直等你。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离别的依依不舍。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个“拂”字用得最好,人们会想到杨柳飘拂的景象。两个老朋友在河边向彼此道别,微风吹动了岸边的杨柳。虽然离别是伤感的,但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杨柳就是在为我们送别啊。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分析这些句子的美和每一个字的独特之处。这个句子在整首诗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个字在这句诗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些都需要老师为学生一一解答并且教会学生自己去分析。
语言是艺术之美,是文学之美。只有让孩子学着朗读诗歌,学着体会文字之美,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诗歌的作用不仅仅这些,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时候,他看到的都是美好的。因为诗歌是美好的。所以小学语文诗歌课堂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老师讲这首诗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人物性格、生平事迹等等。把课堂氛围营造出来后再和同学一起朗读诗歌,最后一起分享这首诗歌带给自己的感受。其次,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诗歌的魅力、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向春.浅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8).
[2]余惠玲.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考[J].内江师范学报院学,2009.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