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视角下高校团学干部队伍的建设

2018-09-18 09:44陈祥李兵
现代交际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公信力建设

陈祥 李兵

摘要:高校团学干部在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求团学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公信力。文章以公信力的视角,结合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团学干部;公信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132-02

高校团学干部是指在高校担任一定的学生工作、协助院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的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学生党团干部、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学生社团干部以及各班委會成员。[1]他们是高校学生中的骨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风建设、班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信力的内涵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credi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2]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3]总体上来说,高校团学工作的主要指导单位是院校团委和学工(部)处,这些部门具有公认的公信力,学生干部队伍则是其公信力的具体执行者,故团学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其他同学对以上单位公信力的判断,对周围同学影响深远。因此,加强团学干部培养,增强工作能力,提升队伍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维护和提升院校的公信力。同样,团学干部能严格要求和提升自己,努力服务他人,为人谦恭,则其公信力就较强,周围同学就比较信服,更会积极响应其号召,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公信力则较弱,就会出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现象。因此,从公信力角度加强团学干部的培养,对于顺利开展团学工作,以及团学干部自身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团学干部队伍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当前,团学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团学干部竞选动机不够明确,工作能力不足,考评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团学干部的公信力。

(一)竞选动机不够明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大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对很多事情都不上心,但却乐享其成。部分学生在竞选团学干部的时候,抱着“官本位”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这里获得一定的“权力”,或者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竞选动机不单纯,一旦竞选成功,容易在后期工作中会出现高同学一等的思想,缺少服务同学的责任心和意识,思想上更加容易懈怠,必将影响团学干部在学生中的形象,影响其团学干部的公信力,不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综合能力不足

团学工干部的综合能力包括方方面面,具体如办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与服务意识、应变能力等等,团学干部综合能力的强弱对其工作成效有直接影响,综合能力越高,工作成效越显著,公信力越高;否则,会降低。当前许多团学干部工作中存在畏难心理、工作方法过于强硬、领导能力有所欠缺、工作热情后劲不足,提供的服务与广大学生期许的不够一致,直接导致团学干部的公信力下降。

(三)考评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各高校对于团学干部的考核制度参差不齐,对于学生干部的健全发展而言,则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工作难以出成效。此外,学生干部的选拔和退出机制也不健全:团学干部选拔门槛过低,招新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只要是过得去都可以被录取;而被录取或者选中之后,一旦工作上有不顺,易存在懈怠心理,容易出现“混日子”心理,影响团学干部队伍的总体士气。缺乏正常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总体工作效能,也影响了团学干部队伍的公信力。

三、团学干部队伍公信力培养路径

团学干部队伍的公信力对于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而公信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团学干部队伍公信力培养方案,以制度来规范团学干部的能力和行为,保证团学干部队伍公信力的延续发展,具体可以从团学干部的选拔录用、完善团学干部的培养体系和健全团学干部的考评机制三方面来进行:

(一)严格团学干部的选拔录用

团学干部是完成团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完善团学干部的选拔录用,把握好团学干部的“入门关”,对提升团学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可以从竞选动机和个人态度两方面来选拔团学干部:一方面,严格竞选动机。团学干部主要职责是服务同学,在服务同学过程中提升自我,因此,必须严格筛选出那些有官瘾,不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另一方面,严格个人态度。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其性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团学干部的工作固然需要综合能力突出,但是也要懂得谦虚、友善和好学,对待面试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因此,团学干部选拔必须全面了解其个人对待应聘的态度。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将符合岗位特征要求的团学干部选拔出来,避免选拔录用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根据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岗位,做到人职匹配。

(二)完善团学干部的培养体系

学生干部的培养培训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有效增强团学干部快速了解工作制度、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团学干部培养体系,具体应该从扩宽培养渠道,建立成长档案和实行分类培养三方面展开,提升维护团学干部公信力的本领。

扩宽培养渠道,完善团学干部培养方式。拓宽思路进行多层次业务能力培训,从培养方案、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上进行培训,解决团学干部工作能力不足的现状。在制订培养方案方面,应根据党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干部的种类、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差别,分门别类地制订培养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培养内容上,应重点突出工作态度、执行能力、创新与服务意识、领导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法上,以具体工作岗位为基础,综合运用专题讲座、考察调研、经验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此外,由于团学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浅,通过举办校、院系、班级三级团学干部培训,学习科学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综合能力。

建立成长档案,增强团学干部培养针对性。建立团学干部成长档案,从竞选成功开始,准确记录团学干部培训和工作表现情况,实现团学干部工作记录痕迹化管理,加强对团学干部成长成才的具体过程指导。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有针对地进行事前引导、事中指导、事后总结,增强培养的针对性。此外,还应根据每位团学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指导,发现其优势和长处,结合成長档案中记录的情况和工作中的情况,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具体实际有效的指导,更好地提升其工作能力。由于每位团学干部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酌情制定阶段性培养目标,每个阶段结束后,如实记录团学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并做好总结和与之前的对比,进行鼓励和反思,再制订下一阶段培养目标。

实行分类培养,紧扣团学干部群体特征。团学干部的群体特征因年级和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校团学干部应根据工作进行分类培养。一年级团学干部,因其对校园环境不太熟悉、对工作状况不清楚,但工作较为积极主动,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可以对其举办优秀团学干部经验交流会,邀请高年级优秀的团学干部进行工作交流分享,帮助其尽快适应学校和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技巧。二年级团学干部,对学校各方面都较为熟悉,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同时个人主义也较强,希望能够独当一面,但缺乏团结协作意识和全局思考能力。对其进行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可以通过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要求其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在工作中增强交流和协作意识。此外,应给予其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要求,使其转变工作思维,由执行者转变为管理者,培养独立思考和全局把控能力,提升全局视野。高年级团学干部,其对学校的各方面都比较熟悉,工作新鲜感骤降,工作热情不高,同时也面临着找工作和升学的压力,对其着重进行责任感教育,强调奉献和服务,并着重培养其团队领导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发挥其团学干部领头羊和低年级团学干部帮扶作用,发挥表率作用,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三)健全团学干部的考评机制

团学干部考评是对团学干部工作的综合评定,健全的团学干部的考评机制,着眼于团学工作长远规划,对团学干部成长成才有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对团学干部的考评要全面,可以从德、能、勤、绩四维度展开综合考评。

“德”指的是团学干部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行修养,学会尊师重教、团结同学,生活上廉洁自律,为人谦虚谨慎,待人处事注意礼貌得体。可以有效防止出现部分团学干部“两面派”形象:在老师面前工作认认真真,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品质,赢得老师的认可,而在同学面前,则不能够以团学干部要求自己,不团结同学、摆官架子、脱离大众的现象发生。“能”指的是团学干部在工作时是否能够认真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将平时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并带动周围同学提高自己,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勤”指的是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生活勤俭。团学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学习和工作。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工作方法,在各种活动中是否能够积极出力出智,在平时的工作和会议中是否能够按时出勤,充满热情。“绩”指的是工作成绩和效果。团学干部在工作中不仅要愿意想、愿意说、愿意做,还要学会敢于想、敢于说、敢于做,更要积极地学会想、学会说、学会做,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想、正确地说、正确地做。[4]工作成绩和效果是衡量团学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其工作的一种肯定,是其工作是否具有成就感的重要证明。

通过“德能勤绩”的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找考核不合格的团学干部谈话或者辞退,对考核优秀的团学干部予以表扬,奖惩分明,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团学干部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促使其在工作中全面发展,努力提升自我,提升团学干部的整体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林宇晖.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75.

[2]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14.

[3]黄凌娟,张炜.论警察执法公信力的构建途径[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10):33

[4]高明哲.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考核与评价[J].科技咨询,2016(15):155.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公信力建设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山东《支部生活》:党刊如何提升“四力”
提升政府公信力 打造诚信政府
提升政府公信力 打造诚信政府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