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母亲节第一次收到礼物,我感到温暖又快乐。我一定会把这份爱和温情传递给周围的姐妹,鼓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和病魔斗争,创造美好生活。”一位刚领到的“母亲邮包”的母亲激动地说。她患有乳腺癌,但脸上显露着朴实的笑容,她就像千千万万的陇原女性一样开朗、坚毅而自信。
“母亲邮包”项目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以中国邮政开启的邮政绿色通道为服务支撑、以关爱贫困母亲为主题,为她们递送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公益项目。
贫困母亲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了家庭、孩子,默默地承担责任、辛勤劳作,往往做出的牺牲更多,承受的压力更大,生活境遇也更为艰辛,关爱这个群体,帮助她们树立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是各级妇联组织的使命所在。一个邮包,一份温暖,一点关怀,一种力量,小小的生活用品,成为她们的超级能量,让她们坚定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位于定西市西南部的岷县,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冰雹、暴洪、泥石流、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有“十年九灾”之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差。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人还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岷县西寨镇冷地村的宋彩合就是其中一位。
她的家中有5口人,丈夫在1年前已经过世,她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
这原本是一个比较幸福的家庭,生活上虽然清贫,一家人却很和睦。2011年,宋彩合的丈夫不幸得胃癌病逝。此后家庭的全部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宋彩合这个单身母亲的肩上。女儿结婚后,一家人都在艰辛的生活中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相继出生的两个孩子都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之前欠下的高额医药费用至今没有着落,生活完全陷入了窘困。
在收到母亲邮包时,她的心里格外感动:“虽然只是一份礼包,但心里忽然觉得有人关心了,这种温暖让人心里很舒服。”
对于宋彩合来说,她的路还很长,坚持走下去,是她对自己的期冀。
据甘肃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主任科员刘霏介绍:“自2012年5月,甘肃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实施“母亲邮包”项目以来,围绕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部署,开展了宣传动员、采集贫困母亲名址信息、深入基层发放邮包、核实邮政清单、引导贫困母亲填写回音卡等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去帮助每一位贫困母亲,给予她们生活的信心。”
伟大的母亲总是在默默无闻中倾其所有,为了家人的幸福和健康而任劳任怨,她们的坚韧与无私,总是有着感人的相似性。
家住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的赵秀花,常常被乡邻称赞不已。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靠着家里的8亩地,她任劳任怨,不向困难屈服,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还算过得去。
赵秀花夫妻俩育有一个独生子,两人尽心尽力将儿子抚养成人并成家立业。儿子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要四处寻医问药、检查治疗,这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多了一份负担。更严重的是,2016年儿子又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打在赵秀花夫妻的心上。痛苦之余,夫妻二人始终对儿子不离不弃。儿媳妇在家照顾儿子,赵秀花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孙子。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尽快好起来。乡亲们都说:“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伟大。”
2016年,天祝县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在松山镇鞍子山村修建了9号移民点,为精准扶贫的贫困户提供政策扶持,讓他们从交通不便的地方搬迁到了移民点。同时,县妇联为赵秀花送去了“母亲邮包”,赵秀花说:“我对生活的信心从没有失去过,只要儿子能够好起来,我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
邮包内的物品有衣物、毛毯、毛巾、手套、围巾等生活用品,非常实用,赵秀花十分感动,是母亲邮包让她感受到了爱和温暖。她说:“我一定会将“母亲邮包”传递的爱和温情,分享给周围的妇女姐妹,把社会各界的关怀化作战胜困难、发展生产的动力,自立自强,乐观向上,以实际行动回报所有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争取早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通渭县碧玉乡坷湾村的一户农家中,王忙换正在张罗一家人的晚餐。她家有7口人,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务农。几十年来,她孝敬公婆、教育子女,凭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子女都供上了大学,为国家培养出有用之才,在村里被传为佳话。与丈夫结婚20年来,夫妻俩十分恩爱,相敬如宾。
她说:“一个好母亲,应该是孩子生命中的太阳,母亲的自身素质和她对孩子理智的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她是一个坚强乐观的母亲,她用不懈的努力培养了综合素质出类拔萃的阳光子女,她用伟大的母爱照亮了儿女的成长之路。
她注重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孩子的各种特长学习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她就引导孩子合理分配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生活。孩子十分自律,无论多晚,也会认真完成全部作业。她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在比赛中锻炼并提高自己。遇到挫折,她开导孩子正确面对得失,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妇女儿童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和保障的人群。在甘肃,多数贫困母亲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因为贫困,她们更倾向于将全部的钱省作家用。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她们还面临缺水、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母亲邮包”公益项目创新扶贫工作重点,从单纯关注妇女的经济困难问题,转向提高她们的安全健康意识。
刘霏说:“截至目前,共采集名址信息近6万条,为我省14个市州53个县市区发放母亲邮包4万多个,受益贫困婦女4万余名,总价值超过600万元,其中自筹项目资金70多万元,为改善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提高贫困母亲的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努力,充分发挥了母亲邮包传递社会关爱、温暖人心的作用。”
天祝县大红沟乡大红沟村顽强生活的李云香,历经磨难却矢志不移,为两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光明,用她的普通创造了一个不平凡的感人生活历程。
8年前,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丈夫因病离世,留下了两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和一大笔为丈夫看病欠下的债务。面对这些,李云香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周围的亲戚朋友和邻舍都劝她趁着年轻改嫁,或者招个上门女婿帮着持家过日子。但是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想着刚刚离世的丈夫,李云香坚决地摇了摇头。她说:“不能让孩子刚刚看着父亲离开,又要面对一个陌生人。”而且她自己心里也迈不过这个坎。生活的现实还是要面对,李云香挺起坚毅的脊梁,撑起了这个家。
8年来,下地干活、外出务工、料理家务、教育子女,她没有一天空闲的时间,硬是省吃俭用还清了所有的欠债,用自己的辛劳和勤奋维持着清苦而温馨的家庭,让两个孩子没落下一天学习,大女儿已经在上高中。面对生活的重压,李云香也偷偷地流过泪,但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女人的坚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子女和周围的人。
去年5月,李云香打开了县妇联送来的爱心“母亲邮包”,看到里面不仅有生活必需品,还有一件紫色羽绒服时,她高兴地说:“真的感谢好心人一次次送来这么多的东西,这些年来,妇联的同志多次给我送来慰问品,我真的很感谢,是你们让我再一次鼓起生活的勇气。”
工作人员把邮包打开,让她试着穿了穿羽绒服,看着她绽开的笑脸,大家都开心地笑了。爱心、知识、信息、精神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一句话、一个小物件就能让一个人、一群人振奋起来,爱的力量就是这样伟大。
王小兰住在通渭县榜罗镇毛湾村油坊社,夫妻、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了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她的家并不富裕,但是非常温馨,王小兰对老人的孝心从未减少过一点。从里到外、大事小事都事必躬亲,老人的健康和快乐是她最关心的。她与丈夫风雨同舟,共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和幸福。
2013年6月的一天,邻居张中中干农活时不小心弄伤了手,当时,正是收割麦子的季节,由于张中中的丈夫常年在新疆打工,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个人,现在手伤了无法劳动,而麦子不及时收割就会影响收成,这下可急坏了张中中。王小兰夫妇知道后,就动员全社人员帮他家收割了麦子。
因为家里经济拮据,为了不让老人费心,夫妻俩总是精打细算,从没有一次让老人为难过,老两口逢人就说:“有这样的儿媳,我们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
母亲邮包内含有多种日常生活用品,真正满足了贫困母亲们的生活所需。一位在基层工作的妇联人说:“有时候,我们邮包里的一把剪刀或许能让她们剪指甲时不需要再用手掰断;一个手电有可能就成为这个家庭、这个母亲唯一的一件小家电。严冬时节,一条御寒围脖、一双保暖手套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只是平常之物,但同样在瑟瑟寒风中,也有许多西部贫困地区的母亲们在为儿女、家庭和生计辛苦奔波,无法享受与我们同样的温暖,母亲邮包对她们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
善良的人往往是最懂得爱的人,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些关于爱的种子被不断播撒,逐渐发芽,落地生根。
现年43岁的张小丽,是平凉市崆峒区西郊街道办事处三天门社区居民,家里有5口人,年迈的公公已经80岁,身体不好,长期需要人照顾;丈夫打零工,月收入不足2000元;儿子大学刚毕业,女儿今年上初一。不幸的是,3年前她被查出患有宫颈癌,目前家里只能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在举步维艰的时候,她找到街道办事处、社区妇联以及崆峒区妇联,得到了妇联的安慰和帮助。
去年10月的一天,社区妇联通知她前来领取一份“母亲邮包”。她激动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当时,我比较惊讶,这是哪里来的?是谁想起我的?当我拿到大大的邮包时心里暖暖的,打开一看,里面有日常用的手套、袜子、毛巾、围巾、棉马夹、毛毯等,真像我的娘家人送来的,这么好!这么贴心!这些东西正是我所需要的。”
由于多年来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这些东西,她又惊又喜:是谁想得这么周到!在发放仪式上她才知道,这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款、捐助等方式筹集,通过甘肃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发放到她们手中的。“我特别感谢各级妇联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照,她们像姐妹一样给了我信心,我会带着这份信心生活下去,尽力去做一些对邻里、对社会有用的事,把爱心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母亲邮包作为一份温暖传递到贫困地区,走进贫困母亲的家中,温暖她们的心灵,真正地把资源用在最迫切的地方,展现了中华民族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给贫困母亲带去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希望这些实际行动能使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地区、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农村发展,为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献计出力。让贫困母亲与社会相通,树起对生活信心。
我们需要爱的传递,也需要爱的奉献,正如那首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