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 邹宗馀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把握好课堂教学,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实现思想协同,与艺术教育和网络教学实现载体协同,与社会实践实现现实协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路径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想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这里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全课程育人,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
第二,高校通识课和专业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较大比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的重要课程。充分挖掘通识课和专业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坚持各类课程的政治正确,尤其经济类、外语类等课程,由于接触西方理论知识较多,容易受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侵蚀,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價值引领能力。其次,要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起到模范榜样作用。如上海市各高校已经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打造出了“中国系列”的品牌课程,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起到重要的作用。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形式、网络教学的载体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教育载体的结构决定了载体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课堂教学、谈话和语言、大众传播、互联网等为主要形式,所以具有教育信息的传导功能、教育内容的渗透功能以及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功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要与艺术教育、网络教学载体协同发展。
2.1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融入艺术教育的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趣味性较低,很容易发展为一味地由老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会让课堂教学变得僵化、枯燥,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而艺术教育形式能够激发教育客体的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通过形象化的教育载体,隐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收;物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由表象到本质的深入领会;美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学生情感思维活跃,对教育内容的审美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美化形式有利于促进内容接纳和吸收。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泼性和生动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艺术教育的形式紧密联系起来,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思想性和价值性有机地融入到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设计等艺术教育的载体和形式中,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使每个学生都能感知、领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2.2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网络教学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更新,思想理论课结合网络云端存储、移动终端便捷使用优势,利用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和灵活化的地点进行教育和学习,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的话语体系。
第一,开设智慧云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课。目前,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网络教学体系已经具有雏形,部分高校已经引入基于互联网进行的通识课系统,学生选课、上课、考试都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网课能够有效利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搭建起城际、校际教育教学共享平台。网课系统支持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和拓展。
设计开发基于智慧云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学生通过网课系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可以灵活反复学习、拆分对比学习、丰富拓展学习,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习效果。
第二,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录制微课。微课是一种通过5-10分钟微视频承载教师授课内容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纲梳理、系统介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若干概念和若干思考的问题,也可以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章节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详细的说明,或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概括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学习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并就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或就其所能反映的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引发学生进一步研讨的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融入微课,将教学资料和授课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的现实协同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是对人类自身社会历史活动本质的概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级目标就是教育大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够以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传统的思想理论课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略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与实践的契合程度,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应对这些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设计实践环节十分必要。
第一,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学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上,考核成绩由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共同组成,通过顶层设计,给学生主动开展社会实践的平台。只有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认识社情民情,才能深入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第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打造“双主体”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向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一味灌输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教育主体”,发挥朋辈效应,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第三,教育资源本土化,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相关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在真实的场景中情景再现,容易产生共鸣,深化对理论精神的理解和吸收,取得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
[2]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3] 中共中央党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0.
[4] 蒋均时,陈慧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渗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6-17.
[5]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