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创造动机

2018-09-18 10:05王锡芹
考试周刊 2018年69期
关键词:激发

摘要:创造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决定着人从事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行为效能。一个人如果缺乏创造动机,即使具有创造才能,也不可能取得创造成果。

关键词:激发;维持;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决定着人从事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行为效能。一个人如果缺乏创造动机,即使具有创造才能,也不可能取得创造成果。

因此,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创造动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创造活动的社会意义

人的活动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意识性。实践证明,学生对创造活动的社会意义认识愈清晰、愈深刻,就愈能引发创造的积极性。同时,创造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其间必然要经过艰苦的劳动,有时还会遇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引导学生以中外历史上的著名科学家、发明家为榜样,牢固树立献身科学、献身社会的远大理想,促使他们在投身创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其中的价值,不仅对学生创造动机的激发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学生个性的成熟和社会性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

二、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进行探索活动的内在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当我们头脑里已有的概念同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惊奇”,而我们认识的发展就是对这种“惊奇”的不断摆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怀有悬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惑和探究的愿望,教师像导演那样不断对学生给以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一步逼近解决问题的核心区域,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三、 运用创造技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如果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力所能及的创造成果,便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增强创造动机。因此,教师要通过适当途径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这对于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常用的创造技法有:①仿生法(原型启发法)。即通过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等,创造出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产品的方法。都是仿生的产物。②适应需要法。即为了满足社会或个人的某种要求与期望而进行创造的方法。德国数学家高斯刚入小学时,为了解决从1到10的自然数连加的问题,便采用首尾自然数对应相加的办法,得到5个11,答案为55。这就是为了解决学习上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创造。③缺点反思法。即发现事物的缺点而不回避它,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从对事物缺点的认识产生改正缺点的方法。譬如,一名中学生从电源开关存在着不能让人判断出它处于开或关的状态这一缺点,通过反复琢磨把开关加以改造,使开时响两声,关时响一声,制成了可以用声音来准确判断电路状态的“单向断电开关”,就是利用缺点反思而产生的创造发明。④特性迁移法。即把其他的某些特征移植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上的方法。如一家橡胶厂的科研人员,在仔细研究了面包由于放了发酵剂而具有多孔、松软的特征后,就试着在橡胶中加入发泡剂,结果如愿以偿地制成了海绵。⑤逆向求索法。即利用求异思维,从与习惯性思维相反或相左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据说圆珠笔最初有漏油的毛病,研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写了二万五千字左右,笔珠变小所致。为了不使笔珠变小,有人曾用不锈钢、宝石等材料做笔珠,结果笔珠不会变小了,但笔芯头部内侧与笔珠接触的部位容易磨损,使口径变大,仍然漏油。后来,日本有位经销商对圆珠笔漏油的问题苦苦思索了一年,他把问题倒过来思考,将圆珠笔笔油的容量控制在一万五千至二万字之内,使漏油的问题得到解决。⑥扩展用途法。即把某一事物单一的用途扩展出去,使其具有多种用途。如拉链本是由于感到系鞋带太麻烦而发明的,但最初用拉链做鞋带的人寥寥无几,因此生产很不景气,产品往往赔本出售。后来,有人发现了拉链的新用途,于是拉链的产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现在,拉链已在服装、帐篷、渔网、箱包、家具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四、 对学生的创造活动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创造活动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因为让学生及时了解创造结果,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创造成就,提高创造热情,另一方面又能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改进的愿望。为了充分发挥反馈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创造态度和主动性等心理品质做出适当评价。在运用评价时,应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以表扬肯定为主,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这样将使学生形成对于创造活动的积极态度,进而增强创造动机。

五、 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创造动机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威特默曾把12名男女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完成一些动手和动脑的工作。对甲组说明须同他人竞赛,而对乙组只说须尽力而为,并不要求胜过他人。结果在量的方面,“竞赛者”的效率比“不竞赛者”增加了26%。这一实验充分说明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的创造动机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为了有效地发挥竞赛活动的激励作用,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应当注意:①竞赛不能过于频繁,以避免出现过于紧张、疲于应对的不良倾向;②合理设置比赛内容和对象,难度不宜太大,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③尽可能使竞赛的内容多样化,以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活动的领域;④以团体竞赛为主,着重于学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培养,防止个人英雄主义等偏颇。

面对社会发展的滚滚浪潮,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们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学生的创造动机进行有效地激发和维系,这对于国家社会的变革和学生个人自身的发展都将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王锡芹,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市经济学校。

猜你喜欢
激发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浅议
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抓住小朋友的兴趣点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