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雷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理念。作为一门课程,它的性质决定其在新闻传播学类的学科基础课地位,与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模块充盈师生的治学旨趣;作为一种理念,它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从事新闻研究及业务工作的思想起点,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提供学界上的智力支持和业界上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课程;教育理念;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8-0029-02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党和国家前途命运”[1]。新闻舆论工作极端重要,马新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
一、注重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历程
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让本科专业定位和培养规格与国家需求、区域需求、行业发展一致,使人才培养更具前沿化和完整性?马新观教育基于国情而言,是为建树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价值自觉;基于省情而言,是为让高教强省举措深化的必然选择;基于校情而言,是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起源于国内新闻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新闻出版相关论述的翻译和编撰。如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列宁论报刊》,分别是新中国自行编印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论著。1979年,首都社会科学界庆祝建国30周年学术讨论会提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国内学者从编译进入研究阶段。2011年开始的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中,马新观处于指导地位。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闻学是11个“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2]。
新闻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进程中,新闻传播高等教育要实施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丰富和发展逻辑严谨、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的同时,让青年学子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可以说,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政治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培养离不开马新观教育。
目前新闻传播学(0503)为文学门类(05)所属三个一级学科之一,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等专业。可以说,马新观教育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遵循,是符合国情的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必备的教学措施,是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建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体现。协调开展作为课程和理念的马新观教育,分析特性、注重理念,是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
二、开展作为课程和理念的马新观教育
马新观作为教学课程开设于学校通识、学院专业教育平台,发挥启蒙作用;作为教育理念存在于新闻学界、业界,发挥指引作用,实践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宗旨离不开作为教学课程和教育理念的马新观。如何走出作为一门课程学时有限、作为一个模块部分内容可能相近的局面呢?
(一)发挥马新观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必修、选修课程的引领作用
马新观教学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党性原则、社会责任、开放创新等原理有着深刻理解,做到堅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独立思考的统一、坚持党性原则与职业精神的统一、坚持政治导向与从业伦理的统一,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而现实社会环境中,社会群体的价值判定、导向意识影响学生精神、旨趣的养成,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加强对应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
从课程来看,马新观指引性极为明显的课程如“新闻学概论”“媒介伦理与法规”等学科基础课,“新闻消息写作”“新闻专稿写作”“新闻评论学”等专业必修课,“中西方新闻观比较”“中外名记者研究”“新闻经典作品解读”等专业选修课①。除课堂教学外,大量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中,作为教育理念的马新观同样可以开展。在普通本科专业之外,马新观对于政治新闻、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人才目标、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方面能够实现“四位一体”。
虽然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仅在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4)中出现,2013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草案)》具体课程设置中,虽未出现马新观或相近课程名称,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传播学科所属专业对于马新观教育理念的忽视和抵触。马新观在新闻传播学专业必修、选修课程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典论著、文集作品的应用性。
(二)升华马新观对非新闻传播学出身的新闻业界工作者的意义
对于非新闻传播学出身的新闻业界工作者而言,马新观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以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马新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新闻活动为实践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马新观的经典论断无论是新闻工作者的学习阶段或工作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观念、“用时间消灭空间”“精神交往”的意义、“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有机的报纸运动”“自由报刊的历史个性和人民性”等;列宁“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党内“争论专刊”制度、新闻出版自由“摆脱资本”的论述、思想交流的“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等;毛泽东“报纸的力量和作用”、“开、好、管”的方针、“政治家办报”思想,“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的论述;周恩来对外宣传工作的政策把握,刘少奇关于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和坚持立场;以及邓小平“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江泽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胡锦涛“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等论述以及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等。
(三)开展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教学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的热点,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最新成果,包括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功能作用、宗旨任务、职责使命、基本方针、重要原则、策略方法,以及党的领导、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是新时代马新观的纲领性文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教学重点为:2013年“8·19”讲话“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014年“8·18”讲话“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2016年“2·19”讲话“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5·17”讲话“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11·7”讲话中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新闻志向、正确工作取向”等。
三、推动本硕博各阶段的马新观教育
无论是新闻传播学出身抑或非此出身,本硕博各教学阶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在各高校通识教育平台的必修课程中广泛开设,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如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通识必修课程。同时,对于新闻传播学出身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言,马新观课程也将随着研究生教学的开展而更为专题化、精深化,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中即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那么,如何在融媒时代国内外复杂舆情环境中完成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任务,在西方媒体和华文传媒争抢话语权的现状下规避国际舆论风险,发出中国声音。在媒介技术带来时代之“变”的情形下,保持新聞传播高等教育“中国特色”的“不变”、新闻传播事业“中国特色”的“不变”是社会共识,而新闻传播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坚守新闻传播本土教育自身的核心价值,把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切实发挥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先导作用。
学术视野下,无产阶级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不是资产阶级新闻学、资本主义新闻学,马新观不是自由主义新闻观;教育领域内,立足当下媒体格局促成“新闻人”知识水准与道德理念、政治素质与职业伦理、理论体系与人文精神、工作兴趣与业务深度的统一,马新观是现实方式;实践活动中,马新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具有凝魂聚气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和一种教育理念而存在。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工作者能够实现新时代马新观教学的操作性和马新观教育的指导性的高度一致。
注释:
①专业选修课程具有各高校自身学科特色,此处以笔者所
在单位举例、不具有普遍性,仅是在20门专业选修课中
举例论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7-10-1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
0321/c1001-28212508.html.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
人民日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