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胜
摘 要: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媒体技术条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延伸课堂教学渠道、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8-0008-02
新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介传播形态。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遇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课堂上沉迷于智能手机的“低头族”现象越来越突出。思政课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本文拟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存在学习思政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主要原因有:1.当代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期,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了解社会越来越便捷。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准备的案例材料,或许学生早就了解和熟悉,没有新鲜感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随着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时期,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对解决就业问题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学习思政课缺乏动力,难以产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3.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看,与中学的政治、历史等课程有不少内容重复,大学生感到像是在炒冷饭。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
(二)思政课教师存在着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滞后于新媒体时代的情况
当下信息技术正从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学生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传输、交往工具手段能够熟练应用,通过移动互联网学习、获取资讯、交友、娱乐成为常态,占据了每天大量的时间。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在网络条件下学习和交流,但不少思政课教师没有顺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教学理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仍然沿用过去的灌输方式授课,应用多媒體也仅仅是把教材内容转换成课件,授课照着课件讲解,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实际上,网络为现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空间,它的传播迅速便捷、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资源共享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课程可以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网络教学方式。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从以前“坐而论道”的角色跳出来,成为能灵活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的网友,增强亲和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二、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学理念指引着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选择和方式方法,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环境,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学生需求的理念重塑教学行为,这是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学应构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的主体是强调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使教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我们到高校去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陈宝生部长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教师的教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就不理想。那么,要改变这种局面和状况,首先要求教师确立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新媒体环境下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和积极性的方法和艺术。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不是对“教师为主导”的否定,而是进一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教学活动,与教师平等地交流、讨论、沟通,成为教学的亲密合作者而非旁观者。在思政课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教学很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教师要树立主动探索、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完善新媒体环境下搞好教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育手段和方法。思政课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采用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丰富性和新鲜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建立网络联系,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政课教师要学会熟练运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QQ群、微信群扩大师生间学习、交流、讨论空间,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沟通互动的网络联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和信任感,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就能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改变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改革和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改进思政课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教师及时将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播放视频、分享微信公众号中的资讯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受教材滞后性的制约。对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在课堂上播放,缓解一味讲授带来的课堂枯燥感和疲劳感。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师授课前,学生进行时事新闻播报,制作课件讲解分享新闻热点,进行分析评论。这是能极大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授课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视频教学、情景模拟、微信分享交流、网络平台讨论和互动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延伸课堂教学渠道
新媒体技术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宽广的学习、交流渠道,教师可以将教学阵地向课堂前后辐射,向课堂内外延伸。思政课教师可以建立授课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发布课前预习的文献资料以及课后的补充阅读材料、作业等。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微博、网络社区编选转发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文章;或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和国家改革的新政策;或者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分析思考。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这样,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运用新媒体技术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
(三)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往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参观考察等活动。但囿于经费制约和安全因素的顾虑,组织大量学生赴校外开展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除了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考察外,还可以在校内编演情景剧、拍摄制作微视频或微电影。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覆盖到全体学生,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式。
在校内编演情景剧,或拍摄制作微视频、微电影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具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优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方式需要教师精心谋划,制定实践活动方案。主要的方法和要求有:一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小组开展活动;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并结合时政热点设置实践活动主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以设置“美德传天下”“法治进行时”等主题,让学生撰写剧本,编演情景剧,或拍摄制作微电影、微视频;三是将学生创作的情景剧、微视频或微电影在课堂上展示、评比,作为平时作业评定成绩,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和成就感。
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制作微视频或微电影等实践活动作品,这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这种方式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也合符当下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非常好的创新方式,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
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
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