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帝国梦想与战时军歌(1931-1945)

2018-09-18 03:10于铭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军歌大阪勇士

于铭扬

(北华大学 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吉林省 吉林市 132200)

近代以来的日本长期持续通过对外侵略战争构建起一个殖民帝国,军歌成为日本政府动员民众、激励士气的一种重要工具。所谓军歌指的是表现军队昂扬士气的歌曲,这些歌曲往往有赞扬军人武勇精神以及描绘战斗场景的歌词,也泛指与军队、士兵、武器、战争和国家政策等相关的歌[1]989。这些军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日本社会得到广泛的传唱。这些军歌的创作历程同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史实有紧密的关系,并由于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等的刺激,出现日本军歌的二次全盛时期①。充斥着帝国主义精神的军歌成为日本社会主要的文化载体,对其他歌曲形式的存续与表达构成了一种垄断性的排斥。

日本学界对军歌这一特殊现象有过如下研究:辻田真佐憲出过一本以日本军歌历史为脉络的书籍,举了数个例子说明日本军歌的发展与影响[2];堀内敬三出版过一本收集众多日本军歌的音乐解说集,提供了很多与这些歌曲相关的资料[3];谷村政次发表过一系列连载文章,讲述了海军军歌历史上重要军歌的历史背景与创作缘由等内容[4]。中国与日本有特殊的关系,日本的战时军歌也被国内的学者关注。石磊对清末日本军歌传入的历史条件以及在中国填词后的流传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5];孙雪梅对日本海军军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研究[6];谷惠萍、张雨轩通过日本军歌《元寇》对日本在甲午海战时期的精神控制进行了研究[7]。目前,国内对日本军歌的研究以概述和个案分析为主,对日本军歌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拟以日本战时军歌②作品为中心,就日本战时构建帝国梦想过程中军歌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加以讨论。

一、战争动员下的“美谈”

军国主义影响下的日本出现了将美化战争与军歌相结合的情况——“战争美谈”。“战争美谈”大肆宣传战争的“可能性”与“正确性”,以此美化侵略战争。它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国民对战争的狂热追求,达成构建帝国的梦想。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新闻媒体和出版社进行了大肆宣扬美化战争的活动,还发行了以“战争美谈”为主旨的军歌。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唱片已经大面积普及,广播开始放送,全国性质的新闻报纸有超过100万的发行量,使当时日本的情报传播异常迅速[8]118。军部与政府利用这一特点,使军歌在日本的影响范围和深度达到了极致,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根据“爆弹三勇士”事件而创作的《爆弹三勇士之歌》和《肉弹三勇士之歌》。

“爆弹三勇士”事件是指1932年2月22日,日本陆军独立工兵第18大队(久留米)的三名一等兵——江下武二、北川丞、作江伊之助,在上海郊外(现在上海市宝山区)的庙行镇阵地用爆破筒破坏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修筑的铁丝网成功后被炸死。日本陆军以“爆弹三勇士”为标题发表了阵亡消息,随后日本的《大阪朝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两大报社以“国民的英雄”为标题对这三位士兵大肆宣传。《大阪朝日新闻》在2月24日的一整版面以“这才是真正的肉弹!壮烈无比的爆死、自愿身负爆弹破坏铁条网的三勇士”为标题进行报道[9],《大阪每日新闻》以“用肉弹击破铁条网、身负着点燃的爆弹跃进的三人一等兵、忠烈正是粉骨碎身”为标题进行报道[10]。2月28日,《大阪朝日新闻》与《大阪每日新闻》两报社均以等量的版面对这三名士兵进行赞美歌词募集活动。《大阪朝日新闻》报社以《肉弹三勇士之歌》、《大阪每日新闻》报社以《爆弹三勇士之歌》为标题征集歌词,以悬赏募集的形式进行发表。3月10日募集日终了后,《大阪朝日新闻》报社以124561件的募集数战胜了《大阪每日新闻》报社的84577件募集数。最终《大阪朝日新闻》报社募集的中野力的歌词入选,报社委托田耕作作曲,并在日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该曲的唱片。《大阪每日新闻》报社则邀请陆军户山学校队长辻顺治对《爆弹三勇士之歌》进行作曲,在宝丽多唱片公司发行了该曲的唱片。

下面摘取在这个事件中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歌《爆弹三勇士之歌》的歌词,可以从中看出日本军歌在军国主义影响下将美化战争相融合的特点:

庙行镇的敌阵/我的战友发起进攻/正是寒月当空的二月/二十二日的凌晨五点/

收到上级的军令/打开步兵的突击路/不敢怠慢的迅速点火/抱起破坏筒直冲敌阵/

出列回应的士兵/作江北川江下等人/这三人暗下凛凛之心/只想着要把军令完成/

我等身负着的是/天皇陛下威望无限/我等身后背负着的是/国民的意志由我代表/

这堂堂正正之时/祖先的历史给予我锻炼/那刚强的一般的/是彰显日本男儿的“忠勇”/

直奔敌阵不想等待/脸上带着决死的微笑/给战友留下的遗言/只有那一句“永别”了/

那一瞬间随心所欲的引爆/相拥着破坏筒/直奔铁条网/我等以身殉国/

轰然爆炸的巨响/打开了突击之路/那一瞬步兵蜂拥而至/犹如浪潮般/

啊,倘若那江南的梅花盛开/就是这四散的躯体化成/献给我仁义之军/那国之精华的三勇士/

忠魂清冽永相传/天下共勉永不忘/壮烈无比的三勇士/闪耀荣誉的三勇士[3]272

3月4日,这三位士兵的首领工兵大佐在福冈发表了一篇《三勇士的悼文》。3月29日晚上6点开始的《儿童的时间》节目(大阪和东京地区放送)对各地新闻报社征集到的四首“三勇士之歌”进行了介绍[11]76。

实际上,所谓的“爆弹三勇士”事件是由炸弹的导火线过短而引起的意外事故[12]。根据档案的内容,这三位“勇士”被上级强行派往一线去执行爆破铁丝网的任务,在向外跑出15米后陆续跌倒,准备往后撤退时被上级呵斥道:“你们在干什么!为了天皇,为了国家,快往前冲!”于是,三人抱着爆破筒向铁丝网的方向前进,但没有到达铁丝网时爆破筒就爆炸了,三人被炸死。这起事故被军部和媒体利用,变成了“爆弹三勇士”的“美谈”。当时的日本新闻媒体、教科书、电影和歌曲都将他们作为忠烈的“军神”进行宣传,在日本掀起狂热的军国主义热潮。不仅如此,浪花节、戏剧、人形净琉璃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节目都对此进行了宣传。位于东京的青松寺向全国募集资金,于1934年建成了“爆弹三勇士”的铜像,并发行了纪念明信片。战争开始之时,媒体通过大肆宣传美化战争,酿成了国民对战争的狂热追求。这是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的“传统”,其程度与规模在昭和时期均表现为异常扩大的特征[10]119。

各大报社争相募集创作关于“爆弹三勇士”的军歌,并以广播的形式迅速在全日本放送。从此,日本社会开始进行以各类战时事件为题材、以报社为载体的歌词公募活动,让民众掀起对战争的狂热追求,并进一步影响了“国民总动员”计划的实施倾向。

二、由“战争美谈”蜕变为煽动战争的利器

1932-1943年,日本进行了大量的悬赏募集歌曲活动。[13]446

以1937年爆发的侵华战争、1941年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为契机,悬赏募集的歌词充斥着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表1中的《大政翼赞之歌》是1942年12月以首相近卫文麿为总裁的国民统治组织大政翼会创作的极右歌曲。近卫文麿企图将这首歌定为“仅次于国歌《君之代》的歌曲”,要求在各类集会时必须演唱。

表1 日本二战期间的悬赏募集歌曲(1932-1943)

新闻报社的公募歌宣传活动表面上看是各社为抢夺市场占有率而进行的竞争活动,实际上是日本军部进行的情报操作。在“爆弹三勇士”的宣传活动开展前一年的10月19日,关东军司令部制作了《“九一八”事变相关的宣传计划》极密文书,指出:“之前的各悬赏案和各事变发动的原因要进行阐明,均是皇军的正义的人道主义,要对此进行赞美歌唱的普及”,“计划与之相伴的宣传随时与主要负责人协定”,“将日本军的实力与人道主义结合,把将士的善行进行美谈”[14]211。“爆弹三勇士”的宣传活动就是新闻报社根据军部提供的信息而开展的。

日本在战时利用广播、报纸等媒体对日本民众进行了高密度的宣传活动,日本军歌进入异常狂热的创作阶段。近卫文麿内阁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推进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其中的一环就是公募歌的募集和军歌的创作。日本政府把1937年10月13日至19日确定为“国民精神总动员宣传周”,进行各类宣传活动。日本成立的企画院成为制定国家总动员各项计划和实施对综合国力的战时统制的最高机构[15]252。此外,日本军部别有用心地制造了“1935、1936年战争危机”等蛊惑人心的口号,对加强国民的精神思想教育和统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目标是“举国一致”“尽忠报国”,开展长期性的精神控制,抵抗“坚韧持久”的困难,“寻求各种言论关系者的协力”,“利用广播进行宣传”,“寻求文艺、音乐、演艺和电影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协力”[16]46-47。在“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具体化实施方案中,有一条是根据内阁的情报“可以让国民能永远喜欢歌唱的国民歌曲”而进行歌词和作曲募集,其中还规定了“美丽、光明和勇敢”的进行曲风格和“赞美日本的真实姿态、帝国永远的生命和理想,作为振奋国民精神的歌曲,可以作为第二国歌”的作词内容。1937年9月25日,发表了歌词募集告示。到10月20日截止日,收到应募57578件作品。歌词募集选考委员由内阁情报部、东京音乐学校、东京中央放送局、帝国大学大学部和社会上知名的诗人、作家等人组成③。最终,鸟取县的森川幸雄的作品当选。11月3日,进行作曲募集。到12月末截止日期,收到10408件应募作品。作曲募集选考委员由内阁情报部、陆军军乐队、海军军乐队和社会上知名的作曲家、作词家等组成④。原海军军乐队长濑户田腾吉的作品当选,最终以《爱国进行曲》的形式确定下来。

从《爱国进行曲》的歌词可以看出日本军歌在国民总动员的影响下将帝国梦想与“忠君报国”相结合的特点:

望向东海的明亮天空/旭日闪耀着光辉高高升起/所有人的心中被那/天地的正气充满着/希望之泉就是海之帝国/耸立在那黎明云彩端的/是那巍峨的富士山/就犹如昂起的雪冠/是我们日本的骄傲/

美德与权力于一身的天皇/是我等的明灯/忠诚的臣民会紧紧追随/去完成那伟大的使命/向着四周前进呼唤同胞/在这四大海建立/和平与公正的巨塔/让我等的理想/像花一样绽放在四海宇内/

虽然我们会遇到重重考验/暴风雨在呼喊着/我们仍要下定决心/捍卫正义/我们知道这条道路/终会胜利/那悠远的神代啊/循着父辈的道路走下去/大步向前皇国荣光无限[4]301-303

这首歌的版权归属方内阁情报部将其版权免费化,导致各大唱片公司争相出版发行,仅日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就发行了5个版本的唱片,帝王唱片等多家公司均发行了该曲的唱片,总计发行20个版本以上的各类唱片,总销量超过100万张。[15]203

在“美化战争”与“国民总动员”的双重影响之下,日本对帝国梦想的构筑达到了极致,日本战时军歌达到了空前鼎盛的时期,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对战争极度渴望与建立亚洲帝国的迷梦之中。

三、与“镇魂”功能的结合:“英灵祭奠”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战争的惨烈程度超过了日本的国力承受范围,以“哀愁感”为主旋律的军歌歌曲明显增多,民众与前线士兵的反战情绪亦有所显现。

塞班岛战斗的战败标志着日军战斗意识开始低落。1943年10月24日,陆军次官向全体陆军下发了《关于皇军官兵本领发挥文件》,其中记载:“发现一部分人中气势消沉的征兆,甚为遗憾”,如有高级军官出于“思想之念”而拒绝参加战斗,有现役大尉因“情妇思慕之情”未经批准擅自返回内地,有一线士兵和下士官投奔敌方,并得出结论:“对于如此任何背叛神谕(这里指的是天皇敕谕),玷污皇军传统,不尽本分者,要彻底接受严厉的监督与指导。”

在太平洋战争战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部妄图以各种形式的“玉碎”为宣传对象。日本海军在发布日军“玉碎”消息时将《海行兮》作为开场曲:“海行兮/愿为水中浮尸/山行兮/愿为草下腐尸/大君身边死/义无反顾”[4]302。“玉碎”向日本民众展示着帝国梦想最后的挣扎,企图继续激发国民对战争的狂热追求。

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日本的军歌走向了破灭。但是,战后的日本在对历史的反思是不彻底的,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政界人士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韩两国的强烈抗议,成为日本在历史认识和外交领域与中韩关系紧张的“外交磁场”。显然,靖国神社问题已经不再是日本国内的宗教信仰问题,而成为一个国际性外交问题,这是日本政治人物和民众必须面对的现实。[17]152

四、结语

战时军歌在日本构筑帝国梦想的计划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宣扬美化战争的歌曲、宣扬日本国威震的公募歌曲还是假借安魂而煽动战争的歌曲,在战争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使日本的野心变得无限膨胀,走向了法西斯道路。战时军歌充斥着挑动日本社会和普通民众放肆追逐战争利益的旋律,在战争时期带来无尽的灾难。即便在战败之际,军歌仍在鼓吹“日本必胜”的思想,带领日本民众做了一桩构筑帝国的迷梦。当这场迷梦破碎后,民众的绝望心情难以平复,涌动着对帝国主义的痛恨。

[注释]

①第一次全盛时期是在日俄战争时期,第二次则是由九一八事变而引发的侵华战争。

②本文的战时军歌指的是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创作的军歌,包括政府与民间创作的作品。

③具体成员有内阁情报部、乘杉嘉寿(东京音乐学校校长)、片冈直道(东京中央放送局)、穗积重远(东京帝国大学部教授)、河井醉茗(诗人)、佐佐木信纲(歌人、文学学者)、北原白秋(诗人、童谣作家、歌人)、鸟崎藤村(诗人、小说家)等。

④具体成员有冈田国一(陆军军乐队长)、內藤清五(海军军乐队长)、桥本国彦(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授)、堀内敬三(作曲家、作词家、音乐评论家)、信时涤(作曲家、音乐学者)、山田耕作(作曲家、指挥家)、小松耕辅(作词家、作曲家)、近卫秀麿(指挥家、作曲家)等。

猜你喜欢
军歌大阪勇士
大阪PALETTE连续就业基地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W大阪酒店
军歌嘹亮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追求美的人 从来都是勇士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大阪ATM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