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雯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手机控”(Phone Freak)是随着iPhone、iPad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而衍生出的一个新词汇。“手机控”是指总是把手机拿在手中或带在身边,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查看手机,当手机无网络无信号时会心烦意乱、感到不适应的一类人。在校学生“手机控”的人数较多,上课时控制不住地将手机拿出来玩,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通常开设一学年,每周四个课时。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在课程设计上通常分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大模块,侧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实行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倾向选择以词汇、语法、句法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难度定位不好把握,高职大学英语面临“太难,差生跟不上;太易,好生吃不饱”的教学困境。高中阶段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听不懂、说不出、读不懂、写不出,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感到缺乏挑战性,也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90后”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手机控”比例较高,一旦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很容易被手机游戏、QQ聊天等手机娱乐社交功能所吸引。
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对课堂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鉴于此种情况,教育专家对智能手机的态度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竞争论、共生论和无关论。竞争论观点认为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存在竞争关系,离智能手机近一点,就会离课堂教学远一点。高校课堂应该全面禁止智能手机的使用,智能手机本质是通讯工具、生活用品,而非学习用品。共生论的观点认为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存在共生关系。智能手机的基本属性并非完全是生活用品,也可以是学习用品,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共生论者支持高校校园覆盖无线网络。无关论的观点认为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没有关系。智能手机和其他科技产品一样,不需要专门研究分析,只要不影响教学活动,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成年学生应该有自己独立判断能力,教师不应该干涉。[1]
智能手机给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我院建筑工程系开展“手机入袋”活动,在上课时要求全班同学把手机放入班上统一的手机袋里,并记录每次手机入袋的情况,实施考核。但是,活动实施效果并不好。基于此种现状,不如把智能手机视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工具,努力探索将智能手机融入高职院校教学的新思路,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新模式。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学习目的,通过手机这类无线设备从网络中获取一些可供学习的资源。移动学习的特点如下:
1.可移动性
移动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学习环境可以自主选择。智能手机重量轻、体积小、方便携带,具有强大的移动性。智能手机无线接入互联网功能使移动学习成为可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陆在线教育资源,进行独立的研究学习。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学生教学答疑。
2.实时交互性
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无线网络的普及让学生可以使用QQ、微信、邮件等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即时沟通与知识共享。QQ和微信的群聊功能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协作,相互答疑解问,共同探索知识。QQ和微信的语音功能方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练习口语和听力。
3.多媒体功能构建情景教学
智能手机拥有丰富的多媒体功能支持各种音频和视频播放,具备拍照功能,能快捷下载使用各种学习APP,另外还有录音和文档处理功能。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多媒体资源,构建教学情景开展教学,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学习者在体验式的情景学习中获取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提高学习效率。
4.小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和多元化的呈现形式
错综复杂的学习环境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影响。小模块化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在零散的时间内自主学习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模块;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的解析知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其小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和多元化的呈现形式。
5.支持个性化教学活动构建
移动学习能够支持个性化的学习,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学习者,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很大程度地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教授同一层次教学内容的不足,做到了个性化因材施教[2]。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多层面地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3]。智能手机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具有PDA的功能,包括日程管理管理、日记本功能、音乐、视频播放器功能、互联网功能等;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支持使用者自行安装第三方软件,学习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在设计和使用方面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需求。[4]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高职学生拥有移动学习设备的情况以及智能手机在高职学生中的普及率;高职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了解和感兴趣程度;高职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开展英语移动学习的方式、内容、时间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探究移动学习在高职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中是否可行。本调查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三所职业院校2016级一年级新生。每个院校随机抽取两个班,发放305份调查问卷,回收280份有效问卷。随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用Excel对问卷中各选项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所占比例进行计算。
表1 高职学生智能手机英语移动学习调查问卷数据
高职学生所持有的移动学习设备主要有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如表1所示,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持有率为99%。通过访谈得知,学生主要利用流量上网和寝室的无线网络上网。这说明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通过访谈了解到网速和流量收费是障碍移动学习的一个外因。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时会自主地使用英语在线电子词典、在线翻译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部分学生观看英语影片或体育比赛节目、浏览英语新闻来提高自己的听力和阅读能力。但是,学生对“移动学习”这一概念却十分陌生。本次调查中,31%的高职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移动学习,只有10%的学生表示在高中期间有借助网络平台学习的经历,非常了解移动学习的方式(表1)。综上所述,目前高职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了解程度较低,在大多情况下进行的都是无意识的移动学习。
表1显示有82%的高职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作业答案或寻求解题思路;71%的学生使用英语辅助学习APP,如有道翻译官、百词斩、英语趣配音、China Daily等;只有7%的学生有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系统学习英语的经历。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偏爱视频、音频、图片形式的学习资源。63%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利用手机搜索答案,认为手机是最方便、快捷搜索答案的工具;22%的学生在无聊时会使用手机消磨时间。从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学生都有自发地利用线上资源学习英语的经历,但大多缺乏计划性,学习浮于表面,缺乏知识内化。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效率不高。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0后”学生乐于接受基于智能手机的英语移动学习方式,表1显示30%的学生赞成将移动学习作为常规的英语学习方式,52%的学生表示可以尝试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英语移动学习缺乏明确意识,缺乏计划性,学习浮于表面,缺乏知识内化,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线上资源丰富,呈现多元化的形式,英语学习网站内容丰富,英语视频、英语节目呈现真实情景,但线上资源零散,缺乏与教材配套的线上资源;18%的学生反对将移动学习作为英语的常规学习方式,担心手机流量费用、手机学习所引发的容易分心、难以自制等问题。根据高职学生智能手机英语移动学习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移动学习属于自主学习的行为。对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自主往往意味着自由[5]。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移动学习,实现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移动学习,注重移动学习的形成性评估,检测移动学习的效果,适当实施奖惩机制。通过使用QQ、微信等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即时沟通,实现学生之间的协作,营造小组协作与竞争氛围,发挥同伴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与教材配套的线上学习资源。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用音频、视频、图文并茂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构建真实的语言情景,在体验式的学习中自然习得语言。由于自主学习环境复杂、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教师在制作、收集移动学习资源时应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小的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短小精悍,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碎片化的知识便于学生在零散的时间内自主学习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模块。
智能手机是大学生的标配,但网速和流量收费是障碍移动学习的一个外因。应尽快实现校园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给移动学习提供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