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鄢锴灵 白冰楠 徐 阅 洪宝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人们的健康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中医药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提出更高的要求。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拉动投资消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1]。
中医药总费用是反映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的宏观核算指标,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资源配置情况能直观反映中医药总费用的筹资和使用情况,更好地为总费用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中医类医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阵地,因此本研究采用超效率DEA(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E-DEA)方法对2015年北京市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对比各类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优化中医药总费用资源配置及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提出建议。
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中中医医院个案表,筛选北京市中医类医院数据,样本医院为北京市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民族医院。经筛选北京市中医类医院共170所,其中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共25所。由于研究需要,剔除数据不完整的2所,得到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共23所。
本研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2015年北京市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各项卫生资源配置指标利用效率。目前国内研究大多使用传统CCR模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和BCC模型(假定规模报酬可变)来评价医院技术效率,但传统DEA模型对DEA有效决策单元无法进一步排序,而超效率DEA基本模型能够将评价决策单元自身从参照集中剔除[2],可以进一步分析位于前沿面上、技术效率值为1的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高低,因此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式1)。
超效率DEA模型与基本DEA模型不同的是,在进行第k个决策单元效率评价时,第k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被其他所有的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替代;对于超效率DEA模型的有效决策单元来说,其投入可按比例增加,而效率值保持不变,投入增加比例即超效率值θ≥1,因而得到有效单元的效率值,且效率值越大,效率越高[3]。因此超效率DEA模型适用于出现多个有效决策单元的情况。
通过文献检索,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主题词“DEA、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效率”,选取2010-2017年的文献共158篇,排除不符合主题的研究,筛选与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评价相关文献共35篇进行文献研究。将文献中采用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类汇总,整理既往研究中引用频次最高的各类投入产出指标,并根据不同类型将投入指标分为人力、物力、财力,产出指标分为社会效益、医疗质量、经济效益[4],分别计算频次最高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并结合数据易得性、系统性和连续性[5],以及数据包络法指标决策单元数量不少于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乘积,同时不少于投入和产出指标数量的3倍原则,选取卫生技术人员数、实有床位数、财政补助收入3个投入指标,总诊疗人数、出院人次、医疗收入3个产出指标,详见表1。
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MaxDEA Basic 6.4进行数据包络分析。
表1 投入产出指标频次汇总
根据北京市23所政府办中医类医院的超效率DEA效率值计算结果来看,有10所医院效率值大于1,表明约50%的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DEA有效。进一步对比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5所中医医院中有8所超效率值大于1,8所中西医结合医院中仅有2所超效率值大于1。可见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情况一般,近一半医院资源配置效率为DEA有效,且中医医院较中西医结合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好,详见表2。
表2 2015年北京市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超效率值
根据结果分析,2015年23所北京市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891,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07,规模效率均值为0.979。整体来看,2015年北京市23所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接近DEA有效。从综合技术效率值来看,约占全部医院的43%达到DEA有效(其中8所中医医院,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从纯技术效率值来看,约48%的医院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其中9所中医医院,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其中有1所医院综合技术效率为非有效,表明该医院未达DEA有效,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未达理想状态。从规模效率值来看,共10所医院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达到理想规模状态(8所中医医院,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3所规模效率非DEA有效医院中,有12所医院综合技术效率主要由规模效率决定,其中有8所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5所为中西医结合医院,表明约35%的医院存在规模投入不足的情况,应适当扩大规模;另有5所医院规模报酬递减,有4所为中医医院,其中1所中医医院纯技术效率值大于规模效率值,表明该医院需增强技术效率改进,其余4所医院处于规模过剩状态,应减少一定的规模投入。
分析非有效DEA的中医类医院投入产出冗余量和欠缺量情况发现,13所非有效DEA医院均存在投入过剩情况,大多数非有效DEA医院存在产出欠缺情况。从投入指标情况来看,各类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资源浪费现象,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资源利用低下情况最为严重的前3所医院均为中西医结合医院;财政补助收入资源冗余量超过亿元的医院约占54%;实有床位数冗余量超过100张床位的5所医院均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床位数低效状态最严重的达1518张。从产出指标情况来看,各中医类医院的总诊疗人次数欠缺情况最为严重,主要存在于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收入和出院人数欠缺情况主要存在于中医医院。
结果显示,2015年北京市政府办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整体配置利用效率不高,不到半数的医院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处于有效状态,多数中西医结合医院存在资源投入过剩、资源利用率低下,规模投入不足的现象可见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体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率较中医医院利用率低。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坚持推进新医改政策中提到的“优化供给侧治理能力和要素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和规模”的实施[6]。政府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特色医院建设的同时应重视中西医结合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的相关工作。
从整体来看,北京市政府办中医类医院综合技术效率主要由规模效率决定。医院规模效率低下的现象较普遍,多数医院纯技术效率值小于规模收益效率值,表明北京市政府办中医类医院普遍存在规模投入不足的情况。从不同医院类型情况来看,北京市政府办中医医院资源配置效率较中西医结合医院高,中医医院规模报酬递减情况较为普遍,中西医结合医院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较多。因此,对于资源配置非有效DEA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在保证技术效率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规模投入,而非有效DEA中医医院应适当减少规模投入,将重心放于提高技术效率工作上,应加强中医服务技术引进与中医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管理水平[7]。
在非有效DEA医院中,各类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财政补助收入和实有床位数等投入指标均存在资源冗余现象,主要存在于中西医结合医院;产出指标欠缺的医院中,约62%的医院存在总诊疗人次数欠缺,多为中西医结合医院,而医疗收入、出院人数欠缺情况多集中于中医医院。表明北京市政府办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资源冗余情况较为严重,尤其在人力资源利用率上,应提高卫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考虑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等方面指标[8],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且政府应根据各类医院发展需求定期拨付补助款项,进行周期性审核,合理支配财政补助收入;同时,提高床位利用率,适度扩大医院规模,从而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而北京市政府办中医医院主要存在产出欠缺、规模投入过剩,应严格控制或缩减医院规模投入,定期开展院系交流,大力发展本院特色诊疗,从而吸引更多就诊人次,弥补医疗收入、总诊疗人次的产出欠缺情况。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院可适当扩大医院规模,同时优化内部资源管理结构,建立与资源配置相配套的绩效评价机制,全方面定期对资源配置过程和使用效率、效果进行评估[9];有效分配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加强先进设备、人员的引进,满足人们基础医疗需求;优化人员配置结构,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健康中国2030》“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的实施[10],鼓励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11],建立院系间医联体,实现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12];提高床位利用率,将多余床位向高端医疗发展[2]。中医医院的建设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对区域卫生规划中的中医医疗资源配置要求,应把握中医服务技术创新,加强中医药设备和中医人员的配备,合理配置财政补助收入,引进先进中医药技术与人才,加强现有中医药人员技能培训,发展重点中医学专科[13],切实提高中医特色诊疗优势与服务质量;对于规模过大的中医医院严格控制医院规模,避免因盲目扩张而降低运行效率[14],调整财力投入方向,实现卫生资源产出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