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莉 黄 俊 黄 荷 王 勇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是以病例的诊断和(或)操作作为病例组合的基本依据,综合考虑病例的个体特征如年龄、主要疾病、并发症和伴随病,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DRG组中。近年来DRG不断被应用于对医疗机构、专科、医师绩效服务的评价[1-2]。本文通过对2017年医院不同肿瘤学科收治相同DRG组手术患者管理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挖掘围术期质量管理突破点及难点,为针对性进行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为医院学科发展提供建议。
2017年医院3个肿瘤学科收治手术患者最多的DRG组为GB23(小肠、大肠,直肠的大手术,伴合并症与伴随病)、GB25(小肠、大肠,直肠的大手术,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及GB15(食管、胃、十二指肠大手术,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收集各学科(分别用A1、A2、A3代替)共123例手术患者数据;同时自北京地区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获取相同DRG组市属医院平均住院天数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并重点对GB23组进行分析。
1.2.1 管理学指标的确定。通过头脑风暴法、文献综述、专家访谈法等确定围术期质量监控指标,重点关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转归、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定义为术中大出血、术后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术后脓毒血症、心脏严重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卒中、呼吸衰竭、肝功衰竭、肾功衰竭、应激性溃疡并出血、压疮、跌倒/坠床。
1.2.2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描述。两两组间比较采用随机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运用线性逐步回归进行不同科室间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性因素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
DRG-GB23组手术患者共123例,针对患者一般情况、围术期管理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并进行F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DRG-GB23组手术患者描述及F检验
DRG-GB25组手术患者共25例,针对患者一般情况、围术期管理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并进行学科间F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DRG-GB25组手术患者描述及F检验
DRG-GB15组手术患者共19例,针对患者一般情况、围术期管理指标等进行统计描述,并进行学科间F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DRG-GB15组手术患者描述及F检验
3个DRG组变量两两组间检验,GB23组显示,本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A1与A2、A2与A3有统计学差异,A1与A3无统计学差异,A3最短;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无差异。手术时间A1与A2、A2与A3、A1与A3均有统计学差异。住院费用A1与A3、A1与A2无统计学差异,但A2与A3有统计学差异。GB25组显示,本组患者术前、术后、总住院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A1、A2、A3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A1与A2无统计学差异。GB15组显示,本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A1与A2有统计学差异,术后、总住院时间A1、A2、A3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出血、手术时间A1与A2、A2与A3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费用3个学科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2费用最低。
对A1、A2、A3学科DRG-GB23组并发症进行分析,发生率分别为30.43%、45.07%及41.38%。经卡方检验,Pearson CHi-quareχ2=1.533,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学科并发症中,应激性溃疡并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位列前3位;A2学科并发症中,应激性溃疡并出血、肺部感染、术后瘘发生率位列前3位;A3学科并发症中,应激性溃疡并出血、心功能不全、脓毒症发生率位列前3位。
自北京地区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获取相同DRG组市属医院平均住院日数据,不同学科各DRG组与市属医院DRG组平均住院日对照,计算时间消耗指数。汇总住院效率指标见表4。
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各DRG组患者住院时间相关因素,阳性结果见表5。
DRG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使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更加标准化,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工作中[3]。同一DRG分组内的同病种病例具有同质性,解决了病例“标准化”的问题,保证了不同学科间能够进行比较[4]。本文运用DRG对医院3个肿瘤相关学科围术期管理进行多层次、回顾性、深入研究,医疗质量管理层面发现诸多问题点。第一,虽然统计学显示3个学科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信息平台市属医院数据对比,不同学科3个DRG组住院时间均长于北京市平均数据;计算3个学科的时间效率指数均大于1,且3个学科数据仍有差异,提示即使学科均为医院重点学科及重点发展学科,在围术期管理方面,仍需作为突破点进行质量提升。在术前多学科评估、术前流程优化、术中管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等方面,不同学科针对不同侧重点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第二,从统计数据可以得出, A3学科为北京卫生计生委惟一肿瘤热灌注治疗培训基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A1、A2学科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手术治疗复杂性有关;但在并发症发生方面,A1、A2学科与A3学科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因素等方面,值得进一步警示及分析。第三,不同学科相同DRG组费用差别较大,应深入分析内在原因。总之,运用DRG进行质量和效率评价,为管理者提供了质量管理抓手;同时,学科应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及人才队伍建设、围术期精细化管理、开展日间手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等举措,规范诊疗行为,夯实基础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产生最大化效益,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为即将实施的DRG付费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在目前综合医院高龄老年患者多,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现状下,手术面临极大风险。统计分析得出,总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因素为术前住院时间、术前会诊及术后住院时间,再次说明重视术前多学科评估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医院在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已建立闭环防治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实施及监管,在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5]。但不同学科DR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为主,建立规范的老年、疑难、复杂等特殊患者的多系统术前评估流程及实施路径势在必行。同时,加强围术期基础质量管理,规范落实多学科诊疗模式,作为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4 不同学科不同DRG组效率指标表
表5 各DRG组患者住院时间相关因素表
本文运用DRG对不同学科围术期管理质量和效率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如何对医院重点学科进行更为全面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非仅仅局限于“量”的指标,真正体现学科水平,更好地指导重点学科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是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DRG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可以通过医疗服务的总产出技术难度、全面性、时间和费用效率以及医疗安全几个方面综合比较,确定不同学科医疗绩效服务水平的差异,为重点学科的建设发挥优势以及弥补不足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促进医院各学科协同发展,为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