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兹密尔到贝尔加马 诗人荷马的故乡

2018-09-18 09:36:42
城市地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荷马神庙贝尔

文+ 图+

少年时曾描摹过荷马的石膏头像,那深陷的眼窝,密而卷的头发与胡子连为一体;挺直的鼻梁,显得忧郁而深邃。当我在纸上一笔笔画下他的模样,我知道这尊石膏头像是古希腊诗人荷马,他用盲眼和诗意在地中海沿岸游吟,吟诵世界上最早的叙事长诗。

也许他看不见眼前的物质世界,而世界却在朝着他吟唱的路径发光。一直以来,《荷马史诗》被西方人尊为“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说:“世界诞生,荷马高歌。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据传荷马的故乡,就在如今的土耳其伊兹密尔和附近的贝尔加马古城一带。

左右页图:作为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西端的爱琴海边,是重要的工商业、外贸、海运中心,更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军事要塞。

伊兹密尔,兵家必争之地

步入伊兹密尔,不由得心澈澄明,不仅是因为那百看不厌的蓝色海域,还因为这里是荷马的故乡。看着那在绿荫鲜花中的白房子,悠长的鹅卵石街道,期待能在阳光、海风、碧海、沙滩中与诗人不期而遇。伊兹密尔是爱琴海沿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5000年悠久的历史与中国古代文明一样辉煌。伊兹密尔古称“士麦那”,在古希腊文学家卢西奥诺斯和古罗马雄辩家普林尼的眼中,“士麦那”是美丽和光明的代名词,而这个人人向往的花园宝地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最早选择把这里当作家园的是希腊人,他们建立了城池;公元前1500年,赫梯人横扫小亚细亚;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著名诗人荷马定居于此,写下了伟大的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公元前600年,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帝国征服伊兹密尔,并下令消灭希腊人留下的文化痕迹;后来,吕底亚帝国又被波斯大帝居鲁士所灭,波斯人成了伊兹密尔的主人;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赶走了波斯人,占领伊兹密尔;公元4世纪,拜占庭帝国统治伊兹密尔;公元11世纪,塞尔柱帝国亲王查卡贝伊受封,镇守伊兹密尔;公元1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初,伊兹密尔经受了拜占庭帝国的反扑,十字军劫掠,威尼斯军队入侵,帖木尔蒙古骑兵狂飙……1415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迈赫麦特切莱比率军夺取伊兹密尔,带来了伊斯兰教,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覆灭,伊兹密尔又重返希腊人之手;1923年,被誉为“土耳其国父”的凯末尔击败希腊占领军,将伊兹密尔收归土耳其版图。

进入伊兹密尔市中心,最先看到的是坐落在康纳克广场的沙阿特·库勒斯钟塔,那是伊兹密尔的象征,带有典型的后鄂图曼时期精巧复繁的设计,那悠扬的钟声,那巡行往返的指针,自1901年建成之日起,即伴随着伊兹密尔人的每一分、每一秒。在这里,时间似乎复归了原本的状态,不紧不慢,有条不紊。旁边的市政府大楼并不起眼,另一座大楼前停着几辆警车。伊兹密尔不愧为文化之地,就连警察也显得非常绅士、和善,他们很配合与我们合影,这似乎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广场旁的绿地,一人一狗正躺在草坪上酣睡。他们的睡姿,不知是谁在模仿谁。沐浴着爱琴海灿烂的阳光,那梦一定酣畅淋漓、香甜无比。警察局旁边,是当地最大的巴扎集市,人流相对密集,金光闪闪、五光十色的商品,当地人的热情和诚恳,让人难忘。在一家小书店驻足,我惊喜地看到中文与土耳其语对照的书籍。在地中海沿岸,音律优美的土耳其语始终与我隔着一道朦胧的纱帘。于是,老板热情地为我翻出一摞关于学习土耳其语的书,他的模样有点像我曾经画过的石膏像,让我蓦然想起了荷马,眼前的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眼睛里有光,如果荷马不是盲眼,那眼神也一定会是这般深邃、明净而浓烈吧。

左右页图:自古以来,伊兹密尔就是天然良港,如今也是土耳其第二大港。在这个港市,游人或坐在海滨大道的堤岸上,享受清新的海风,或信步于康纳克广场,观赏地标建筑沙阿特•库勒斯钟塔。而城市附近的贝尔加马古城遗址,则是古希腊时期小亚细亚辉煌文明的代表。

从未被攻克的贝尔加马

从伊兹密尔市区前往贝尔加马(也被称为“白加孟”)古城,仿佛是一场时空穿越,愈走愈空旷,愈走人烟愈稀少,旅行车沿着高速公路往前行驶,而我们则朝着历史的隧道向后退。

贝尔加马古城,作为爱奥尼亚、希腊、罗马、东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的卫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卫城以在三百多米高的斜坡上修建的城堡为城,城堡分为三个建筑层:顶层有防卫森严的宫殿、神殿和蓄水池,国王、贵族阶层、教士、军官及其家属居住在那里,即上层社会;中层建筑包括神殿、教育机构,如体育馆和教区;最下层是老百姓聚居区和集市。这种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区域明确的城市规划,在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文化。

面临爱琴海的贝尔加马,公元前2世纪时盛极一时,曾经是爱琴海北部的文化、商业和医药中心,那时正好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眼前的城墙已经倒塌,断垣残壁中的古城墙类似中国长城,曾经的宫殿和城墙,如今仅余一地碎石。站在城墙的遗址上,可以看到下面的水库,其面积很大,是古城的水源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古罗马水道系统遗迹,古罗马人根据虹吸原理,无需水泵,水便可借助压力到达目的地——卫城山顶,这种先进的水利系统工程,堪比中国秦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城墙外侧有5个用石头垒砌的军火库和军营,是在欧迈尼斯一世和二世期间修建的,至今可以看到13种不同口径的石质炮弹。据说,此城堡由于防御系统严密,从未被外敌攻克过。

穿过军火库,顺着山顶返回古城,迎面而见的是城中最宏伟的建筑——图拉真神庙。巨大的科林斯廊柱高耸入天,一半是精美的雕刻,一半是残缺的遗憾。在神殿前的露台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露天剧场的宏伟拱劵和一条通往医神阿斯克勒皮俄斯神庙的路。这附近,还有狄俄尼索斯神庙和雅典娜神庙,尽管有些神庙只剩下几根巨大的柱子,但依然可以让人想象当年神庙的壮美。经过岁月轮回,斑驳的巨石依旧雪白,在蓝天下分外耀眼。

跟希腊雅典卫城一样,在贝尔加马山上的卫城,同样有雅典娜神庙和宙斯祭坛,而且都是按照希腊神庙风格来建造的。

宙斯祭坛也称为“帕加马祭坛”,这座当年祭祀宙斯的华美神殿,现在只剩下几根廊柱,撑着一个残缺的屋檐,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凄美。祭坛是由国王阿塔罗斯二世兴建的,按照古希腊时代的建筑形制精工雕琢,为U形建筑设计,上层是爱奥尼亚式柱廊,柱廊下为高约6米的台座,台座上部刻有一条巨大的高浮雕壁带,描绘诸神与巨人间的战争。这些用大理石的材质雕刻的古罗马雕塑,形体比真人要大,更像是三维雕像,精美的服饰雕刻,衣折生动如行云流水,可惜的是,许多雕塑的人头已不知所踪。由此可见,当时这里的雕刻工匠技艺高超,在整个地中海沿岸,贝尔加马的雕刻学校声名鹊起,而出自该校的雕塑作品总会被罗马人复制。

阿斯克勒皮俄斯神庙供着的医神,是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之子,据说当时神庙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包括按摩、日光浴、泥疗、药草和药膏等治疗手段,功能如同现在的医院,所以一些病人专程前来拜神、求医、治病。

世界第二大图书馆

贝尔加马图书馆,曾经收藏着国王阿塔鲁斯收集的20万册羊皮书,但目前仅存几根圆柱。当年这可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不但藏书丰富,还邀请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哲学家、学者和科学家来此定居、体验生活、创作。他们完成的作品,被人用莎草纸快速抄写后,重新归还作者。或许,《荷马史诗》就是如此写成的?不过,这对地中海对岸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霸主地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埃及人限制甚至停止供应莎草纸,以免贝尔加马的图书馆规模超过自己。

但聪明的贝尔加马人却另辟蹊径,他们在赛里努斯河畔建起了一座生产羊皮纸的作坊,将山羊皮剪毛后,用石头磨薄、烘干,即可用熟石灰在上面书写文字。采用精致的羔羊皮作为书写材料,使得小亚细亚的学术研究不至于因纸张缺乏而中断。在中世纪的欧洲,这种羊皮纸广泛地成为纸的代用品。在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传入西方之前,所有《圣经》都用羊皮纸书写,英文的“羊皮纸”(Parchment)就是从“贝尔加马”(Pergamum)一词演变而来的。

从地下通道上来,眼前突然敞亮,巨大的露天剧场展现在眼前。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同时也被尊为“剧场之神”,一般在剧场附近会修建其神殿或在剧场内设祭坛。这个露天剧场的展台前就建有狄俄尼索斯神殿。

左右页图:在公元前2世纪,贝尔加马古城到达了鼎盛时期,成为爱琴海北部的文化、商业和医药中心。这里不仅有当时的世界第二大图书馆和各种神庙遗址,还有坡度陡峭得让人心惊胆颤的露天剧场。

站在悬崖峭壁边缘,俯瞰古老的剧场,的确有点心慌的感觉。穿过地道走进歌剧院,来到陡峭的台阶式座位上,感觉稍不留神就会滚落山下。剧场坡度约54度,80排座位可容万人,上下落差近百米,所以才会构成如此惊险的环境。这个剧场建在陡峭的高坡上,以山下的城市和奇美的自然景观作为演出背景。话说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表演舞台,不也是以山水作为背景的么?

在卫城的中层遗址,德墨特尔祭坛和神庙已经破败不堪,神像也不知去向。阿塔罗斯一世的宫殿,仅余几根残柱,也许那是宫殿的附属建筑,而一片盛放的野花,与荒芜的宫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漫步卫城的荒野,偶尔能见到一两位背包客,跟我一样在荒草丛中徜徉、拍照,见面彼此点头问候,才感觉自己真的没有完全迷失在古代荒野里。

乘着下山的缆车,风在耳边呼啸,一抹夕阳涂抹在山巅的神庙和旧宫殿上,时光如缆车带我回到了灯火阑珊、夜色如梦的城市。从贝尔加马到伊兹密尔,5000年的光阴仅在弹指一挥间。

猜你喜欢
荷马神庙贝尔
神秘的神庙
书之帕特农神庙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大东方(2019年5期)2019-09-10 23:05:59
忘我的贝尔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6
牛河梁神庙漫议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
大众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48
尼采巴赛尔时期的荷马研究
尼采巴赛尔时期的荷马研究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