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模式思考

2018-09-17 06:24成绍武刘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西医结合

成绍武 刘萍

摘 要 应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全球一流大学重点关注的战略课题,也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是我国特有的、兼通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高层次科研型人才,是开展中医现代研究、促进中西医融合的骨干后备力量。

关键词 学术型 研究生教育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学术研究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细致的工作,要求研究者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志趣,从内心接受和从事学术研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校园四处充斥物化的诱惑,研究发现我国硕士生学术动机总体水平不高,以做学问来获得物质的回报, 漠视了精神上的愉悦价值,造成其学术动机不纯。在课程体系和创新平台构建方面,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科研实践与教学课程学习相脱节,医学前沿技术方法及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课程相对较少,医学研究生公共课教学内容更新较慢,重复率较高。同时,不少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往往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部分科研项目,独立工作后却难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我国医学研究生缺乏创新科研思维,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实验技术人员,却鲜有科学家出现。

现代研究生教育是19世纪上半叶在德国产生,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建立初始,即提出了著名的 “洪堡精神”,即尊重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78年,原国家教委在1978年设置了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学位教育,确立了中西医结合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开展了高层次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医学研究生分为“医学科学学位” (学术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专业型)。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为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培养教学和科研人员,这强调学术指向性与创新性。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综合改革。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推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接轨,直接导致学术型研究生的报考率明显低于专业学位,生源极度缺乏,造成学术学位“贬值”。

对于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而言,需具备很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满足其研究生、学科专业的任务及需求。但随着研究生招生体制的改革及规模的扩大,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引起各界的关注。在以往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教学实践中,在科学方法论的传授及培养方面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其科研思维培养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较为充实,但对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这对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完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未来中西结合的发展中,需要有大批具有科研思维与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确保能够在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和社会预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循环,从而推动医学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改善医学生对学术学位的认识、提升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新的教学培养方式已迫在眉睫。

据此,我们提出本硕培养一体化提升生源质量、校企合作等手段营造科研实践和创新环境、构建国际化开放平台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来提升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该培养体系通过保障生源质量、提供创新环境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来培养本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推动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发展,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高层次中西结合医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

(通讯作者:刘萍)

参考文献

[1] 李晓冰,郭栋,杨丽萍.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1):1028-1030.

[2] 陈新忠,未增阳.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善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 (05):48-52.

[3] 赵珂,贾杰,方芳.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0l-203.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中西医结合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