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勤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被边缘化,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信心不足的状况。为此,笔者提出要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教师要强化大学语文的职教特色,实施拓展联系课内课外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现状 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考改革新方案出台,语文分数所占比重增加,由150变为180分,因此有人喊出“得语文得高考”、“得语文得天下”,语文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学语文教学也经常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反观大学语文,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高校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并逐渐减少学时,被社会被学校被学生所忽视。近些年来的高职院校里,在功利主义和实效主义的影响下,“重技能,轻人文”,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请示人文素质提升,大学语文正日益被边缘化。
1大学语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有不同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不管说法怎么变化,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是得到公认的。
高职院校重实践、重技术,培养的是专业技术、技师型的人才,但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切不可只注重专业技能和传授一技之长,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课程开设中也要注重文化素养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承,而大学语文课程即承担了此项任务。
2017年语文新课标中提到,语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整体。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高职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对高职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将来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拥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在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前提下,更要弘扬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大学语文的教学就是要以漢语言教学为载体,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精髓,通过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整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并努力实现两者的融合。”人文性缺失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没有理想、自私、缺乏责任感,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必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2.1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不浓
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不一。有很大一部分是“3+2”中专学生的,也有通过单招的高中毕业生,还有参加了高考但成绩一般最终选择了高职院校的。这部分学生本身语文基础不太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兴趣缺乏。再加上当今社会,普遍认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学生要以职业技能为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并没有特别要求。很多高职院校还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书以外,还能有多个职业资格证。正因为如此,学生为了给自己就业增添砝码,更愿意花时间在学习职业技能,考职业资格证书上,他们意识不到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个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2学校对大学语文的重视不够
尽管在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逐渐消失。
高职学制三年,其中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将近一年,思政课、英语课和体育课这是教育部明文规定必须开设的,还有学生要掌握技能的专业课,在这一压力下,即使偶尔有开设大学语文的,课时也被大大压缩。笔者所在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校一共开设有63个专业,只有4个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开设一个学期,周学时2,共36个课时。
2.3教师对大学语文的信心不足
在高职院校,由于大学语文不像思想政治课那样具有权威性,没有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那样的社会评价机制,不能像专业课那样能即学即用,动手操作。大学语文老师在学校的地位远远不如专业课教师,也不如思政课和英语老师,可以说是“低人一等”。现在实行学校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领导对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成绩尤其看重,而大学语文老师在这一点上恰恰又不能有所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因教学科研不受重视而缺乏积极性,导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老师要么重新进修改行教专业课,要么以上选修课来完成学校规定的课时,或者转到行政岗位从事管理工作。
3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应对建议
3.1管理者要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总体上来讲,高职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不够理想。表现在语文常识缺乏,对基本的语言文字规范缺乏认识和了解,写作能力不足,错别字病句较多,文章词不达意等等。如果再不通过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弥补,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难以符合社会要求。
“高职大学语文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素质功能。高职语文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人生态度,通过文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二是应用功能。高职语文教学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沐浴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甚至专业化的语文模块学习还能让学生获得更专业化的能力。三是发展能力,高职语文课程的学习还要能够培养学生能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将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得一系列社会活动能力,这些都将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教学环节上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但是,在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不能忽视。
3.2教师要强化大学语文的职教特色
有别于中学语文,也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文学鉴赏加写作的教学模式不同,高职大学语文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强化职教特色。
(1)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品种众多,一些被认为是高质量的教材,比如使用最为广泛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中玉等主编的《大学语文》,由于编写者不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更符合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当前,既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又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程度的教材少之又少。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按照高职教育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高职学生的理解程度、成长特性、阅读兴趣爱好接轨。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将来就业工作岗位,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增添新的内容。
(2)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教师主导课堂,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与培养实用性、技能性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不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17年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当前高职教育中所倡导的“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为导向教学中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比如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等,我们咋爱大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使用。
(3)改革考核模式。当前高职院校大學语文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数还是以一张试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高职教育不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过程考核。在没有了中学语文的种种压力和束缚之下下,通过高职的大学语文教学,有的学生改变了对语文的看法,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但是由于基础的薄弱,语文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如果仅仅以最后试卷成绩评定学生,将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上课听讲以及作业情况等内容综合考虑评定成绩,这样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检验了教学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可设计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和合适的考核方式。
3.3实施拓展,课内课外紧密联系
面对大学语文课时不足的状况,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大语文观是指对语文课的认识上,不仅仅把语文当做工具课,更是把它当作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目的人文课。即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知识,更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让语文课既服务现在又立足长远。
要想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和发展,我们要拓展大学语文的学习平台,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将课外活动拓展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使课内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大学语文的授课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 结合课本内容,又要将课外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活动,鼓励学生读经典名著,结合不同专业特点,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可定期举行读后感交流、优秀作品推荐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同时,还可开展一系列学生社团活动,举办辩论赛、朗诵演讲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身的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缺,教师适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由被动地学习转向主动探求。
总之,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我们一方面呼吁管理者要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另一方面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应对,全面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以及语文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李海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文化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
[3] 韩秋.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