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新技术应用、新科学创立和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屹立于科学的前沿。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尤其是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挖掘创造因素,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的中考题,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如何在知识和能力关系上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本身的发现和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是目前基础教育落实素质教育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粗浅看法。
一、 扎实双基,注重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一切思维活动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以概念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來进行的。一般而论,知识面越广越深,其创造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学生创造性的成果主要表现是指对已有数学知识的发现概括或创造性应用,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创新对象的生长点。因此,扎实双基、学会学习,对学生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明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扎实的重要性,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特别应注意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地位,同时更应明确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任务和意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要学思结合,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需要出发,独立地,有效地从书本或网络中去寻找和猎取必要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扎实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把探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又创造性地应用于学习,最终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由“教”转向“不教”而终身受用。让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逐渐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是初中几何的基本知识之一,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本人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时,引导学生思索、探讨: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如何证明∠B=∠C?
学生几经思索,有的作底边上的高,有的作顶角平分线,有的作底边上的中线等,总之,大都是把三角形一分为二。在肯定学生这些证明方法后,为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启示学生注意观察△ABC和△ACB的异同点。
学生甲:△ABC和△ACB是同一个三角形;
学生乙:△ABC和△ACB全等;
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这一闪光点,追问:为什么?
学生丙:因为在△ABC和△ACB中,
∵AB=AC,AC=AB,BC=CB,
∴△ABC≌△ACB(SSS),
∴∠B=∠C。
妙!妙极了!如此独创的思维岂不是来自于扎实的双基吗?
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激发独创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独创思维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指带有创见性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新颖、独特的东西,至少是以前思维者的头脑中不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独创思维,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掌握教学知识;对教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大发现”或“独立证明”等。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乐于探索、勤于思考、从中获得新知识,特别要改变将数学作为一个成品,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来模仿,而应当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创设情境,运用启发,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就是由学生去发现甚至去“创造”要学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通过动手、动脑地发现问题和规律。
例如在讲“弦切角定理”的证明时,先让学生预习,后展示题目:
已知:直线PQ切于⊙O于A,AB、AC、BC都是⊙O的弦,
1. 先依题意画图,再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切角;
2. 如果不过点A引⊙O的直径,你能不能证明弦切角定理?并说明理由。
学生们纷纷动手,完成问题1后不久,有一位学生举起手站起来,回答问题2:“能,可以过⊙O上的点C(或点B)作切线PQ的平行线……”由此可见,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主动参与,亲自探索是何等的重要。
三、 冲破思维定式,倡导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求异思维的特征是对现成定论持挑剔和质疑态度,以及另辟蹊径,独出心裁的意识。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在怀疑中前进的”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它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体系(如内容结构与联系)和微观环节(如定义、定理、公式、习题)上发掘素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冲破思维定式,倡导求异思维,积极为学生提供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师生要平等,切忌强压硬灌,要让学生放开思路,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同见解,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对学生思维中蕴藏丰富的智慧萌芽,要倍加爱护,并积极地、耐心地引导,发展学生敢于求异的个性特点。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
[2]赵红华.教育学[J].中国期刊网,2016(9).
作者简介:陈龙水,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安溪县前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