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屹峰
摘 要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某些弊端及落实缺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些环节提出了初步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中职 教学 监控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2016年3月14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办法指出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情况,促进各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学校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学校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内容包括“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校企合作、学生发展和办学效益等六个方面”。因此,作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下称:教学质量监评)体系的合理构建更应作为当前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1教学质量监评的内涵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所谓教学质量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质量监评体系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中职学校来说,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學水平的生命线。
2现有教学质量监评体系分析
现有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评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注意体现在如下几点。
2.1意识放松力度不够
由于监评环节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导致教学管理者和参与者不愿将相关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客观上诸如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缺少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未建立较高可行性的教学监评体系等;主观上诸如教学管理及参与者不重视,信息的上传下达不及时,反馈信息不真实等。
2.2信息收集利用效率不高
教学活动过程与反馈信息收集是教学监评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学监评数据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主要渠道有:听课检查、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意见反馈、用人单位意见反馈等。由于中职专业学科方向的多样性,专业科目差异性等特点,导致对这些收集后的信息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与调控缺乏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3师资质量缺乏有效监评
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学质量监评不能缺少对师资质量的监评。现行的“职称评定”和“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固然毋庸置疑,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功利性。比如,教师只做与评定相关的事,评上后就不做事的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由于缺乏有效的监评机制,中职专业教师在专业的自我成长方面非常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4学科考核与评价缺乏公信力
由于中职学校专业学科方向的多样性,专业科目差异性等特点,随着专业改革和发展,专业课的内容无法固定下来,教学大纲也会经常变动,制定统一的试题库和评分标准难度也非常大。对于专业课的考核,还不具备由第三方考和评的条件。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科目考试大多是考和评都是自己说了算。从而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程考核和评价公信力的缺失,而教学监评恰恰在这个重要环节上无法体现应有的效力。
2.5教纲课标的制定和落实难以保证
对于很多中职学校来说,教纲和课标制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是非常难以保证的。学科方向的多样性和课程结构的不固定性导致了教纲课标制定的难度和复杂度大幅提升,加上缺少行业企业专家的长期关注和指导,在现有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只有按照以往经验安排课程上课了。即便制定了所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在教学监评方面却又无法有效跟进,教纲和课标形同虚设。
2.6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随意性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在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是缺乏广泛有效的市场调研和科学指导,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凭感觉凑课或砍课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样的课程体系,教学监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它并不能为今后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性意见。
3健全教学质量监评体系的措施
针对以上教学监评体系的不足,尝试提出几点改革措施,作为该类问题的探索,以供参考。
3.1建立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监评队伍
在学校顶层设计层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和培养教学质量监评队伍。针对不同科目,不同岗位的教师要组织人员研究制定相应配套的教学质量监评体系标准。组织相关人员采购或设计相应的教学质量监评软件系统,对监评人员进行能力培训,提高工作效率,甄别筛选虚假不实的反馈信息,提高监评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及时公布反馈监评分析结果,督促教师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定期考核监评促进教师成长
对教师的自我成长要提出明确的监评要求。在专业能力方面,除了要熟练掌握一到两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外,还必须要跟随时代潮流,了解专业领域内其他技术课程。为鼓励和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可以采取专业能力定期考核分级制度。设定一个考核周期,制定分级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考核成绩作为评优评级的参考条件,鼓励和倡导专业教师加强专业学习,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
3.3利用公共题库增强学科考核公信力
对专业科目的成绩评定要尽量避免自考自评。可以考虑建立并有效利用公共考核题库的办法。题库基于一套考试抽题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根据难度系数在指定单元随机抽题组成试卷,能自动评定成绩。学科成绩不完全取决于授课老师自己出卷得出的成绩,而是由两种成绩按比例综合得出。题库可以组织骨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制定和修改,每道题要设置所属单元和难度系数,以便为系统抽题提供依据。这样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科考核监控的有效性,也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增强了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3.4科学制定并监督落实教纲和课标
2014年5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涉及14个专业类的95个专业教学标准。并明确提出,要求“各地要认真组织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学习、研究和实施工作,积极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运用专业教学标准的能力”。因此,学校应该组织行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结合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在相关文件的指引下,及时编写和修订教学大纲和各科目的课程标准,避免课程体系建设的随意性。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公共考核题库;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订教学计划;组织专门人员定期检查教学实施情况,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发现的问题责任到人及时整改。切实体现教纲和课标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不再使其成为束之高閣的文件。
3.5合理制定并有效实施教学常规监评机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主要监评原则包括:制订的教学计划不能脱离教学大纲,教学实施不能脱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更改;备课采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方式,要有详实的备课记录和课后反思;教学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不定期不定时采用推门听课制度;让听课教师和上课学生采用网上不记名方式共同参与评课,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的评课言不由衷,结论不实;定期检查作业批改和实验指导情况,未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应追究有关教师的责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并制定奖励机制等。
4结语
限于篇幅,对于以上措施的详细操作环节不能一一具体阐述。监评手段与措施多种多样,很多文献资料也都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尽管这些都值得借鉴和参考,但监评制度还要与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能生搬硬套。关键还是要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加强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真正将教学质量监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元林,孟庆强,潘莉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1):19-21.
[2] 何光峰.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05(22):75-77.
[3] 刘朝晖,李法春,许统德.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探讨[J]. 职教论坛,2012(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