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学者有关青少年(6~18岁)静态行为的研究,根据社会生态学模型,探讨可能影响青少年静态行为的相关因素:生理因素、社会背景因素、环境因素、心理行为因素,从而为下一步对青少年静态行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来减少青少年静态行为的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静态行为;相关因素
一、 静态行为的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对静态行为的研究大多还是属于体力活动的范畴,常常用不达标的体力活动来解释静态行为。这一解释也出现了诸多的争议,有学者提出个体每天可以有充足的体力活动时间和一定强度的体力活动量,同时也可能会有很长的静态行为时间。直到2012年,美国静态行为研究联盟第一次明确了“静态行为”的定义,即在清醒状态下坐着或者倚靠在某处能量代谢消耗小于或等于1.5MET的行为。由于静态行为模式的不同,在现有文献对静态行为分类中,主要分为屏前静态行为和非屏前静态行为。
二、 影响青少年静态行为的相关因素
(一) 生理因素
1. 年龄。个体年龄对静态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屏前静态行为上会花费更多的时间。Hardy等人的一项纵向调查报告了包括荧幕前娱乐行为、荧幕前学习行为等屏前静态行为和教育久坐行为、机动旅行时间、久坐的爱好和社会久坐行为等非屏前静态行为的时间总和,得出的结果为年龄为12岁的女生花费在总体静态行为的时间是5h/天,而年龄为15岁的女生花费在总体静态行为的时间是6.9h/天。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加,青少年课业任务的加重,娱乐方式的改变,导致青少年的静态行为时间的增长。
2. BMI。美国学者使用加速度测量法测量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BMI)对静态行为的影响,这两项研究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体重指数越高的儿童,静态行为的时间越长。然而Steele等人同样也是用加速度计去测量静态行为,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在英文可查的20项调查BMI对静态行为的研究中,有一半以上的研究表明BMI与静态行为的时长没有关联。一项值得注意的研究发现,生理和心理更加成熟的青少年更愿意去花时间在非屏前静态行为方面。
(二) 社会背景因素(SES)
社会背景因素变量主要根据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ES)来评估,多项研究发现,SES得分值与青少年屏前静态行为成反比。美国学者Gregorel. Mielke等人于2016年做了一项有关不同经济水平国家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静态行为影响的综述研究,并对106个关联指标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然SES与静态行为在总体上呈反比,然而在高收入国家SES与青少年静态行为呈负相关,中低收入国家SES与青少年静态行为呈正相关。研究还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SES因素对不同模式静态行为的关联。在高收入国家,SES对青少年屏前静态行为(指看电视时间)关联性最强,而在中低等收入国家对青少年静态行为关联性较强的是‘其他屏前静态行为。此研究发现的意义在于高收入和低中等收入国家SES和静态行为之间的联系是不同的,同时对静态行为的影响范围也是不同的。这些研究表明,在发展干预策略时,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减少世界不同地区青少年的静态行为。
(三) 环境因素
1. 家庭。本研究所指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青少年家庭所居住的环境。早些年的研究发现,家里拥有电视和电脑的数量和青少年的屏前静态行为呈正比。通过对此类调查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早期研究家庭居住环境因素对青少年静态行为的影响还是相对显著的。最近的一项有关家庭电视数量和电视摆放位置对小学生静态行为的调查中发现两者的相关性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屏前娱乐方式更加广泛,青少年逐渐降低了对看电视这种屏前娱乐方式的需求。
2. 学校。学校环境因素,指的是学校及学校周边的体育环境因素。多项客观测量研究发现学校环境对总体静态行为的影响十分显著,学校体育环境得分指数越高,学生的总体静态行为时长就越低。英国学者Atkin等人调查了789名平均年龄为14岁的青少年,并把总体静态行为和屏前静态行为区分开来进行研究使用加速度计来测量总体静态行为,使用自我问卷的方法来测量屏前静态行为。研究表明,学校操场密度与学生的静态行为呈正相关,学校体育设施的种类和数量与学生的静态行为时间呈正相关。
(四) 心理行为因素
1. 个体心理行为因素。个体的心理行为因素对青少年静态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结果表明排除多动症等诱因發现外向的孩子相比内向的孩子有更少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一项运用加速度计测量总体静态行为的研究表明对运动更感兴趣的孩子在静态行为上花费的时间更少。Saelens等人用访谈的形式调查了169名平均年龄在12岁的美国儿童,这项研究调查对象也包括心智残疾的儿童,得出的结果和预测结果一致,患有自闭症和抑郁症的儿童相比较心智健全的儿童相比有更多的静态行为时间。
2. 父母心理行为因素。研究显示父母的荧幕时间与孩子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是正相关的,父母制定了荧幕时间并遵守时间约定的孩子有更少的屏前静态行为。Francis等人用父母报告问卷形式做了一项家人吃饭时看电视对儿童静态行为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两者显著的相关,此研究也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干预假设,综合住所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建议尽量不要在饭桌附近摆设电视。
三、 结论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生理因素中年龄特征相关性较为显著,年龄与青少年静态行为呈正相关。SES与青少年屏前静态行为大体呈负相关,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SES指标对青少年屏前静态行为的影响不一致,因此在实施干预中应区分看待。环境和心理行为因素对青少年屏前静态行为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其中孩子对电视等屏前娱乐设施获得的难易度以及父母对孩子荧幕时间的限制程度是与之相关最活跃的因素。值得思考的是,总静态行为时间的决定因素与屏前静态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不完全一致的,各个因素与之相关联的程度强弱也是不同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用综合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型的静态行为。
参考文献:
[1]Van Sluijs EM, Page A, Ommundsen Y, et al. Behaviour a land social correlates of sedentary time in young people[J]. Br J Sports Med,2015,44:747-55.
作者简介:
王伟平,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