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玉坤
从那时起,从没有学过摄影的石勐尧利用简单的摄像器材进行拍摄,工作之余,一有空闲时间就回家照看爷爷,拍摄照片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这样,她坚持不懈,一拍就是七年之久。
一个没有学过摄影的舞蹈演员,拍摄的200张《我的爷爷》系列照片,记录了七年多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每一个生活碎片,不但获得了第七届辽宁青年摄影十佳作品,而且神奇地吸引了亿万网友的目光,成为无数异乡他地生活的人思乡的导火索,泪奔的催泪弹。
女孩子名叫石勐尧,生于1989年,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长,爷爷奶奶对她成长关怀的每一个画面她都清楚地印记在脑海里。她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爷爷奶奶,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奶奶突然去世后,石勐尧更感到生命的短暂,岁月无情。2010年,有一天她出差回家后,突然感到几天不见的爷爷反应迟钝,耳朵也有点背了。伤感之余,她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用镜头将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天快乐的时光定格下来,万一将来爷爷离开,那些照片也好继续陪伴着自己。
从那时起,从没有学过摄影的石勐尧利用简单的摄像器材进行拍摄,工作之余,一有空闲时间就回家照看爷爷,拍摄照片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这样,她坚持不懈,一拍就是七年之久。
爷爷曾经是中学校长,一表人才,谈吐不凡。他非常注重仪表,喜欢穿牛仔裤,白衬衫和小马甲坐在那儿。因此,每一次摄像前,石勐尧就千方百计将爷爷精心打扮一番。也因此,有了爷爷许多快乐慈祥的照片。
石勐尧每次回家后,她对待80多岁的爷爷都像对孩子似的耐心,給他洗脸洗脚,剪脚趾甲,烧水做饭,洗衣服,甚至喂爷爷吃饭,午休,散步,讲故事等一个个亲切温馨的照片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在拍摄爷爷已经出现老年斑的那双手时,她激动得泪如雨下。她怎么能忘记,正是爷爷这双大手从小到大牵着自己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风风雨雨走过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春秋冬夏,也许正是这种神奇的魔力,给这些照片赋予了无限神奇的魅力。
一个和石勐尧一样单亲生活的女人,在火车上看到网络里报道石勐尧的新闻后,她为从来没有和爷爷一起留下一张照片感到后悔莫及。
当83岁的爷爷最后一次住进医院时,石勐尧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似乎感到将要天塌地陷般的痛苦。
在爷爷生命弥留的五天五夜里,石勐尧寸步不离,白天晚上守候着爷爷,她为眼睁睁看着爷爷离去却无能为力而扼腕叹息。
爷爷去世后,按照家乡的习俗,一个柔弱的女孩子,亲自送爷爷的遗体回到老家,将他和奶奶葬在一起,完成了她报答爷爷的夙愿。
石勐尧七年时间,用照相机记录了爷爷平凡的生活,相比较,许多每天手机不离手的人们,给自己奢侈疯狂地拍摄婚纱照,旅游照,给自己的孩子无限量地拍亲子相册,可是,相册和朋友圈里却找不到一张和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的合影。也许,这就是那200张照片感动人心的魅力之所在。
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想着办大事,干大事,却忽略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细节。石勐尧那些照片虽然平凡,却一样弥足珍贵,魅力无限。
陈明生摘自《辽宁青年》